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評《一諾無悔》: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眾志成城、舉國戰疫的日子裡,我們都被一種精神所鼓舞,那就是中國精神;我們都為一種人所淚目,他們的名字叫作平民英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與疫情防控並行的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同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處在“最前線”的扶貧幹部,攻堅而進,克難前行。有道是,率軍者披堅執銳,執戈者必戰不旋踵。昨晚在央視一套收官的電視劇《一諾無悔》,正是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廖俊波為創作原型,禮讚楷模,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終評《一諾無悔》: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一諾無悔》講述了優秀共產黨員廖俊波在政和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當地幹部群眾撲下身子、苦幹實幹,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讓政和縣發展成為福建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的故事。該劇為觀眾展現了奮戰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幹部,不忘初心、重諾守信、頑強奮鬥的使命擔當,書寫優秀共產黨員無悔奮鬥的壯麗詩篇。

平民英雄不一定要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豐功偉績,有的是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的公僕情懷;不一定是“身披金甲聖衣、腳踩七彩祥雲”那般燦爛奪目,而是一個略顯蕭索卻頂天立地的背影,一句略顯簡單但情真意切的關懷,一段略顯尋常而真情實意的相處,一次危急關頭能挺身而出的果敢,這些在不經意間讓精神燈塔駐在人們心間。

該劇讓“廖俊波精神”具象化、細節化,落到一件件看得見的具體實事上,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精神。比如,首創“並審聯批”制度,招商引資;以扶貧貼息模式解決農民發展經濟貸款難題;建橋修路,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提出“託管”政策;進行教育改革,幫助修建學生宿舍,更新教學設備……《一諾無悔》通過一件件造福於民的實事,見微知著地展現了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堅守一線的優秀共產黨員事不避難、枕戈待旦的決心和無私奉獻、接續奮鬥的行動。

終評《一諾無悔》: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無畏、無私、無悔、大仁、大勇、大愛,讀懂了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這些奉獻,才讀懂什麼叫愛國情懷,什麼叫家國大義。《一諾無悔》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將溫暖的情感融入真實的事件,展現了廖俊波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以現實主義的姿態回顧和頌揚了他的先進事蹟與精神境界。該劇以廖俊波用奮鬥詮釋理想信念和赤子之心的擔當,激勵新時代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

《一諾無悔》細膩刻畫廖俊波下基層、幹實事、解難題的工作常態,呈現出一位有思想、有擔當、有闖勁、有民心的黨員幹部形象,彰顯了共產黨人志存高遠、無私忘我的崇高精神。短短4年,政和縣山鄉鉅變,財政總收入、GDP、固定資產投資等都實現了極大的增長,一個全新的生機勃勃的政和展現在人們面前。在這背後,是廖俊波的敢於擔當、勇於創新,正如他常鼓勵幹部,“只要是為了發展、為了群眾就大膽去幹,有責任我來擔。”

該劇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將藝術表現和歷史真實和諧統一。劇中人物的軌跡線和事件都是源於生活,且具有典型性。同時,該劇非常巧妙地用戲劇元素來做真實事件的構架,故事流暢,人物豐滿,可看性很強。同時,該劇在拍攝上注重生活質感,從攝影、燈光、美術到音樂,都真實、樸素、自然,拉近了觀眾與劇中人物的距離。比如,"廖書記不是在基層,就是在去基層的路上。"劇中用大量運動鏡頭,呈現常年奔波在基層一線的廖俊波的忙碌狀態。

終評《一諾無悔》: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一諾無悔》以平行視角展現時代楷模廖俊波的日常工作生活,還原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溫度,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黨員幹部形象,以樸實的藝術鏡語,細膩的情感表達,弘揚“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廖俊波精神。

“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尋路,紮實工作,廉潔奉公。牢記黨的話,溫暖群眾的心,春茶記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跡。誰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誰裝進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