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三莊千古懸案,你瞭解多少?


宋朝有三莊懸案是千古之謎,分別是陳橋兵變、斧聲燭影、金匱之盟。這三件事真的如史書中所記載的那樣“簡單”嗎?

大宋王朝的三莊千古懸案,你瞭解多少?

史書令我頭大


陳橋兵變


趙匡胤帶領大軍到達陳橋驛那天晚上,早早地就睡去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軍師趙普倆人聊天:

“你說,現在主上這麼小,我們拼死拼活也得不到什麼,還拼個什麼勁啊?”

“就是啊,主上年紀小,怎麼能像將軍一樣對我們賞罰分明呢?要是將軍當主上就好了。”

“那我們就有福了。”

說完兩人,若有所思。不一會兒,兩人相視一笑,紛紛去找別的將領“談心”。

第二天早上,所有將領執刀站在趙匡胤營帳外,趙光義和趙普拿著龍袍入賬,“強迫”趙匡胤穿上龍袍,趙匡胤不得不反。隨後趙匡胤率領大軍和在都城的禁衛軍好友裡應外合,趁著後周主少國疑,篡奪了後周的政權。

這本沒什麼,勝者為王。但是史書偏(被)偏(迫)記載說,這件事趙匡胤事先不知情,他做皇帝是被迫的。

那請問,龍袍是憑空冒出來的嗎?小兵是自己跑去給都城的禁衛軍統領送信裡應外合的嗎?緊急增援邊境的大軍是為什麼兩天才走四十里?真的有緊急軍情嗎?《遼史》記載,當時遼內部正在發生權利爭鬥,怎麼會有時間出徵他國?

但史書就是這麼記載的,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大宋王朝的三莊千古懸案,你瞭解多少?

黃袍加身


斧聲燭影

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找自己弟弟趙光義喝酒。似是有什麼秘密要說,就讓所有伺候的人都下去了。宦官遠遠地看見,燭光下,趙光義有時會站起來,做推拒狀,後來又看見太祖趙匡胤柱斧擊地,大聲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說完就脫衣睡去,鼾聲如雷。第二天,早上趙匡胤被宋皇后發現死了,皇后命王繼恩傳召趙德芳,結果王繼恩找來的卻是趙光義。宋皇后無力迴天,最後趙光義登基為宋太宗。

可宋太祖真的是正常死亡嗎?史料記載開寶九年趙匡胤精力充沛、多次出巡,且他自己說過“沉湎於酒,何以為人”,貪杯猝死的概率不大。被人下毒的可能性很大,而王繼恩違抗皇后命令去找趙光義的時候,在趙光義身邊的正是擅長醫術的程德玄。

“好做,好做”是好好做的意思?其實,“好做”還有一種解釋:看你做的好事!能否是趙光義做過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被宋太祖發現了,所以才這樣說的?

這裡展開一下聯想,趙光義當上皇帝后,並沒有像承諾的那樣讓開寶皇后享榮華富貴,而是把開寶皇后關進了冷宮,一直到死也沒有放出來。而開寶皇后死後,作為趙匡胤明媒正娶的皇后,趙光義卻不讓開寶皇后與趙匡胤合葬。這個舉動非常奇怪。

再聯想一下,趙光義滅掉後唐之後,李煜與他的小周皇后被接到開封生(囚)活(禁)。趙光義覬覦小周後的美色,便有了“例隨命小周後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駕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

如果把這幾件事聯繫在一起,那當初趙匡胤所說的“好做,好做”是不是有可能另有含義呢?

大宋王朝的三莊千古懸案,你瞭解多少?


因此

杜太后彌留之際與宋太祖定下的約定:為避免宋朝發生主少國疑的情況,杜太后要趙匡胤答應,在趙匡胤死後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而不是趙匡胤的兒子。據說,當時在場的除了趙匡胤和杜太后之外,就是宰相趙普,這份盟書由趙普書寫而成,一式兩份,一份隨杜太后下葬,一份由趙匡胤保管。趙匡胤死後,確實是其弟弟趙光義地成了皇位,但儘管當時對趙光義的質疑聲頗大,這份盟書都沒有出現。這份盟書在趙光義繼位六年之後,由趙普密告趙光義,才得以“重見天日”(當時正好是趙光義要“收拾”其弟弟趙廷美的前期鋪墊階段)。因此,趙普由被排擠打壓的無權官重新登上宰相之位,給趙光義的“順位繼承人”——他的弟弟趙廷美冠上了“將要謀逆”的罪名,致使趙廷美被流放至房州。房州就是當初後周小皇帝被奪權後呆的地方,趙廷美最後鬱鬱而終。

若真有這份盟書,為何趙普在一開始趙光義登基之時不拿出來換取宰相之位?如此光明正大為趙光義洗清篡位嫌疑的證據,為何要密告?

大宋王朝的三莊千古懸案,你瞭解多少?

金匱之盟封面


這就是懸而未決的宋朝三大千古懸案,儘管史書中記載的這三件事情的疑點多多,但是我們也無從考證了,一切都是猜測與懷疑。


我是木易八未,喜歡歷史,致力於用大白話講出有意思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