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度公开:如何在“无人区”建设品牌

5月30日,权威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2019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腾讯位居榜首,获得“六连冠”。榜单发布现场,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李航与Interbrand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林万足进行了交流,这也是腾讯官方首次披露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腾讯首度公开:如何在“无人区”建设品牌



林万足(Nikki lin):近年来,腾讯的品牌价值成长迅速,请问您对腾讯品牌建设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我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品牌和海尔、苏宁这样的实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以前我们也在讨论思考,经典“4P营销理论“似乎对我们不适用了,第一个P是产品(product),腾讯的产品是无形的,跟以往的产品不太一样;第二个P是价格(price),腾讯的很多产品又都是免费的,也不是传统的定价方式;第三个P是位置(place) ,我们的产品不在货架上,却又无处不在;第四个P是推广(promotion),我们也没有经常这么做。对我们来说,做品牌建设好像进入到一个无人区,在这个领域里,到底该怎么做?

对腾讯来说,我觉得有两个词特别关键,一个是“体验”,一个是“口碑”,今天主要围绕“体验”来谈一谈。腾讯是一家产品公司,体验是它的灵魂,究竟该如何去做体验?我们在这几年里有哪些地方做得还可以?我觉得有三点:

“生态”的体验


我们可以说腾讯是一个做APP的公司,也可以说是一个提供基础服务的生态公司。大家知道,在微信生态里面,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记得罗振宇跟我说,以前他在央视的时候,扛着几十万的机器出去当记者,现在拿一个手机就可以,有自己的订阅号就可以有自己的生意。


腾讯首度公开:如何在“无人区”建设品牌



微信公众号平台,加上现在的小程序平台都是这样,腾讯提供了基础连接能力,让无论是内容创业者,还是广大企业、商家和中小创业者,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让更多小的个体变得更强大。今年年初,中国信通院和数字中国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测算说,微信拉动的就业有2235万,其中小程序带动182万,我们觉得这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作为一家生态型的科技企业,腾讯的品牌强大在于让更多品牌变得更强大。

“产品”的体验


大家都知道,微信有超过11亿的月活用户,微信上的体验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我看刚才发布榜单时的品牌展示,特别提到了腾讯在游戏业务方面,是如何管理体验的。游戏近年来受到很大挑战,是在全球都没有碰到过的新的社会问题。腾讯的防沉迷措施跟国家标准是齐平的,但我们认为这样仍然不够。腾讯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勇于担当,探索着往前走的。

这一两年,我们在想一个问题是,能不能让孩子不玩游戏了,至少在腾讯平台里,16岁以下禁止玩游戏。今年上线“和平精英”游戏的时候,我们试行了16岁以下禁止玩游戏。在今年两会之前,小马哥也提出来,给13岁以下的孩子上游戏“儿童锁”,如果没有获得证明亲子关系的家长强授权,我们的一些游戏就不让孩子玩。这些措施赢得很多家长的支持,也意识到要各方共同一起努力,来解决这个新问题。

虽然在全球来说,游戏都是一个很风靡、很常见的一种形态,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它的体验和发展,我们认为对这个产业来说也是不健康的,这是其中一个案例。

我还想讲另外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腾讯开始拥抱产业互联网,我们觉得消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增长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当然不是没有空间了,仍然有,但是产业互联网的机遇更大。比如腾讯在投入很大力量做AI(人工智能),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的落地方向是是“会救命的AI”。

我们注意到,中国有大量医院有很多诊断的片子要看,很多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救命的可能性更大。但不同医生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在偏远乡村等不发达的地区。所以腾讯AI团队和医院也开展了合作。我们开发了“AI+医疗”的落地产品,叫“腾讯觅影”,辅助医生去看片子,已经看了2.7亿张,服务了160万患者,成功预警21万次高危病例。我们认为,AI与医疗产业的数字化、云化、智能化的结合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考虑的一个出发点是,

社会价值要比商业价值来得更大。

第二个例子可能很小。两年前的母亲节,腾讯金融科技团队推出了一款产品,当时在腾讯内部毫不起眼(面向的用户量实在是太小了),叫“港菲汇款”(We remit)。在香港,有17万菲佣妈妈,她们一周的时间只有一天休息,还要跑到银行去给家里汇钱,来来回回可能要花掉四五个小时,完全消耗了她们的个人时间。

我们在微信上推出一个公众号,叫做“港菲汇款”,是一项实时跨境汇款服务。五分钟注册完成,就可以把钱汇给家人。我们当时对这个产品只写了一篇文章,发在自己的官方公众号上,只有5000多个粉丝,但是一夜之间有15万阅读。



两年过去了,在香港三个菲佣中有一个就会使用腾讯的这款产品。而且这个产品也得到了腾讯的重视,我们不断升级产品体验,在香港钱包的九宫格里,也设置了一个入口叫汇款,现在不仅可以帮助菲佣,还可以帮助18万印尼佣。腾讯是一个十几亿级用户的平台,但是只要有用户的需求,只要有机会为大家创造服务,我们都愿意尝试。这个社会价值同样远远大于商业价值,也是这个项目小而美的地方。

“品牌”的体验


腾讯去年刚过20周岁,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说“数字化助手”的定位,在讲腾讯是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那么,品牌团队到底该做什么?

我们认为,腾讯的品牌支柱是科技感、文化感和责任感,应该在这三个方面做出很好的贡献。所以,我们虽然不打公司整体的品牌广告,但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腾讯特色的独特路径,就是如何运用腾讯自己的工具和方法,来创造创新的社会服务。

大家知道,腾讯的业务部门创造的是产品服务,我们在想能不能也把握住社会的痛点,用腾讯的产品和能力来创造一些能解决痛点的社会服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科技、新文创业态和品牌创意能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并塑造多样化、标杆性的社会服务。

三年前,我们与故宫达成合作,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科技与传统文化IP结合,推动传统文化活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先后引入了十大文创业态与前沿技术,推出故宫QQ表情、《故宫回声》主题漫画、“玩转故宫”小程序等十多款深受公众喜爱的代表作。


腾讯首度公开:如何在“无人区”建设品牌


去年,双方联合举办了《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鼓励年轻人从故宫收藏的名画中获得灵感创作音乐,一个月内就收到500多首优秀作品。其中,《千里江山图》是当时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画作,一千年后,我们邀请同样十八岁的少年易烊千玺,以一曲《丹青千里》跨界演绎,两位少年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启一场古今对话,当天的视频播放量超过3400万,引起很大轰动。

三年实践,结合腾讯的新科技能力,和新文创业态,我们面向传统文化IP,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字文保解决方案”。

一年多之前,我们跟敦煌也开展了合作,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腾讯能不能用自己的新文创能力、社交能力帮助敦煌面向公众做推广。


腾讯首度公开:如何在“无人区”建设品牌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创意案例, 把敦煌莫高窟中的藻井图案提取出来,做了一个小程序,大家可以根据藻井的元素图案,DIY自己的风格丝巾,设计完之后,还可以生产出来做礼物,我们为此打通了后端供应链。“敦煌诗巾”刚一上线,就获得了22万的设计作品,1万多人下单,它不仅仅是一个刷屏H5,而是一项创意电商服务。这是我们做的敦煌“数字供养人”Campaign中的一个项目。

当时把这个主题当作切入的方向,是考虑敦煌古代靠供养人出资供养,在数字时代,能不能做数字供养人,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我们今年还在想,自己做还不够,接下来会做开放计划,联合其他品牌一起,共同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总结起来看,首先,腾讯是一个生态化的公司,希望为行业、社会贡献价值。其次,腾讯自己的基础能力、工具是开放的,大家可以一起来做,做出更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第三,我们想做的品牌事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刷屏H5,而是创新的可持续的社会服务。当我们找到了这些社会的机会和痛点之后,把它变成产品,腾讯的品牌团队也会自己开发自己的小程序产品,然后把它打通后,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大概是这些。

Interbrand今天分享的主题是iconic moves,是个很了不起的想法。回想起我们所做的,无论是商业部分,还是品牌本身所做的事情,都有这个灵魂在。谢谢大家!

(根据活动现场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