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日本等國政府計劃讓本國企業從中國市場撤離,將產業鏈轉移回本國或其他國家。一時間各種新聞鋪天蓋地,甚至有人順著此消息解讀出,未來製造業會大規模流出中國。

確實,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但被一些圍觀者誤讀了。

事情的起源是,4月上旬,美國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庫德洛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對於從中國遷回的美國企業的搬家費,美國政府應該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知識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庫德洛在講話中使用的是虛擬語氣,這些意見都只是設想與建議,美國政府並未正式出臺相關政策。實際上,自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為提高製造業增速以及就業率,曾推出過一系列政策鼓勵“製造業迴流”,但十幾年過去了,成效並不明顯。

日本方面則是為了應對此次疫情,為此日本的經濟產業省宣佈,從“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列出了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從國外撤出,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海外。這項政策要點旨在口罩、呼吸機等抗疫產品的國產化,並未專門提及要撤出中國。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其實,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人們對於“去全球化”“去中國化”早有預期。目前已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施出口禁令,截至4月4日,已有69個政府完全禁止或部分限制出口口罩、個人防護設備、藥品以及其他醫療產品。不過,WTO前總幹事拉米表示,“去全球化”可能言過其實,更可能的是某些領域出現脫鉤現象,尤其是醫療產業。

“去中國化”則是因為,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擁有較為齊全的工業門類,產業鏈長且完整度高,技術附加值也高。全球各國受益於此,但也可能因此受傷嚴重。前期中國爆發肺炎疫情之時,確實導致多國產業鏈受到不小的影響。

就汽車產業來說,2月份,中國零部件企業停工,導致現代汽車線束零部件短缺不得不停產,菲亞特克萊斯勒歐洲一家裝配工廠也曾發出“停產預警”。為了規避“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企業推進生產基地多元化的想法非常正常。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但從現實角度考慮,跨國車企“去中國化”的可能性很小。對於企業來說,盈利始終是首要目標。中國擁有其他任何國家難以超越的原材料、成本、物流、人才等多方面優勢,其“世界工廠”的地位短時間難以撼動。

中國是汽車產業鏈完整度最好、國產化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擁有10餘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實現了1500種汽車零部件的全覆蓋。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一級、二級零部件供應商,都已經在中國建廠;世界排名前十的一級外資供應商,在中國部署的生產廠和研發機構就超過400家。

對於車企來說,供應鏈是其命脈所在。特斯拉曾提出要在今年把國產化比例由30% 升至100%,這正是基於中國強大的供應鏈網絡。

如果美國、日本的車企回到本國,且不說很難快速建立起完善的生產體系,工會等因素也會成為製造上不可逾越的鴻溝。最重要的是,車企搬家需要犧牲時間和生產效率,同時撤出中國所產生的“搬家費”也必然是個天文數字,車企做生意絕不可能不顧及成本。即便搬家費由政府承擔,但之後工廠和供應鏈體系的重建,也有諸多不確定因素,車企一番折騰很有可能換來的是效率的降低和市場的流失。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另外,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多個跨國車企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車企撤出中國必然會付出失去大部分市場的沉重代價。通用曾明確表態,不會離開中國市場;豐田多次聲明“中國最重要”,其想要在全球銷量超過大眾,必須仰賴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力;東風雷諾揮手告別,但雷諾將重新在中國起航,專注於電動車和輕型商用車市場……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有分析表示,把工廠放在離市場近的地方,是企業的理性選擇,而且中國還有開放的政策與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升級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企業不是撤回本國,那麼海外很難有比中國還要好的選擇。

對於大眾、豐田等國際車企巨頭來說,放棄中國市場無異於自斷臂膀。何況現在疫情之下,包括本國在內的大部分重要市場已成一片“焦土”,只有中國正在快速恢復,這時候說再見,就不只是不明智了。

以當前情況來看,得益於中國市場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恢復,很多國際車企逃過了停轉的命運。以特斯拉為例,由於特斯拉美國工廠已經停產,上海工廠成為特斯拉目前唯一正在運行的整車工廠。自2月10日正式復工後,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每週的產量超過1000輛,Model Y的生產進程也超出了預期,從今年1月開始生產,3月便開始交付。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只體現在汽車產業。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485家,實際使用外資8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主要投資來源地中,新加坡、韓國、日本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6%、157.1%和50.2%。由此可見,外資企業對於中國市場的投資熱情始終是高漲的。

當然,那些完全依賴進口,以及在中國沒有站穩腳跟的企業,可能會選擇離開。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阿爾法羅密歐、三菱等弱勢品牌應該會放棄中國市場,另外歐寶、西雅特等也會停下進入中國的腳步。

美日喊本土企業“回家吃飯”,哪些汽車品牌會聽話?

此外,我們也要有危機意識。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疫情過後,全球各國建立獨立、完整、安全的產業鏈,將會是一種趨勢。雖然短時間內,各國很難發展出現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鏈,但中國也要“警惕”起來。

就當前中國製造業來說,由於勞動成本提高,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近年來一些附加值偏低的製造業開始搬離中國,遷到東南亞等新興國家。所以,中國應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有分析表示,當前中國需要做的是加快製造技術以及附加值的提升,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實現提質增效,以致能加重在製造業鏈條裡的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