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4月23日,我们在市委总工会的倡导下开展学习和阅读圣贤书,作文明人活动。

我读的是《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精选的十二章节。这本书我以前就有读过,这次有幸又从新温习,让我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让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古圣先贤的大智慧,感叹祖国上下五千年国学的真谛。通过诵读经典,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我选读的《论语十二章》就是《论语》中的经典部分。这本书包含了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原则,在这里我着重分析一下第一章、第二章以及第九章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下面我们共同体验《论语十二章》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启迪吧!

一、《论语十二章》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孔子的这句话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也就是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孔子的这个主张非常适合我们文旅人。我们作为群众文化辅导员,面对社会群众进行辅导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群众的素质高低不等,一定要因材施教,学习孔子的治学态度,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学以致用,不求名利,自我进步,这才是我们作为“文旅人”的修养。尤其,面对新冠病毒的突然侵袭的时候,全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居家抗疫,我们文旅人全部下沉社区卡点协助社区联防联控。

在联防联控期间,有不少社区居民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认识不足,不配合社区工作。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耐心细致讲解,发挥“文旅人”的优势,让社区群众清楚的知道新冠病毒的危害,以及我党大力防治病毒的良苦用心。正是通过我们践行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的处事法则,取得了广大社区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在抗击病毒联防联控上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二、《论语十二章》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不止多次的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可信?老师交给我的知识我有没有都学会并且时长温习?

曾子的这些自省反问,就是儒家自我修养的一个基本方法——自我批评。这也是我们应该践行的行为准则,对待自我批评就好像我们“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要经常性的坚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增强我们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三、《论语十二章》第九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这句话最富于哲学意味。话意是:孔子去郊游,看到流水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不分白天晚上都一直在流。” 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懂得珍惜时间。历史也像这流水一样,永远都不会回头,不断的向前涌进。

孔子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易经》里乾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乾代表了天,也代表了天体,用现在的名词表达出来就是宇宙。周文王同样告诉我们宇宙永远在转,永远在动,没有一分一秒停止。这是非常深奥的哲学知识,早在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如此精辟的观点。孔子和周文王告诉我们人生也是这样,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所有我们不能浪费光阴,要不断追求进步。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论语》堪称是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园林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论语十二章》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是深刻的,每一章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通过阅读不仅提高了我的个人素养,而且通过阅读《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让我感受祖国上下五千年优良传统文化,更加增强了民族自信,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