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丨 做實“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工作難度大的縣、鄉、村,按照‘五個一批’的辦法,強化分類施策,掛牌督戰,著力攻克最後的堡壘。”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強調。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昭通市委、市政府按照“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要求,把產業發展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發展蘋果、竹子、馬鈴薯、花椒、天麻和特色養殖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走“短能脫貧、長能致富”梯次推進的“長短結合”產業扶貧路子,實現了村有扶貧產業、戶有脫貧門路。

2019年,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實現綜合產值360億元,累計覆蓋昭通貧困戶38.07萬戶169.37萬人,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當前,昭通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百日總攻,產業扶貧各項工作正在縱深推進。緊緊圍繞“貧困群眾戶均至少有一項增收項目”的目標,堅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思路,選產業、調結構、強投入,為特色產業發展增動能、添活力。

圍繞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昭通市委、市政府構建了一套紮實有效的制度機制,為全市如期脫貧摘帽奔小康繪製了“解困——脫貧——致富”流程圖。

全市對選定的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佈局蔬菜、蠶桑、特色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構建昭通高原特色“6+N”農業產業體系;按照“一個重點產業、一套工作專班、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技術團隊”的“四個一”標準,分別制定出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成立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扶貧資金穩定投入產業發展機制,對在昭的涉農企業新增資產性投資給予一定的政策性獎補;把雲南菸草產業的“第一車間”理念貫穿到特色產業種植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實現選種育苗、農資供應、生產管護、技術指導、定價收購、分揀包裝、品牌營銷“七個統一”,確保產品質量拔尖過硬;全面推行“良種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黨支部+合作社”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專業合作社的組織作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把土地整合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切實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構建龍頭企業綁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綁貧困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建立“企業+基地+基層黨組織主導的專業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

建強龍頭、引優企業,打造品牌、開拓市場,園區帶動、加速融合,以“內銷帶外銷”的方式擴大了昭通高原特色品牌的影響力,持續放大了品牌帶動效應,在實現昭通169.3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同時,推動了昭通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銷往全球。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