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世界糧食安全該換個概念了

糧食生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繁衍進化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基礎。在人類科技還沒有涉及基因工程、涉及分子生物學領域時,糧食安全可以定義為糧食豐收或糧食高產,國家或居民手中有足夠的餘糧,不會餓肚子糧食就是安全的,糧食安全可以用糧食的產量來衡量!

農業專家:世界糧食安全該換個概念了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介入生命體系,特別是基因工程介入糧食生產領域後,糧食安全還能不能單純的以糧食產量來定義糧食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分子生物學大爆發的時代,如果沒有看到基因工程在微觀世界裡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繼續以古老的方式定義糧食安全,必將不合時宜、落後愚昧,給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埋下巨大的隱患,給民族繁衍生息埋下巨大的隱患。

農業專家:世界糧食安全該換個概念了

糧食生產的基礎是植物葉片的有機質編輯編寫過程,大米、小麥、玉米雖然口感不同,風味各異。但它們都是由二氧化碳、水、土壤礦物質和光能組成的,植物葉片的葉綠體獲得這些物質,會按照一定的程序去編寫出有機質,不同的碳、氧、氮、氫排列組合方式,得到了不同口感和風味的糧食,在葉片編寫排列過程中土壤礦物質和光能被固定到了糧食的體內。固定的光能威力有多大,植物體燃燒或森林大火釋放出的熱量就是很好的佐證。

農業專家:世界糧食安全該換個概念了

植物葉片的有機質編寫過程和人類計算機程序的編寫過程是類似的,糧食等植物葉片編寫的有機質對食用者人類是安全的,是因為糧食葉片基因序列編輯能力經過億萬年時間完善,光能被植物葉片很好的編寫包裹起來了。基因工程介入糧食作物得到轉基因糧食以後,糧食的種子喪失了生育繁殖能力,說明轉基因糧食的葉片編輯的有機質基因序列有缺陷,不完美。葉片編程編寫有機質基因序列過程出現了問題。如果光能不能很好的被編輯編寫包裹起來,在人體內不當釋放會不會燒斷人體內的基因序列,導致基因壞死,或者轉入的基因片段失去效用導致基因壞死,基因壞死傳導以後,人體所得的基因病會發生轉移,這是不是目前人類還沒有辦法治癒的癌症的發病機理,因為人類還沒有基因序列修復技術和有機質基因編輯技術,所以癌症沒辦法治癒。基因工程介入糧食作物生產過程後,糧食原有的基因序列被破壞了,糧食安全不再是糧食高產和糧食豐收這麼簡單可以定義了,而是應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去定義糧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