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11月5日01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目前,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業、中國電科等中央企業通力打造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射任務保持“全勝”成績!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硬核國貨”,經歷20餘年“三步走”的建設,實現了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北斗只等於導航?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實際上,“高精度”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早已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各個角落,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北斗應用↓↓
用北斗,駕照不再難考!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用北斗,車位不再難找!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用北斗,景區不再迷路!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用北斗,抗災救災好幫手!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北斗+5G=解決“最後一公里”!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北斗,來之不易。
“北斗的研製,是中國人自己幹出來的。‘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
當時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總指揮李祖洪如是說。中國開展衛星導航與定位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真正提出要研製導航衛星,已是1983年。


那一年,我國“兩彈一星”元勳、衛星測量技術的奠基人之一陳芳允院士,提出了研製雙星快速導航系統,即利用兩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實現區域快速導航定位的設想。
在多方力量的積極推動下,1994年,中國的衛星導航工程獲批立項,並以炎黃子孫的祖先們用於識別方向的“北斗星”命名。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正式問世,孫家棟被任命為工程的總設計師。自此,中國開始了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建設。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 2000年10月31日首顆北斗試驗衛星發射前,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王禮恆(右)、副總經理馬興瑞(中)及衛星總指揮李祖洪(左)一起討論技術問題
2007年4月14日,第一顆北斗導航應用衛星發射成功,拉開了北斗區域導航系統建設的序幕。雖然中國北斗系統建設起步比美國的GPS晚了20年,但設計方案和技術指標卻走在了世界前列。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 2007年4月14日,第一顆北斗二號衛星發射成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發生當晚的10時左右,首批武警官兵到達地震重災區,並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用戶終端機連夜陸續發回實時災情數據,為地震重災區發出了第一束生命急救電波。那場災難讓“北斗”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從2000年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到2019年11月5日發射的第四十九顆衛星,19年間,中國人已經成功發射了53顆北斗衛星。

你以為北斗只會導航?其實ta是個「寶藏男孩」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經濟社會不可或缺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它將惠及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服務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的中國北斗,已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項目,顯著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現在,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等領域,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依託5G的高速度、低延時、低功耗和網絡切片等特點,北斗將與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深度融合,實現北斗導航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中央企業正在用中國技術、中國模式,開創中國北斗導航產業發展的新藍圖!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
彰顯“中國精度”“中國智慧”的“北斗style”風靡全球!
為了北斗,為了祖國,為了星辰大海的理想,央企科技工作者將一直奮鬥下去!
內容來源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公眾號 航天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