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读约翰·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是众人之事,是演化中的文明,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努力。在英国著名政治学者约翰·麦克里兰(J. S. McClelland)的笔下,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宪制、宽容……并非抽象、空洞、表面化的概念,它们不但是思想,而且是人类历经数千年运用才智与勇气创造的伟大成果。无论是思考政治还是参与政治,无论是亲近政治还是远离政治,阅读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不但会让人获得政治上、道德上的洞察力,还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关于政治领域,政治思想又起着决定性作用。《西方政治思想史》是长达2000年的政治思想演化史,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麦克里兰历时10余载,以“雄壮的头脑和丰沛的心灵”,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权利政治观,既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也是西方近、现代基本的政治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思想家们就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国家,提出“天赋人权”观念。即,“每一个平等的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正义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统摄一切的原则。然而,然而,“理性国”并不理想,特别是平民,并未因“人权”的许诺而得到“幸福”。“理想”破灭,人们必须面对现实,从理性主义转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这个时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应然)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实然)怎样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柏拉图:我有一个梦想——理想国

在自然状态下,人恐惧横死于他人之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化的全面恐惧,到了公民社会,人放弃这种全面恐惧,换取一种非常特定化的恐惧,即“害怕横死于主权者的司法之剑的底下”。罗马法的复兴,已使“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则”成为普世箴言。洛克认为,人民是“先于政府之前就存在的那个社会,以及政府崩溃之后将继续存在的那个社会,在国家存在之前即有能力表达意志”。依照洛克所述,如果“政府违法自然权利的程度已经达到——或被视为已经达到——人民有足够理由反抗时,人民就以反抗的方式收回审判权……如果政府开始妨碍上帝创世的目的,人就有反叛之权,甚至有造反的道德义务”。

卢梭是极端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个。他认为,“人如果不想再苦苦渴望早已失去的自然的自由,如果不想再忍受现有社会提供的狭隘的自由,则仅有的出困之路是往前走,而往前的唯一路子是完全服从一种自愿的、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法律。”卢梭中意的“自由”,无疑是伯林在其名著《两种自由观念》中勾勒得古典“积极”自由。积极自由是一种自我强制,以自我之实现为自由之实现。卢梭的政治思想里很明显有某种民主,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民主在于,必须有人民大量的同意,国家才具备正当性。从当代国家的角度视之,每个社会都是一块由各种统治形态缀成的“百衲布”。当然,一个社会的某种特定状态,是由社会的某个特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启蒙运动几乎涵盖了整个欧洲和北美。启蒙运动的历史思考,旨在突显“进步”这个主题。因此,启蒙运动代表着人类文明——“至少与古代世界高峰阶段同样先进的状态”。读过狄德罗那套思想集成的《百科全书》的读者都知道启蒙运动是多么积极的散步农业与工业上的最新技术成就,正所谓“经济改变是政治改变的基础”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他们探索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济成长”的原因,亦即是什么原因促成所有人类社会从“粗糙”发展到“文明”。

孟德斯鸠最不喜欢的政体是专制。他认为,专制政府其实是没有正当性的政府,因为它不按任何固定可循的法律原则运作。在专制政体的治下,“人人潜在都是死人”。正因为如此,人们渴望民主、渴望独立。以美国独立革命为例,《独立宣言》肯定了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说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对国家的这种定位使得自由主义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限制国家权力,防止其侵犯个人的自由。无论是洛克等人对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重视而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抑或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分权制衡理论所强调的“以权力制约权力”,还是托克维尔等人强调市民社会的建构进而实现“以社会制约权力”等等,无不明显地体现着这一点。总之,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上,思想家们力图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使国家这一“守夜人”不能干预个体的独立性。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卢梭《论专制十恶》

政治作为人之存在基本的存在论维度,不是生活中与经济、文化、观念等等机械并置、且可切割分离的板块,而是与如此诸多方面相互内在构成的核心要素。因此,政治地理解经济、文化、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对存在和文本的政治性理解之必要可以使政治成为一个基本的阐释视域。一如加拿大学者菲利普·汉森(Phillip Hansen)在其专著《历史、政治与公民权:阿伦特传》中所言,“西方政治思想自古希腊开始到十九世纪形成了一个传统,在西方,诸如人类目的等问题都是在该传统所确立的无可规避的框架中提出来的,阿伦特则将马克思看作是这个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在《传统与现代》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明确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我看来,有一个同样明确的终点,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中获得灵感,“使哲学成为现实”。无论认同还是批评,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一书都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西方政治思想演化的壮阔画卷。深入其中,一页一页的读下去,即会被其中的“学术”观点所震撼。麦克里兰书写《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首要特色在于文字通俗流畅,口语化程度很高,读者可以轻松的深入到西方政治思想的内核中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在书中,麦克里兰还比较重视近代及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15世纪以后的内容占了全书的4/5。由于篇幅充裕,内容翔实,读者可以从容的咀嚼现代政治思想的流派的学说观点。其中,麦克里兰还既充分考虑到不同历史阶段可能存在的断裂和转向,也对不同时代的特殊的主题和思想的演进做了深入详尽的探讨,故为学术界与文化界所共同推崇。

从蛮荒统治到民主政治,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行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