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二战初期德军凭借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使用,向西欧各国发起了势不可挡的闪电战,一时间德国战车在欧洲大陆横冲直撞,短时间内就占领了西欧各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坚持了一个月就宣布投降,英国依靠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苦苦支撑。1941年6月德军也是大量使用坦克装甲部队向苏联发起闪电战进攻,很快就兵临莫斯科城下。当时德军装甲部队中配备的四号及豹式坦克性能堪称世界一流,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盟军新式坦克不断出现,德军坦克装甲部队在与盟军坦克战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德军在战场上形势急转直下。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德军闪电战主力装甲集群

为了改变战场不利态势,德军于1942年下半年秘密研发了一款二战超级武器:虎式重型坦克,它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场上德军不利局面,盟军坦克面对虎式坦克时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虎式坦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造就了一批德军王牌坦克手的出现。德军虎式坦克一时间令盟军“谈虎色变”,“虎式恐惧症”在盟军中四散开来,然而在虎式坦克辉煌战绩的背后,与车组及后勤维修保障人员所付出的艰辛是分不开的。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世界上唯一一辆还可以开动的虎式坦克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正在瞄准的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火炮,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最危险的对手。但是虎式坦克的弱点也很明显,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达到56吨,虽然使用动力强劲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功率达到了700马力,但过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吨12.8马力,因而越野性能较差,在苏德战场的复杂地形上作战时易陷入被动。此外过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较高,维护复杂。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作战中的虎式坦克

德军在招募虎式坦克车组人员时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有丰富的坦克驾驶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技能,能够熟练完成对坦克的日常维护保养。由于虎式坦克体型庞大,铁路运输中车体超宽,所以为其设计了两种履带,运输行军时使用520毫米窄履带,战斗时使用720毫米宽履带。在铁路运输中,虎式坦克每根轮轴上外负重轮都被拿下来,并且安装上运输窄履带。这样虎式坦克就可以在到达目的地后使用轨道车可以方便地卸下来。然而之后繁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更换作战时使用的沉重宽履带需要全体车组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安装完成后还需要用曲轴调节从动轮的位置,以便将履带的松紧度调节到最理想状态,太紧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太松则容易造成履带脱落。履带安装完成后余下的时间还要完成装上外板轮和侧挡泥板,折叠并展开外板部件和后挡泥板等工作。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虎式坦克在安装履带

为了维护虎式坦克脆弱的动力系统,虎式坦克乘员还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清理车辆空气滤清器,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因为虎式坦克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更换机油。如发动机、变速箱、减速齿轮箱、整车换气扇、炮塔旋转机构等合计需要近百升机油。车组人员还需要经常清理其威力强大的88毫米坦克炮膛,虎式坦克随车携带金属通炮杆,这项工作也需要数名车组人员合力才能完成。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德军四名虎式车组人员在清理坦克炮膛

驾驶虎式坦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驾驶员视野非常狭窄,车内通风不良,夏天车内空气非常闷热,在东线战场上道路情况恶劣,水网泥沼密布,一不小心坦克就会因为机械故障困在其中,在激烈的战斗中虎式坦克被直接击毁的情况不多,反倒是有大量虎式坦克都是因为机械故障而被遗弃。虎式坦克沉重的88毫米炮塔旋转和炮管俯仰角都由液压系统控制,一旦发动机或变速箱故障就必须改用手动机械操作,炮塔旋转一周需要炮手旋转720圈,车长旋转595圈,可见这项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虎式坦克因超重困在压坏道路上遭到遗弃

一个虎式坦克装甲营一般会配备一个维修排,战场上受伤的虎式坦克通常都需要大修,由于虎式坦克各部件非常沉重,这时维修排所携带的16吨龙门吊便派上了用场,虎式坦克结构复杂,其机械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火炮系统都非常精密,这就增加了故障排除难度,其发动机舱也十分狭窄,维修工作异常艰辛困难。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威风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你想象不到

后勤维修人员正在吊装虎式坦克炮塔

虎式坦克虽然威力强大,但是如果不能配备优秀的车组和后勤维修保障人员其战斗力也将会大大降低。虎式坦克辉煌战绩的背后还是需要付出艰辛工作的德军士兵来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