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近十年來,與紫砂相應的國內藝術品投資熱潮,不論是明清紫砂還是當代作品均獲得了極高關注度及熱度。在紫砂區塊內唯有朱泥壺(此後以清代早期朱泥為述)“養在深閨”,近年來才逐漸被人們認知,漸而去發掘它最本真的存在意義。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你真的瞭解朱泥嗎!

“紅色”是中國人的經典顏色,在古代則多稱之為“硃色”,是高貴、典雅的體現,而在紫砂中,便有一款朱泥,細膩溫潤,令無數壺友著迷,奉為摯愛。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顧景舟制朱泥水平

紫砂中的泥料眾多,朱泥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有些新手壺友只是聽過說,卻不甚瞭解。朱泥實際上是紅泥的一種,但又不同於紅泥,其屬黏土質泥岩,質地堅硬,產於陶土嫩泥層底部,礦料多呈淺白、淺黃、金黃色,燒成後則色似硃砂,故名朱泥。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朱泥原礦

朱泥三大礦區:在宜興丁蜀,朱泥多產於三個礦區,分別是“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成品泥狀況含水分其顏色較深,製作泥胚乾燥後為黃、白,各礦種的朱泥因泥料製成製程手法有異,表現各有不同。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黃龍山朱泥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黃龍山朱泥燒成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小煤窯朱泥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小煤窯朱泥燒成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趙莊朱泥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趙莊朱泥燒成

朱泥之珍貴:我們一直都說朱泥是紫砂泥中較為特別的,除了其色嬌豔,也因其珍貴,這與朱泥的泥性有關。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泥性重而砂性弱”,這就導致了其成型極難和燒製極難。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收縮比極大

其乾燥和燒成的收縮比極大,這就對於制壺藝人的要求極高,在丁蜀,並不是人人都會做朱泥的,這是一門功夫,要深入研究泥料的特性。

泥胚成型至乾燥收縮已達4%左右,乾燥後收縮18%,是眾多泥料中收縮最大的。因此,朱泥常做小品,而一把燒成完好、品相完好的朱泥壺,是非常難得的。

朱泥與紅泥之別:首先,紫砂中紅泥的收縮比只有14%,相較於朱泥是比較好製作的。其次,二者的燒製的窯溫不同。最後,二者燒出後的色澤、質感是不同的,紅泥光潔明亮,紅中略帶一點橙色;而朱泥是硃紅略泛橘光,溫潤透明質感很好。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朱泥收縮紋

無朱不皺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在歷史上有許多朱泥老壺也有不皺的。朱泥是多都有收縮紋,但不是絕對的。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清 朱泥老壺


朱泥水平——茶人案頭的必備壺

我們所熟悉的朱泥壺自清代即為閩南工夫茶主泡器之用,此前傳器主要來源為兩大區塊。一為閩南工夫茶用器經陪葬出土。主要集中於福建漳浦一帶,清代隨閩僑移民,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地、墓葬等也有相關器皿出土。再者為十八世紀隨外銷器。部分光素與貼花裝飾之朱泥小壺同時外銷至歐洲,如十七世紀中葉起,形成了外銷歐洲的「紅色瓷器」風潮。

紫砂水平壺在眾多壺型中較為特殊,按造型,它屬於光貨中的圓器:圓腹、環把、流直、球鈕;按大小,它屬於微型壺。

它的名稱來歷,和我國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地區流行喝功夫茶有關。喝功夫茶時,先在小茶壺內放足茶葉,注入溫度適宜的開水,合上蓋,再把茶壺放在茶碗或茶海內,用沸水澆淋壺面,這樣泡出來的茶才能釋放出茶的真滋味。與此同時,小茶壺浸潤在熱水中,端正平穩,不斜不倒,故得名“水平壺”。

紫砂水平壺在明、清時期已有之,但僅僅為偶然為之,款式外型單一,時間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明末清初壺藝大師惠孟臣所作的“朱泥小品”。其外型簡簡練樸素,做工精密周全,選坭考究,然其著作外型改變不大。至文革時間,聞名紫砂藝人徐漢棠描繪製造的八件不一樣外型系列水平壺,獲得了廣泛重視,然後紫砂水平壺就象漫山遍野般蓬勃開展。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朱泥密度高,氣孔小,透氣性相對略遜一些(但是不代表沒有透氣性),因此對揚香很有作用。

用朱泥壺沖泡臺灣高山茶、鐵觀音、龍井、 黑茶等輕發酵重香氣之茗茶,揚香力特高、輕快而俐落,茶湯緊結柔滑,回韻悠長,好泡養,易現包漿之美。

朱泥和朱泥水平壺那些事兒

一把泡養好的朱泥水平壺,紅潤細膩,溫潤可人,極為漂亮。

如果你是一位老茶客,那麼,你一定要擁有一把朱泥水平壺!


“二熊閒話”繼續在今日頭條等您,和您一起聊聊紫砂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