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2019年是“中部崛起”规划的第十年,中部有六个省会城市,包括郑州、合肥、武汉、太原、南昌和长沙,那么谁才是中部的“龙头”?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郑州的麻烦

郑州的麻烦是太依赖于富士康,2018年,郑州市进出口总额615亿美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四,其中富士康旗下的企业出口达318.3亿美元,占郑州市出口总额82.5%。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2010年富士康落地郑州后,带来了一大批相关的配套企业入驻,使得今天的郑州聚集了华为、中兴、OPPO、魅族等上百家终端智能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就此成为郑州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富士康是郑州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也是这一条生产链上最重要的一环,但富士康之于郑州,与阿里巴巴之于杭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阿里巴巴不会离开杭州,富士康却可以随时搬离郑州。

这几年郑州发展迅猛,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搞起了房地产生意。2016年至2018年,按照房地产开发投资/GDP去计算房地产依赖度,郑州每年都名列前茅,排在全国第3至5名,比杭州、成都、合肥、武汉都要高。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目前,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接近终章。由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没办法继续高歌猛进了,接下来郑州的房地产文章,只能靠自然涌入的城镇化人口来谱写,这座魔幻现实主义城市的经济轴心,势必会逐渐回归到由原有的产业结构来支撑。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谁的产业更新,谁就占领未来

在产业方面,郑州极难超越武汉。两个城市的前两大支柱产业,都是汽车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但不管是量还是质,郑州都比不上武汉。

武汉汽车装备制造业的龙头是东风汽车集团,该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82名,郑州本土培育的汽车龙头是宇通集团,专业生产客车,其耕耘垂直的、非大众的领域,必然比不过东风。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郑州的电子信息龙头是富士康,关键词为手机制造,“代工”色彩浓,武汉的电子信息产业,关键词为半导体,拥有长飞光纤、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新兴高科技公司,且郑州的民营经济太偏向传统行业。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而武汉,除了建筑业之外,还有医药业,武汉民营经济最强的板块,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医药业,比起郑州,武汉的头部民营企业更具有现代化科技,郑州在民营经济上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规模”上。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武汉走“东亚模式”

武汉这座城市很有特色,它可以说是中国逐步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最具有“东亚模式”气质的城市。

作为九省通衢,武汉遏住千里黄金水道长江的咽喉,运输网络发达,但是郑州的出口依存度可以达到25%,排名全国第16位,而武汉的出口依存度却只有8.5%,远远落后于其他特大城市,所以武汉是一座非常内向型的城市。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不管是20世纪的“中国钢城”,还是21世纪的“中国车都”,武汉在中国工业版图上的重镇地位,背后都有行政力量的重要作用,权力深刻塑造了武汉的城市性格,也定调了武汉的发展轨迹。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在中部六大省会中,唯有武汉被赋予副省级城市地位,行政级别高,虹吸效应、黑洞效应也更强,它造就了武汉“国强民弱”的经济结构,武汉前15强企业当中,国有企业占了80%。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东亚模式”托起了武汉,其实有好有坏。坏的地方是,经济活力有些僵化,比不上深圳、杭州,好的地方在于,追赶速度很快,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长沙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只是一个普通省会地级市,得到的政策不如武汉,合肥的体量只有武汉一半,要填上这个沟壑还需要很长时间,太原、南昌就更不用说了。

中部城市崛起谁是“龙头”,6大省会城市中,郑州落败,合肥出局

​至少未来十年内,武汉作为中部“龙头”的地位不可动摇,只有布局好下一代产业,城市才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