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解读之全面预算管理(二)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解读之全面预算管理(二)

全面预算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事实上,预算不仅仅要以各种管理思想作为基础,各种管理思想也必须通过预算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地。我国著名民族企业家卢作孚先生就十分重视、推崇预算管理,提出“无计划勿行动,无预算勿开支”。他认为:“预算本为事业中财务问题之一,但是涉及事业的全部问题,事业所需要的一切人力、物力皆以钱为计算的根据,钱的支出必须先有安排,钱的收入尤先有准备。”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共同体。全面预算是公立医院的总预算,首先是医院战略规划的细化和量化体现;其次是形成医院及各部门绩效指标的主要来源,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第三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主线。全面预算反映的是医院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全部医疗业务活动及其支持活动的财务计划,以医疗业务预算为起点,考虑有关支出的轻重缓急、社会效益、资金承受能力等,对成本费用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要编制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与运营效果。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要编制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编制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同时,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程序。

二、战略规划是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的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它的特征是全院、全员、全过程;它的基础是量化、综合、涵盖医院经济运营全过程,它必须以战略为导向,将中长期战略目标逐步细化到年度目标和预算。预算是医院对经济运营及医疗服务行为评价的依据,并与业务量和业务状态挂钩。全面预算包括预算口径与核算口径的一致,制度控制和预算控制的统一,资本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战略预算的统一。全面预算管理将医院的经营战略及发展目标经过层层分解并加以量化,下达到医院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再由后者分解下达到各个经济单元,它的关键是将预算指标与医院战略、经济运营、医疗业务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在战略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和价值管理中。

三、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医院的管理者及员工认为预算带来的束缚太多,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内外部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太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容易脱节,执行效果与编制初衷相差很远。二是预算对医院员工薪酬、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医疗收入增长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三是医院总体目标和工作流程不明确,医疗业务部门与职能管理部门缺乏直接关系,没有将预算管理与医疗活动、经营活动、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反馈与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四是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与战略目标严重脱节,对预算的战略性要求认识不足,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重视预算的编制,忽视预算的执行,未能将预算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严格的监督与考核,并充分利用绩效考核这个工具将其结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绩效激励与预算约束的关系处理好,保证预算管理事前监控和事中干预的高效实施。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败”,加强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在整合医院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重构和设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每一个调整最终都会体现在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上,公立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进行价值管理的过程。

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