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迁徙,只是追逐更好的生存。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当年,齐鲁大地上的农民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用两条腿开拓出一条充满血泪的“闯关东”之路。身后甩下的是一片无奈的乡土,前方迎接的是一个未知的梦。

改革开放后回流的山东老乡,争先恐后地踏上绿皮火车,返潮到那片自己的熟悉的土地。

而这个时候,你或许已经分不清是当年那些山东人的性格,还是今天东北的热血汉子。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干保洁的谭大姐今天收工早,她上午十点多去做了一个家庭活儿,擦完玻璃后,不想干了,这几天有点累。

来黄岛已经快两年了,谭大姐和老伴租房住在一个城郊村。那是一个连接新旧城区的城中村。除了施工啥的乱,别的都还算好。

“每天在群里接单,有家政公司在组织,发单。觉得合适的就抢单去承揽。有时候一天能有好几个单,干不过来。这样自由,不用受管束,在单位上班还得要时间上遵守,这个干完活就完事,挣得必上班还多。”谭大姐自信满满。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疫情那一阵,在家里真是憋坏了。没有活儿干,又没啥事情可做。

说起来来山东,谭大姐兴致勃勃。她的老家是山东高密,早些年随父亲去到伊春,林场后来不好了,就又回到山东来。这边开放,建筑多,有活儿干。不过她不想丢掉东北那边,房子也还在那里,也没租,虽然这些年房价跌了不少,但总是有房子在那。

“干几年回去养老”。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和谭大姐这种情况差不多的,有大批的人。东北人这几年几乎承包了当地的零工杂工。

早年的时候,山东人闯关东;现在关东人闯山东。

东北这些年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流,很多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呈现了返乡潮。

曹老大是一个专门承包装修活儿的女老板,她的两个妹妹也都在黄岛做着旧货回收和保洁的生意。基本上是一条龙。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东北人做生意虽然有点后学后卖的意思,但是比想象中的要勤奋很多。有些活儿也是拼上劲的干。也可能是沿袭山东人的特点吧。不是完全是印象中的东北人那样,他们有着非常硬气的纯朴和执着的耐力。不和他们接触,你永远感受不到。

小潘夏天的时候回去了东北一趟,在这边夏季相对是一个做工的淡季,趁着不忙她跑回去看看女儿。离异好多年,女儿也长大了不少,跟着前夫,但她和女儿的联系不少。

有时候会觉得她们的情感无处安放。会一阵凄凉。

她带回来了自家产的木耳等很多特产。家乡的味道总是一种牵挂。离家再久,仍然会想吃自己老家的东西。


三十年关东,三年山东,“在这里干几年,挣点钱,回东北养老”


什么时候回去她们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但是她们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想法,那就是挣钱,挣钱然后回老家养老。不知道对她们来说哪里是故土,也许就是自己出生和生活最长时间的那片土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