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文 |七月仟情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因为大多数人都一厢情愿地相信,每一颗停止跳动的心脏都值得我们一视同仁地悼念,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亲疏远近之分。————巴克曼

《时间的礼物》是一部非常短的书籍,全书也就70多页的样子,之前读过他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总会以细腻、温馨轻松的文笔,讲述人间百态,因此也收获了不少人的喜爱。

《时间的礼物》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我”是一个濒临死亡的45岁,在濒临死亡时,回忆起了生平种种往事,感叹着曾经为了事业牺牲亲情陪伴,最终自我救赎,毅然选择和死神做了交易,以“一生换一生”代价而救下了同为癌症5岁女孩的故事。

小说以“回忆”为发展点,勾勒出一个频临死亡的所谓成功人士在死前经历了回忆、人性抉择以及被爱感动,最终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故事。巴克曼以过去和现在为时间线,通过回忆和现状的描写,深刻告诉读者:时间是种爱的抉择。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01、“自私”的背后,是时间里的爱与抉择。

《时间的礼物》以“我”为第一人称,通过给儿子书信形式,用正叙和倒叙穿插写作手法,穿插男主人公的回忆,并且在讲述了目前糟糕的处境:在外人,看似是成功人士的他得了癌症。

巴克曼一开头就写明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在濒临死亡时,是想起了孩子和妻子,以及这么多年来的经历、遗憾与得失。

我知道你希望自己有个平凡的父亲,不用出差、没有名气、仅仅被自己的孩子关注就感到很快乐,不需要别人的注目。你不希望每次说出自己姓什么之后,都会听到有人问:“不好意思,你爸爸是不是……”可我远没有那么平凡,以至于从来没送过你上学,没有拉过你的手,没帮你吹灭过生日蜡烛,没让你把小脑袋靠在我的锁骨上,听我读睡前故事,更不会在第四个故事读到一半的时候躺在你的床上睡着,然而你会拥有其他人渴望的一切:财富与自由。没错,我抛弃了你。可我至少在抛弃你的同时满足了你物质方面的所有需要。

巴克曼单单以这段简单的自我内心对白,讲述了虽然身为成功人士的男人,还是面临着很大家庭问题,也给读者一个矛盾又尖锐的思考:时间的“得与失”,在极度追求事业时,我们得到财富时,也会有所失去,最多的是来自家庭的亏欠。

《时间的礼物》里的男主人公是终日处于出差、追求事业的生活,却不知这样是冷漠了孩子,失去对家庭的关注,最终孤独的妻子选择带着孩子而离家出走。

作者巴克曼通过了这个时代焦虑问题,向读者诉说了在面临家庭与事业抉择。选择事业,就注定失去对家庭的陪伴;选择家庭,就要忍受生活经济的困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时间的礼物》用正叙和倒叙穿插写作手法,穿插了男主人公的家庭回忆,展现出无尽的遗憾与后悔,随后又加入“自私”的人性,企图通过“一命换一命”来弥补时间所造成的得失。

很多读者一开始会极度不舒服,《时间的礼物》有着两处“一命换一命”的情节:一次是在给儿子书信里,就坦言杀死一个人,想要杀的一个好人,一个被爱着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另一次是描述了汽车来碾压人的详细细节,来制造死亡,而这次的对象是隔壁同为癌症的五岁女孩。

“好人”、“被爱着”、“价值”字眼,隐含着男人所失去的东西,在家庭里,他并不是一个好人,虽然始终被爱着,但没有起到自己作为男人的价值性,担当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时间的礼物》有个最为特殊的“人”,是个穿灰毛衣的女人,也是个死神。男人发现了死神存在,并与其对话,在最初对话,自私的男人想要找个“替死鬼”来代替他的死亡。

自私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常见的状态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说法。但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男人虽然身为成功人士,但也在死亡面前也会害怕与挣扎,小说开头就把人性里的“自私”演绎着淋漓尽致,乞求死神,还与死神商量,想要让一个5岁同为癌症的孩子代替他去死。

但是,《时间的礼物》最终的结局极具跳跃性:男人从自私想要牺牲女孩来换取自己的生命,到付出生命而成全女孩。

这部小说让读者更像一部在死亡面前成长的小说,除了书中穿插着大量回忆以及眼前困境的自我思考外,巴克曼还以自我的内心独白,讲述一个男人的艰难抉择,到底谁要去死??最终还是因为爱,改变这个男人的想法。

比起他的落寞,隔壁病房有着女孩和妈妈的温馨画面,这种强烈性对比,为读者讲述“自私”的背后,是时间里的爱与抉择。

事实上,知道死神存在的人不止男人一个,还有这个五岁的女孩子。两人在面对死亡时,有着两极化的态度:男人是乞求死神,企图更改规则,甚至想要“一命换一命”,想要故意制造死亡;女孩虽然看到死神会害怕逃走,知道活不久,但是非常乐观,不想父母伤心,所以她一直假装很快乐,会玩游戏、想要在明年邀请朋友参加生日派对。

巴克曼用两极化的画面与态度,展现了爱的力量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包括了男人原本“自私”的人性。其实,男人和女孩共同点都是“爱”,演绎着爱在时间里的得失。他失去了爱,所以一直在感叹与遗憾;而女孩始终被爱包围着,有着坚强的勇气。

最终男人才被爱动容,毅然用“一生换一生”代价挽回女孩的生命。与其说是男人拯救了女孩,还不如说是爱让男人有了新的抉择,爱拯救了女孩。

巴克曼的《时间的礼物》是一部可以看到人性的自私、人生的遗憾以及生命的爱小说。男人“自私”的背后,是时间里的爱与抉择,但总是会有所得失。

所以最好的礼物是时间,它让我们成长,但是最糟糕的也是时间,因为我们逐渐抛弃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从自私到成全,濒临死亡的男人更像是经历了一场突破性成长,在救赎的同时,同样也是救赎别人。

或许,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礼物也是时间。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02、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礼物也是时间。

《时间的礼物》读起来是断断续续的感觉,时不时的回忆,又切入现实中,这让读者感觉到难以适应,给人感觉是巴克曼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作为温馨的自我救赎小说,《时间的礼物》的文笔风格是独具一格的。它通过零零碎碎的回忆,又着重描写了男人、女孩以及死神,通过三人身上,表达了“时间的礼物”真正含义,是珍惜、希望以及善良。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①、时间的礼物:珍惜。

男人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每次出差回家,儿子和妻子都会坐在门口等他回家。男人都会调整呼吸,鼓起勇气好踏入家门,去承担起生活所有的责任。然而每次在门口的酝酿情绪以及责任,都让男人有种拔腿就逃的冲动,所以他才会经常出差或是借口整天不在家,慢慢与家庭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后来妻子选择带着孩子离开。

在没进医院时,巴克曼借用男主人公的嘴,说出了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

我把人生中的每分每秒都贡献给了工作,可我至少没有浪费时间,我为那些分分秒秒找到了正经的归宿。你朋友们的父母又把时间用在了哪里?是烧烤派对、泡吧还是打高尔夫?度假还是看电视?他们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这个理由有错吗?一点错也没有,甚至是合情合理的,都是在努力赚钱用物质满足生活。我还是很可怜这个中年男人,奋斗却换来家人的不理解与离开,尽管家人拥有其他人渴望的一切,是财富与自由。不管如何,至少在被抛弃时满足了物质方面的所有需要。,可惜他不懂得珍惜。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人生旅程无非两种,一种只是为了到达终点,那样生命便只剩下了生与死的两点;另一种是把目光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将是丰富的。”

人生就是一场路程,都会达到生与死的终点,只是有着不一样的过程。有人孤孤单单走到终点,也有人选择把目光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生命将是丰富多彩。

其实,时间赋予很多经历和苦难,也是让我们更好的成长,但在成长时,更多的是珍惜,这就是时间的礼物之一【珍惜】。

只有珍惜才能挽留住生活所带来的一切,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它们才是最长情的陪伴与告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男人才明白亲情的重要性,让读者一直随着男主人公的回忆陷入了对自身情况的沉重思考,我们在奋斗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着什么。

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里,更是把男人零碎的回忆分成了三部分:责任、理所当然、后悔。

最先开始的回忆是家庭的责任让男人喘不出气,甚至想要逃离,但还是坚强挺了过来,只是因为害怕,开始有了万般借口不回家;在事业有成时,面对妻子和儿子的离开,最初是无法理解的,因为自己那么辛苦赚钱,就应该理所当然的不顾家,至少满足了物质方面的所有需要;最终孤零零一个人在医院时,才发现原来错的是自己,并不是金钱可以衡量一切的,也明白了妻子和孩子真正的需求,陷入无尽的后悔。

巴克曼通过这三部分的回忆,把一个中年男人的心酸描述得淋漓尽致,或许我们在忙碌的同时,要抽空去珍惜眼前以前,当失去也就回不去了那些美好的一切了,攒够了失望就会离开。所以不要因忙碌而去错过,因为生活还是充满着希望。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②、时间的礼物:希望。

比起悲观、后悔的男人,《时间的礼物》里的那个五岁女孩最为乐观,巴克曼并没有交代她的名字,但她身上有着一股积极乐观的态度,癌症并没有打倒女孩,反而是越来越坚强与懂事。

看到灰衣的死神,就拼命逃跑,希望不被她抓到;陪着妈妈玩游戏,并列出明年生日派对的邀请名单,尽管她知道自己的病情,不会有下一年的派对,但还是很配合地陪妈妈万这个游戏。最为有趣的是男人的名字也在邀请名单里,她也希望他可以坚强活下去;幻想出“爱星人”(女孩自己命名的,和外星人同意思),希望它们会来救救自己,在胳膊上贴了管子,按下神秘的大按钮,然后痊愈疾病。

巴克曼用两极化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比印象:女孩乐观和男人消极,也表达出时间的礼物之二是【希望】。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曾说:“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你对它皱眉,它还给你一副尖酸的嘴脸;你对着它笑,跟着它乐,它就是个高兴的伴侣。”

我们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就如镜子般折射回来,是哭是笑都由自己。很多人都不懂生活的规则,在面临困境时,总会自暴自弃,但不曾想过给自己一个希望的种子。

希望是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让颓废的人,在希望中重新振作起来;也可以让悲伤的人,在希望中有面对的勇气。所以,在面对负重前行的生活困境,还是默默给自己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然后勇敢面对,直到生根发芽成为参天大树,才不会畏惧生活的风雨。

女孩虽然只有五岁,就算是死神要带走的那晚,依旧有着“活下去”的希望,深信爱星人会来拯救自己的。或许正是乐观、积极、希望的精神,触动了这个身患绝症的45岁男人内心柔韧处,最终选择做出“一生换一生”的拯救女孩行为,可以看出曾经自私的男人还是善良的。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③、时间的礼物:善良。

作为一部温馨治愈系小说,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设定了“死神”,是一个穿着灰衣的女人。她整天拿着文件夹,时不时出现在男人身边,在与男人的交谈中,得知了死神也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你还真是自恋,竟然以为我跟在你屁股后面追了一辈子,一心想要逮住你。可你不明白,我那是在照看你,我怎么会喜欢你这么个白痴的……”她无奈地揉着太阳穴。“喜……欢?”我结结巴巴地说。

这是一段富有暧昧的对话,巴克曼随即用点香烟的动作,在看似被烟呛到,有一滴眼泪沿着身为“死神”的女人脸颊滚落下来。

巴克曼给了女死神更多的人性,看着比人还像个人。她会抽烟;也有点喜好,会织织毛衣;甚至还隐约中有对男主人公说出喜欢这个词,这可把男人吓了一跳。

最终男人用“一生换一生”,也是在女死神违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其实她和男人都是一样的人,都是善良的,这就是

时间的礼物之三【善良】。

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说道:“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们自身,一个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别人是无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惨。”

在我看来,最大的善良就是善待自己。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那么生活也会善待我们的,才能更好去爱好别人,这就是生活最大的幸福源泉。

善良是伟大的力量,促使我们会去义无反顾的牺牲自己。尤其在那个抗战时代,人们有着最美的善良,都在为当时苦难中的国家抛头洒热血,这才成全我们幸福的生活。

巴克曼通过这个有趣又荒诞的女死神,而那句富有含义的“一生换一生”真正含义是新生蜕变自己,隐含了“善良”的另一种力量:是男人这个看似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的善良行为,也会被死神带去地狱得到新生,成全别人才是也能成全自己。

《时间的礼物》的最后结局是男人和女死神去酒吧,喝了一杯名为“起死回生者三号”的鸡尾酒,在平安夜的早晨死去。这看似是喝醉做了个梦,在平安夜那天,“起死回生”的新生自己,这是我所理解的美好结局。

尽管男人一开始想要通过抢文件夹,以求“一命换一命”来续命,因为善良的他还是去成全了别人。最后的那句“一生换一生”代表着男人的新生,清除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过,然后安静的在某个角度重生与开始。

在我看来,最好的礼物是时间,最糟糕的礼物也是时间。它会指引我们去珍惜、希望、善良,也会指向那糟糕的一面。因为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03、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时间的礼物》中的“礼物”含义更像是人性的描写,可能会被书中赤裸裸的事实感觉到不适,但它绝对是一本可以治愈与安抚忙碌人们的心灵。在他们看来,时间就是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我和拿文件夹的女人一起往里跳的时候,最后看了赫尔辛堡一眼,它还是那座你我都熟悉的城市,剪影有着家的轮廓,在这最后的时刻,它终于同时属于我们两个人了。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好了。你很快就会醒来,现在是平安夜的早晨。还有,我爱你。

这就是《时间的礼物》结局,男人始终还是眷眷不忘自己的家人与儿子。那句“剪影有着家的轮廓,在这最后的时刻,它终于同时属于我们两个人了”,透露男人最后的内心希望,也正是巴克曼表达的最后一个主题思想:救赎与自我救赎。

男人通过救赎女孩的行为,也是实现了自我救赎。因为生活对男人来说是一团糟了,被爱抛弃的他有着无尽的后悔。这时候的活着是比死了更痛苦。但女孩不一样,她始终有着浓浓的亲情,又充满着对生命的希望,她才是最需要救赎的那个人。所以,活着痛苦的男人还是选择了救赎女孩,让她延续着生命,而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自我救赎。

或许,时间的最好礼物是相互的救赎。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葛优、乔杉领衔主演的电影《两只老虎》,是一部关于探讨人应该任何救赎自我的电影,讲述两人的相互救赎故事。

张成功是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富商,除了有钱外,什么都没有。本来想要自杀的他却被缺钱、想要成为有钱人的余凯旋绑架了。本来张凯旋向张成功索要100万,可是张成功却答应给他200万,条件就是帮他完成三个心愿,分别是对爱人,友人与亲人的愧欠。最终,张成功那三个愿望在余凯旋的帮助下,成功的救赎了自己,也明白了曾经的那些艰难困苦,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他也开始了更好的人生。

反观张凯旋因生活所迫,才去绑架有钱人张成功。余凯旋本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钱就没烦恼。后来,余凯旋明白了原来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钱不是万能的,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用心去解决。就算有钱,也挽留不回那些曾经伤害的人。最终在张成功的引导之下,余凯旋的良知被再一次唤醒,使自己得到了救赎。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事实上,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都难免会去犯错,错过别人或留下不少的遗憾,这是时间最糟糕的礼物。但也只有这些经历才会成长,这又是时间又给予的最好礼物。既然犯错是无可避免的,那么就去救赎自己。

时间是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那一路走过的风景,都难免会错过一些,我们都陷入了“犯错、救赎、再去救赎别人”的循环,才能追寻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珍惜与守护身边的人。

《时间的礼物》的男人并没能做到珍惜与守护身边的人,所以他一直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要不是癌症,他一直都没能完成自我救赎,也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在男人心里,一直觉得物质满足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也是巴克曼给忙碌当代人的启示,如果过度迷恋金钱,那么就会错过重要的人或事,从而留下遗憾的人生。在巴克曼看来,人生并不是单单追求事业与物质,更多的是守护与珍惜。

《时间的礼物》:时间,一场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时间的礼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小说,可能看不太懂,巴克曼透露了种种人性,有自私、冷漠,但也有充满爱的温馨一面。

如果当生命只剩最后一刻,我们想到的是后悔还是问心无愧呢?

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悟,我们在时间里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时间的礼物》:时间是会给最好的礼物,但也会给最糟糕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