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作者/Montagne

继徐峥所导演的《囧妈》因疫情原因在网络上线造福中国影迷后,由《来电狂想》的导演于淼所执导的又一原本定于2月21日的院线电影《大赢家》也在3月20日在网络上线,给因疫情宅在家里的中国影迷们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经上线便收获了豆瓣13.2万人的观看评分。

自从冯小刚开创了中国贺岁片电影以来,春节档的贺岁电影已然成为中国独有的一大特色。在这一时期所上映的电影大多属于合家欢的喜剧片类型,所涵盖的年龄段十分广泛。

《大赢家》作为一部原本打算冲击贺岁档的电影,由大鹏与柳岩这对老喜剧搭档主演,德云社相声演员孟鹤堂荧屏出演,话题十足。无论是其喜剧元素还是主题意义,都在符合春节联欢的同时展现了春晚小品般的社会讽刺内涵,不失为一部有看点的典型中国式小人物喜剧电影。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独特的喜剧效果

《大赢家》以大鹏所饰演的一位对所有事情都十分认真,甚至于认真到看似很"轴"的银行公务员严谨,参与公安局所举办的抢劫演习扮演其中的劫匪,当无论是行长、同事、记者甚至有关的公安人员都把这次演习当作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糊弄过去之时,秉持着严谨认真态度的严谨同志,却凭借身手与智慧跟警察们从下午耗到晚上。

整部电影几乎都是封闭的室内戏,受限的空间活动却并未减弱电影所带来的戏剧冲突,线性叙事的同时穿插了多个矛盾,就在发生矛盾与解决矛盾之间,笑料百出,也伴随着许多感动。

说到抢劫的小人物喜剧电影,我们并不陌生。陈坤主演的《火锅英雄》以及18年的喜剧电影黑马《无名之辈》,都涉及到抢劫元素。都是诙谐有趣且经验不足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去抢劫银行所引发的一系列无法料到的故事走向,黑色幽默十足也蕴含着对小人物的同情及对社会现象的控诉。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而《大赢家》显然与这些电影不同,上述电影的喜剧效果多由抢劫者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意外带来的,而《大赢家》的喜剧效果则是通过"演戏抢劫"与"真实抢劫"的矛盾性所带来的。这使得大鹏这个人物主体的性格格外鲜明,可以说塑造了一个与社会环境十分不相容却又因喜剧效果所意外和谐的人物形象。

早在电影的剧情建置里便铺垫了大鹏作为一个很"轴"的角色必然不会按银行行长所要求的速战速决的套路演习,通过一组快速剪辑我们看到严谨十分认真地准备这次演习,不但认真研究抢劫线路,为了能提着现金快速逃跑甚至拉着行李箱在跑步机上跑步。

而在之后的抢劫过程中,这种过分认真的真实抢劫态度与观众/剧中其他人物明知是演戏产生了十分有趣的碰撞,导演更是通过真实的抢劫画面(比如大鹏拿着真的手枪与霰弹枪枪杀警察;炸弹爆炸的场面)与现实演戏中看似荒诞的表演(比如大鹏其实拿着的是水枪与纸做的手枪;在香蕉上放上"炸弹"的纸条表示炸弹)进行蒙太奇的拼接,

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矛盾喜剧效果,而这种戏中戏的黑色幽默感加上人物的表演与语言,更是制造了十分密集的笑点。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令人爆笑的几个场面几乎都是通过这种戏中戏的矛盾所带来的:由于其中两名银行人员为了赶时间结束演习,纷纷要求严谨击毙自己,表达自己有多么现实的理由去"死";因不配合认真演习的银行女同事郝云株多次激怒作为"抢劫犯"的严谨,严谨当着她的面在地上莫名其妙地做了几个俯卧撑,这使得大家困惑不已,结果在之后的画面里,原本挂着"捆绑""昏迷"牌子的云株多了一块"强奸"的牌子;还有大家作为"人质"要求警方提供火锅,在银行里吃得不亦乐乎,而警察人员却因为任务还没完成而只能举着狙击枪继续解救"人质"……

正如严谨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不是我了,我现在很残暴。",这种十分认真地做一件看上去很荒谬的事情所产生的喜剧效果已然不仅仅局限于喜剧的范畴,也正是电影里所多次表达的"认真演习""演习中死去总比现实中牺牲要好",这是在呼唤一种杜绝形式主义,认真对待生活及生命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喜剧群戏,人间万象

《大赢家》真正出彩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独特的喜剧效果,更是在于如此封闭的狭小空间及人物群像戏里,导演并没有因过分突出第一主角严谨,而使其他角色沦为形象模糊、意义不明的背景板。严谨的性格特征塑造得已然十分立体,但其他小人物即便是少许的戏份,却仍然带给大家很多的阐释空间,比起说是像宁浩式塑造典型人物的喜剧电影来说,这部《大赢家》显然试图展现一副人间百态,人间万象。

导演从一开始他们出现的时候便用了简单的几个镜头展现了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在严谨准备实施"抢劫"时,银行里还剩下一对爷孙与一对夫妻。导演让爷爷跟孙子对话,孙子却无动于衷地在玩手机,这里便铺陈了爷孙二人之间疏远的人物关系,而孕妇与她的老公正在争执孩子跟谁姓与房产证,这也正聚焦了当下热点婚姻矛盾。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而在抢劫的过程里,爷爷与孙子在狭小的空间里也终于有了更亲密地互动,甚至在电影最后爷爷坦言自己不会打游戏,孙子提出可以教爷爷。而在抢劫时逃跑的看似不负责任的丈夫也在孕妇被当成假人质时在外面十分焦虑地在外呼号。

要求"被杀"的小胖,看上去十足是个"矮矬穷"的屌丝,演习那天刚好是他女朋友终于答应带他见丈母娘的时候,他为了"被杀"能够早点出去和丈母娘见面,坦言自己十年"母胎solo"(单身)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

当警察的老姚,在演习里被严谨击毙,他的妻子打来电话,被严谨接到并告知他已"牺牲",妻子当场晕过去,还好老姚夺过电话,给儿子说明了情况。执行许多危险任务的人民警察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父亲的形象,跃然荧屏。

一家子都和严谨一样认真,在警察把他的父母叫来劝解的时候,父亲拿着喇叭对他喊加油,母亲甚至给他征婚了起来,而声带受损说话像男生的妹妹终于鼓起勇气拿起喇叭对哥哥严谨提供了外场警察的部署信息。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这些人物一个个鲜活而动人,无论是看似暴躁实则花痴的云株、看上去威严不好惹却十分体恤人民与尊重演习的警察领导、甚至是那个没有名字却和严谨有得一拼的害羞的保安……这些人物汇聚一堂,此刻有些或许是陌路人,但此刻更是命运的共同体。他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与人生。在这场群戏里,没有谁应该衬托谁,这是一副人间的图景。

喜剧的深刻内涵

电影所想带来的并非只是给大家笑一笑就过去了那么简单,可以说这部电影所蕴含的价值体量很大,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最主要的上文也提到过,便是对形式主义的讽刺。从一开始大家都把这次演习当成游戏,到后来被严谨所感动,甚至在行长以威胁开除严谨及同事,戴上严谨的头套故意被击毙时,大家都挺身而出说出真相。


《大赢家》:群像喜剧何以不失主体魅力又展现社会多面


这部现实题材的作品被演绎得十分童话,或许是对大家认真对待生命的一种呼唤抑或警示,在展现讽刺某些只走形式的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对违法犯罪进行了一定的解读。

严谨作为一个"抢劫犯"的自白里,说到家人的冷漠、同事的排挤使他走上了这条犯罪的道路,这是对人类社会需加强个体关怀的一种询唤,正如《小丑》里所展现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犯罪分子经历了什么才走上的这条不归路。

《大赢家》或许并不是一部多上乘与经典的喜剧作品,但它依旧体现了中国电影所应当表达的人文关怀以及电影作为信息媒介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是嬉嬉闹闹的一场狂欢,结束之后只记得笑过,而是给予了一定的思考,一定的召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