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音樂家李斯特說過:

“音樂可以稱做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類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被一切人理解。”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抖音上有些可愛的孩子,彈著迷你的電子琴,或是吹著小版的豎笛,有規律地搖晃著身子,像是陶醉於其中的小小音樂家,很是可愛,令人心生羨慕,這些視頻的點贊數也特別高。

這就激發了無數家長的小念想:對呀,我為什麼不讓孩子獲得一些音樂啟蒙呢?於是很多家長開始撓破了頭地攢錢,想給孩子報個音樂啟蒙班,或者學點鋼琴、吉他什麼的樂器,想著給孩子充實一技之長。

但又覺得市面上的培訓班琳琅滿目、良莠不齊,根本不知道怎麼下手;還有的家長報了班,孩子卻十分抗拒,最後沒怎麼好好學,這些資金又打了水漂,簡直苦惱。

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或者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去學樂器,來達到所謂的“音樂啟蒙”,其實不一定很有效。

記得以往我們想要獲得一些音樂啟蒙還是很苛刻的:想聽音樂,要等爸媽買碟片在家裡的CD機播,或是看電視、電影才可以聽到各種古典樂,除了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可以自己學樂器,其他家庭根本難找到音樂聽。

好在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了,如今,在家人手一臺iPad,孩子們才四五歲就可以開始刷抖音、看視頻,有時候看看動畫片,有時候還可以聽聽兒歌,非常方便。

在這些條件下,孩子就可以接觸到足夠的音樂片段,這些信息碎片的豐富度足以讓孩子完成音樂啟蒙了。

很多家長又開始疑惑了:難道音樂啟蒙,不是要讓孩子去學習樂器,去弄懂音樂,或者多聽什麼高端的古典樂,這樣才可以陶冶情操麼?

家長們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一般大眾最自然的想法。

但其實,孩子一出生就自帶樂感了,所謂的音樂啟蒙,只是讓孩子能夠憑自己的本能去分析音樂,去參與音樂而已。

音樂啟蒙最本質的目的,其實是開發孩子的大腦潛能

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看似簡單的音樂旋律,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證實:在懷孕大約16-18周時,小孩子已經可以聽到它的第一個聲音。

到24周時,孩子的小耳朵開始迅速發育,並且已證明嬰兒在母胎中最後的幾個月已經可以對外界的聲音做出反應,未出生的嬰兒可以識別音樂,甚至還懂押韻。

我國教育學家孫瑞敏也說過,“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直覺。”,

在孩子1-2歲,他的統合能力迅速發展,於是孩子這個時候會開始對身邊一切的事物進行分析:周圍人說的語言、大自然的現象等等。

對語言、自然現象的觀察分析,豐富了孩子的左腦潛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理性。而右腦潛能可以給予孩子更多想象力、創造力。右腦的潛能,是需要幾何、規律學、聲音來鍛鍊的。

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而簡單的音樂旋律,恰恰就佔了這些方面的兩樣。因此,當孩子越小接觸音樂旋律,他們的右腦就會越早開發,長大後,得益於右腦的健康發展,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聰明,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也會更加敏銳、準確。

因此,孩子小的時候,是音樂啟蒙的黃金期,身為家長,如何把握好這段時間?

低成本、高效率地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的核心方法:

1. 多聽多輸入

音樂也是一種藝術語言。和所有的語言一樣,想要學好,都要經歷不斷的樣本輸入,只要積累了這些語言樣本,我們才可以進行分析。

想一想英語的學習,如果小時候我們根本不學單詞,不學語法,也不聽什麼錄音,那我們看到英語就會無法分析,因為不僅看不懂上面寫了什麼,而且也不知道他如何組成連貫的意思。甚至別人對你說英語的時候,你也會因為樣本輸入不足而聽不出那是英語。

所以想要讓孩子受到音樂啟蒙,我們就必須對孩子加大音樂樣本的輸入。以往我們可以買一些音樂的CD,現在我們只要打開各種視頻網站,搜索“早教音樂”、“古典樂”、“兒童旋律”,就可以找到很多這類型的音樂視頻。

這些音樂視頻一般時長在半小時到兩小時不等,我們可以在孩子飯後玩耍的時間播放,讓孩子一邊玩耍(因為此時他的大腦最活躍、接受度最高)一邊聽音樂,很快孩子就會對這些有規律的聲音感興趣,然後運用起自己的樂感,去跟著音樂或搖擺,或聆聽啦。

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2. 多練多輸出

想要讓孩子對音樂有更好的理解,還是要讓他參與其中。但我們不需要花大價錢給孩子報班,只要遵循德國教育學家提出的“奧夫教育法”,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給孩子最好的音樂輸出體驗。

組成音樂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音高和節奏,我們可以買一些小的手鼓、沙錘,讓孩子跟著音樂節拍搖一搖,如果搖得很吻合,我們可以誇誇孩子,或者跟著孩子一塊兒玩。

如果孩子一開始拿到樂器不知道要幹什麼,我們還可以適當引導一下他們,敲打幾下、搖幾下,和他們一起參與。

等孩子年齡稍大,我們還可以買一些小型的電子琴、馬林巴琴等等,讓孩子體驗一下不同音高對音樂的影響,構建初步的音樂感受。

如果孩子對這方面依然有深厚興趣,我們就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些簡單的樂器,比如吉他、尤克里裡等等,小口琴也是一個好選擇。

10字口訣把握音樂啟蒙黃金期,促進大腦發育,父母零基礎也可以

小總結:記住這句簡短上口的口訣:多聽多輸入,多練多輸出。孩子就可以在最寶貴的時間獲得最優質的音樂啟蒙。

孩子的潛能總是無限的,有時候我們可以想一下,古時候偉大的音樂家,不見得小時候就有比現在豐富的條件去接觸音樂、去學樂器,但他們依然可以有這般成就。

可見,學樂器和有沒有音樂天賦、或者能不能受到音樂啟蒙是沒有必然聯繫的。

我們只要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跟著音樂的感覺走,掃除孩子生活中的枯燥,讓孩子過上一個開開心心、富有意義的童年,這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音樂啟蒙,也是最絕佳的人生啟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