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广州东山口的老洋房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是大家对东山口的第一印象,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老洋房一共有1000多处,现在能看到保存完好的约400处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从东山口地铁站开始,就已经置身于老洋房的氛围里。瞧,地铁站里的文化墙上,结合了红砖、圆栏杆等老洋房元素。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总体来说,东山口的老洋房主要分布在新河浦路、寺贝通津、龟岗大马路、庙前西街、启明一马路……大路要走,小巷也要拐进,因为里面别有洞天!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对,广州的老洋房并不少见,但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除了东山口,广州没有第二处。

与上海的老洋房一样,东山口的老洋房价格也很高。在去年的阿里拍卖上,东山口的一处洋房经过75轮竞价,最终

以4605万的价格成交。

这处洋房就坐落在恤孤院路春园后街8号、10号,700多平方米,平均下来每平方米6万多。

食妞还特地去找了这处老洋房,它是两间连在一起的,低调中透露着豪华。其中一栋已用作餐饮,听说每年的租金是百万元。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没错,就是它

据广州房产的报道,东山口的很多洋房,卖家都不愿卖,哪怕买家出再高的价钱。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它们价格更贵。

除了房产价值,老洋房的收藏价值和承载的老广情怀,使得它在广州人心里的地位和分量都不一样。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住在老洋房的人

都吃什么?

许多许多的老洋房,今天的身份更为人所知,艺术馆、生活空间、私房菜、咖啡厅……给东山口增添不少文艺气息。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ART23当代艺术馆在启明三马路23号,位置略微有点难找。一楼到三楼,一般都会举办各种展览。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均益路11号的11号艺术空间,一个包括画廊的综合生活空间。既有各种小众原创设计产品,又能参加读书趴、美术绘画课等活动,里面的小哥哥真得很温柔。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白鸟之歌,店名是西班牙难民的思乡之歌。里面设置了咖啡区、商品区和电影放映区。隔着马路,食妞都能感觉到年轻人的相谈甚欢。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坐落于庙前西街的BADMARKET,是一间创意潮店。一楼逛逛各种生活小玩意,二楼看看潮流衣服,再去三楼的咖啡店悠闲喝上一杯咖啡,完美!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这家叫椿里私房菜馆,开在东山口独栋小洋楼里。相比私房菜馆,它更像家常菜馆,一天最多只招待6桌。这里没有菜单,菜式都是提前一天通过微信选择的,吃的就是仪式感。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成隆行是一家香港的老字号蟹行,今年已经62岁了。开在庙前直街的分店,装潢古色古香,有岭南大宅的气息,门口还有很多装着螃蟹的水箱。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这里很适合拍照打卡,吃饭聚会,放松心情。


东山口的老洋房,

活得文艺,但更有生活!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

上个世纪二三年代,东山口集聚了一批达官贵人、文人志士、华侨富豪,他们纷纷建起了一栋栋红砖洋房。

东山也因此成为了继西关之后的第二大住宅区,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于是也就有了“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

老洋房 在广州东山口的印象

东山口的老洋房多中西合璧,风格也多变,北欧式、德国式、荷兰式……尽管你可能分不清什么风格,但这并不妨碍你欣赏它们的美。

与很多高档住宅区不同的是,东山口的老洋房还挺接地气的,没有那种深宅大院的距离感,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气息

老洋房颜色以砖红为主,但也有明黄、米黄、纯白……明艳又小清新,掩映在重重绿意中,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拍照打卡什么的,随便拍都是大片。

一块块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绚烂夺目的光芒。也许那彩窗背后,站着一位文质彬彬的东山少爷呢?

院落里种了葱葱郁郁的树木,主人家养的喵星人就直接傲娇地躺在地上,思考着人生和宇宙。还有的直接躺在车顶休息,一副“莫挨老子”的表情。

食妞最爱的还是窗台上的一盆盆绿植和鲜花,它们为老洋房增添了勃勃生机。有些植物甚至像爬山虎一样,爬满洋房,看着就很清凉。

也许你早已发现,东山口的老洋房并不孤独。广州市第七中学、培正小学、培正中学

……还有寺贝通津路上的基督教东山堂,都与老洋房毫无违和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东山口的路名了,都很有意境。第一眼看的时候,没有点文化,都不敢来东山口。

恤孤院路,来源于“两广浸信会孤儿院”。

培正路,因培正学堂(培正中学)而得名。

寺贝通津,东山寺背后通往海边码头的那条路。

美华路,得名于美华书局。

食妞无数次走在东山口的大街小巷,都会想象东山少爷的生活,却很难想得出。但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们生活得很讲究。

这里很安静,但安静地让人心安。广州的喧嚣似乎与这里无关,只想静静生活。


东山口的老洋房,

每栋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东山口老洋房,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滚滚向前。

逵园在恤孤院路9号,旁边就是中共三大会址。它由美国华侨马灼文1922年所建,能清楚地看见“1922”的字样。在曾被日军炸毁的中共三大会址旁边,它可是确定中共三大旧址的重要坐标。

一楼经常免费举行各种展览,现在去能看到“泥土的回应”展览。二楼是间名叫“玩物尚致”的服饰店,能买到各种高级小众的包包。三楼则是一间简约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俯瞰低处,感觉非常好。

春园位于新河浦路22号-26号,是三幢并排的老洋房。门口站着一对石狮子,对面是条静静的河涌。

它是中共三大会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都曾住在这里。现在正在施工中,暂时还不能进去参观。

明园位于恤孤院12号,沿着竹林曲径走进去,就是了。两幢三层楼房,风格很像,罗马柱式门廊,铁制花窗,以前住的是华侨。

右边那幢是网红明园拾肆号,是吃下午茶的好去处。特殊时期,只设外卖。

简园坐落在恤孤院路24号,就在明园对面。欧洲风格满满,米黄色外墙,飘出的阳台,券拱式门楼。经过的人,都会被它吸引。

一开始,简园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修建的别墅。后来,它又成为德国的领事馆以及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公馆。

庆园在烟墩路3号,已经80多岁了。一楼是Vintage古着店,里面售卖各种上世纪的服装、包包和配饰,时尚又复古。

东华东路瓦窑后横街1号的馨园,原名叫“永昌园”。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两层楼高,弧形阳台自带美感,一楼的小院落,自带流水、雕塑、绿植和金鱼。

一楼主打各类简餐轻食,二楼是精品名宿,获过许多大奖。食妞走进里面,就被地下的花阶砖迷住了。

造船专家伍景英亲自设计的隅园、著名企业家曹冠英所建的慎园、启明二马路的秦牧故居、适庐、澳大利亚华侨修建的觉园1984……也都值得看一看。东山口随意逛一逛,都是广州历史建筑。

庙前西街36号,是毛泽东的旧居遗址,他曾于1925年10月到1926年10月在这居住,他与夫人杨开慧住在2楼,沈雁冰和萧楚女住1楼。

现在这栋2层小别墅,已成为画室。但隔着铁门,食妞能看到藤蔓缠绕的墙体,多了点历史沧桑感。

东山口的老洋房承载了太多太多,在岁月的长河里,它们多默默不语,看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它们还有种独特的魅力,让你着迷,让你欲罢不能...有空就来东山口逛逛吧,你不仅能看到豪宅,还能看到广州人慢生活的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