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記住昔日的苦難,珍惜今日的富強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嚥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盡是聖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這是聞一多1925年3月在美國紐約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聞一多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裡,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讚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這組《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這組組詩的可貴之處是,能讓人永遠勿忘那段屈辱的歷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就與帝國主義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滿 紙都是割地賠款,賣國求和。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就是這個時期中國母親被強盜從懷抱裡搶走的七個"苦命兒":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詩人在詩中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中華,離鄉遊子心中的根!愛我中華,海外赤子胸中的"情",不管客居何處,他們依然一往情深地摯愛著自己的故鄉和祖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冒著被槍斃的危險,毅然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在重重艱難險阻中支撐他的就是一顆為國盡忠、為民盡職的壯心!

如今,"七子"中六個已經回家,讓我們期盼著最後一個儘快回家……

讓我們重溫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