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遷徙,只是追逐更好的生存。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當年,齊魯大地上的農民們推著小車,挑著擔子,用兩條腿開拓出一條充滿血淚的“闖關東”之路。身後甩下的是一片無奈的鄉土,前方迎接的是一個未知的夢。

改革開放後迴流的山東老鄉,爭先恐後地踏上綠皮火車,返潮到那片自己的熟悉的土地。

而這個時候,你或許已經分不清是當年那些山東人的性格,還是今天東北的熱血漢子。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幹保潔的譚大姐今天收工早,她上午十點多去做了一個家庭活兒,擦完玻璃後,不想幹了,這幾天有點累。

來黃島已經快兩年了,譚大姐和老伴租房住在一個城郊村。那是一個連接新舊城區的城中村。除了施工啥的亂,別的都還算好。

“每天在群裡接單,有家政公司在組織,發單。覺得合適的就搶單去承攬。有時候一天能有好幾個單,幹不過來。這樣自由,不用受管束,在單位上班還得要時間上遵守,這個幹完活就完事,掙得必上班還多。”譚大姐自信滿滿。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疫情那一陣,在家裡真是憋壞了。沒有活兒幹,又沒啥事情可做。

說起來來山東,譚大姐興致勃勃。她的老家是山東高密,早些年隨父親去到伊春,林場後來不好了,就又回到山東來。這邊開放,建築多,有活兒幹。不過她不想丟掉東北那邊,房子也還在那裡,也沒租,雖然這些年房價跌了不少,但總是有房子在那。

“幹幾年回去養老”。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和譚大姐這種情況差不多的,有大批的人。東北人這幾年幾乎承包了當地的零工雜工。

早年的時候,山東人闖關東;現在關東人闖山東。

東北這些年經濟發展緩慢,人口大量外流,很多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呈現了返鄉潮。

曹老大是一個專門承包裝修活兒的女老闆,她的兩個妹妹也都在黃島做著舊貨回收和保潔的生意。基本上是一條龍。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東北人做生意雖然有點後學後賣的意思,但是比想象中的要勤奮很多。有些活兒也是拼上勁的幹。也可能是沿襲山東人的特點吧。不是完全是印象中的東北人那樣,他們有著非常硬氣的純樸和執著的耐力。不和他們接觸,你永遠感受不到。

小潘夏天的時候回去了東北一趟,在這邊夏季相對是一個做工的淡季,趁著不忙她跑回去看看女兒。離異好多年,女兒也長大了不少,跟著前夫,但她和女兒的聯繫不少。

有時候會覺得她們的情感無處安放。會一陣淒涼。

她帶回來了自家產的木耳等很多特產。家鄉的味道總是一種牽掛。離家再久,仍然會想吃自己老家的東西。


三十年關東,三年山東,“在這裡幹幾年,掙點錢,回東北養老”


什麼時候回去她們很多人都說不清楚,但是她們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想法,那就是掙錢,掙錢然後回老家養老。不知道對她們來說哪裡是故土,也許就是自己出生和生活最長時間的那片土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