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項目研判系列之三——成長性


風險投資項目研判系列之三——成長性

企業的成長能力是我們評判一家企業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企業,成長性一直都是一個判斷企業好壞的重要標準。以前的創業板首發辦法裡也把企業成長作為一個硬性的標準來判斷,也就是企業最近兩年每年有30%的收入增長。可見,企業成長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就談談如何評判一家企業的成長性,早期的創業公司和中後期的成熟公司的成長性判斷有何不同,什麼樣的成長路徑是我們投資人比較喜歡的。

早期創業公司的成長性判斷

初創公司一般資源有限,前面的兩三年是一個積累勢能的過程,這個時候,公司一定要更加註重把業務做小,進行收縮,不能像大公司一樣,什麼都要抓,什麼都要做到完美,什麼事情都往大了去做,初創公司更應該聚焦於用戶價值和成長性。

度過了這個積累勢能的過程以後,公司一定會有一個加速成長的過程,如果公司一直在一個積累的過程中,兩三年之後也沒有太大的起伏,前期的資源投入並不能夠帶來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加速成長的話,這家公司就有問題了。

任何事情都要一個前期的投入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快產生業績,但是前期的投入肯定會帶來某些指標的增長,比如用戶量、點擊率等等,但是在一定的時間積累以後一定要有成長的勢能出來,如果一直不溫不火的話,一定是在產品、方向或者其他方面出現了問題。

前幾年即使不能帶來收入和利潤增長,但是一定要有未來能夠成長的方案和確定的計劃,而且要能夠說清楚公司什麼情況下公司能夠加速成長。

當然,如果發現前期的投入沒有帶來公司的成長,這時候一定要反思公司的產品或者方向等等的問題,及時進行討論和修正,必要的時候,要及時的調轉方向。當然,公司進行戰略性的調轉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前期進行一定的試驗,這條路走不通,你選擇的下一條路也不一定暢通,所以要謹慎的進行試驗,一定不要盲目的調轉,大規模的去投入到新的業務中,否則一旦發現方向再次錯誤,就很難回頭了。

總體來說,我們希望投資的一家公司是在前期進行業務的聚焦,找到加速成長的核心要素,進行一定時間的積累,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實現加速成長。及時成長不達預期,也要清楚的知道成長的前提,同時要有明確的計劃。如果一直不溫不火,就不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當然,公司及時扭轉錯誤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不要All in 一條新的方向,要進行前期的試驗和小範圍的嘗試,否則很可能又進入一條錯誤的道路,而很難再次扭轉。

中後期成熟企業的成長性判斷

成熟的企業成長性判斷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畢竟進入到這個階段企業,一定是前期都有了連續成長的過程,在市場競爭的廝殺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後期的項目處在爆發性的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把企業放在整個競爭的體系中去評判,不要做單一的分析,只看到企業自身的歷史發展,孤立的分析自身的成長路徑,而要把企業放在競爭的洪流中,跟同行業的企業進行對比,找到支撐公司過去和未來成長的核心能力和關鍵要素,推測這種成長性是否能夠保持,是否在競爭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最好的狀態就是當前的產品能夠帶來平穩的業績成長,未來的儲備產品也能夠支持企業更高的成長速度。

如果當前的產品過去有很好的成長性,但是競爭的地位在不斷的被挑戰和威脅,這種成長的勢能在不斷的下降,那麼就一定要小心謹慎的分析,產品的技術門檻也要分析清楚,不能因為公司當前的產品定價、品牌等等因素有一定的領先就過早的下結論,未來如果進入者能夠很容易進入,企業的市場地位就很容易被挑戰,這種成長就是是偽成長,一定要小心。

創業板的的推薦指引裡,也有明確的關於成長性判斷的問題,值得借鑑。對於產品製造類的企業,我們應該考察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否能夠支撐企業未來的成長。而對於非產品製造類企業,應該分析其業務特色和業務模式的創新能力能否支撐企業未來的成長。

一家不能夠保持持續成長的企業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就遇到過這種案例,企業在上市前成長性不錯,但是上市以後開始成長停滯,雖然現有的業績規模很大,也是區域的龍頭企業,但就是沒有成長性,業績停滯不前,當然,股價就不會有上升,上市以後雖然有了很好的退出渠道,無奈股價上不去,這筆投資就沒有太大的收益,刨除時間成本以及其他費用,等於白忙活一場。

公司的一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盈利,持續的盈利,而這必然就離不開成長,證監會的發行審核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公司要有持續盈利能力,投資收益的增長,也是和所投公司的成長性息息相關,所以,討論和判斷一家公司的成長能力再強調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