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書房中陳設、收藏、佈局、格調,可集中體現齋主之情趣、境遇、嗜好、學養。清帝大多聰明天縱,髫年就傅,受教翰林,學養深厚,崇尚斯文,耽嗜風雅。乾隆帝更是出類拔萃,立志高遠,於任何領域皆不甘居後,定在人先,追求完美,自命“十全”。透過“三希堂”號及其堂內陳設,即可略窺其根柢、品位、襟懷、理念也。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網絡圖片

乾隆三希堂的匾額兩側集古人詩句成對聯一副,親書之,分置於匾額之下,右側為“懷抱觀古今”,左側為“深心託豪素”。“懷抱觀古今”,出自晉宋間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所撰《齋中讀書》:“昔餘遊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執戟亦以疲,耕稼豈雲樂。萬事難並歡,達生幸可託。”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養心殿“三希堂記”掛落局部

“深心託豪素”,出自晉宋年間詩人顏延之所撰《五君詠》之第五首《向常侍》:“向秀甘淡薄,深心託豪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裡遊,惻愴山陽賦。”作為開篇之句,“豪”與“毫”通,毫素所指為筆與紙。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青玉“乾隆御筆三希堂記”冊

“懷抱觀古今”以君王之胸襟與氣度,體現對“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高遠境界之追求,以釋“三希”。而“深心託豪素”,則真切表達出乾隆帝對其所藏三件稀世墨寶即晉人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的珍愛之情,以釋三稀;二者天衣無縫,相互呼應,渾然天成,無雕琢痕跡,堪稱巧思妙對,令人叫絕。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王珣《伯遠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從集聯所選作者生平年代不難悟出,乾隆帝對晉人風骨情有獨鍾。而書法風格,更傾力仿效書聖王羲之筆意,畢恭畢敬,亦步亦趨,心馳神往,終生不渝。細品乾隆御筆真跡,雖純熟幹練,流暢婉轉,雍容規整,儀態不俗,然僅得形似,性靈尚缺。與王羲之“翩若驚鴻,矯若遊龍”之神韻,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也。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乾隆御筆五言字對貼落

就面積而論,三希堂僅八平方米,與坐擁天下、雄踞皇宮的一代君主之身份極不相稱,而恰恰反映出乾隆帝之品位與襟懷,折射出“室雅無須大”的文人理念;而陳設亦取拙守樸,以簡勝繁。既展滿洲千百年崇儉尚約之流韻,又承唐人劉禹錫陋室德馨之遺響。斗室取狹長佈局,復以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兩間,裡間借用窗臺,設擺御用文房四寶。窗臺之下,設置高低炕一鋪,可坐可臥。御座設於高炕,坐東面西。前述之“三希堂”匾、“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聯則置於御座上方與兩側。

乾隆的審美水平到底如何?從“三希堂”的陳設,看乾隆的品味高低

乾隆御筆五言字對貼落

低炕牆壁上,五顏六色的瓷壁瓶與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相映成趣。因有對面牆壁所掛落地大玻璃鏡之折射,可使主人盡收眼中,豁然開朗。此外,小室槅扇橫眉之上,乃乾隆御筆《三希堂記》,牆壁上則貼有宮廷畫師金廷標所繪《王羲之學書圖》、御用詩人沈德潛所作《三希堂歌》,以及翰林大畫家董邦達所繪山水畫等,為三希堂增添了無限韻致。通觀縱覽,三希堂無疑是大樸勝奢華之典範。

內容整編自:邸永君《三希堂小史》《紫禁城》 2011年10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