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燒!秸稈還田有奇效

前一段時間,我省部分地區出現了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其中秸稈露天焚燒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秸稈如何從包袱變財富?今年春季以來,我省各地創新方式方法,實行保護性耕作和秸稈碎混全量還田、秸稈綜合利用,很多農民實現了從“不敢燒、不能燒”到“不想燒”的轉變。

我省多年的探索實踐證明,把保護性耕作和秸稈還田結合,是保護黑土地地力,實現秸稈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經過試驗示範、研究探索,黑龍江省已創造形成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體系。目前,科學有效地開展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在全省逐步推廣,效果良好。

通過用養結合,秸稈直接還田恢復地力與秸稈漚肥以及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方式協調運用,做到用地和養地結合。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各地氣候、土壤和作物不同,靈活選擇秸稈還田耕種模式和技術集成。確保效益原則,結合實際生產條件,在保證增產增收的前提下,有效實施秸稈直接還田。

今年春耕季,黑龍江安達市主推免耕播種技術,全市各鄉鎮免耕播種機達600多臺,計劃秸稈覆蓋免耕播種面積85萬畝,目前已經落實到地塊。農戶參與免耕播種熱情高漲,超過6萬戶農戶參與,從事免耕作業農機戶達到600戶,並持續增加。全市免耕播種機檢測儀安裝工作正在全力推進,至4月15日已經安裝完成450臺。

安達市農業部門表示,今年計劃免耕播種的85萬畝地塊,還田玉米秸稈佔全市181.2萬畝玉米秸稈綜合利用面積的46.9%,幾乎佔到半壁江山。應用免耕播種技術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秸稈禁燒的壓力,同時,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能明顯減少投入,降低作業成本。

泰來縣經過2015年到2017年的測試,實行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能節省機具作業費40元~60元/畝,節省灌溉費用15元~30元/畝,節省化肥費用20元/畝,畝增產5%~12%,畝增收25元~60元,合計創效益100元/畝。在秸稈禁燒的情況下,一般農民自己種植玉米每畝成本64元,免耕播種每畝成本27元左右,每畝節省37元以上(乾旱區節省55元以上)。而且由於採取秸稈機械粉碎還田,蟲卵可減少50%左右。多年實踐表明,我省沒有因秸稈還田發生病蟲害。

目前,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已得到各級政府重視、廣大農民認可。試驗證明,無論秸稈翻埋、碎混還是覆蓋還田,秸稈都能腐爛到不影響下一步整地和播種的程度。在秸稈粉碎還田機破碎秸稈到10釐米左右的前提下,三種還田模式秸稈當年腐爛程度都在80%左右,秸稈腐爛集中在6月-8月間,秸稈破碎的越碎越短,腐爛效果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