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裁掉女員工

01■


身為女性在職場,不得不面對一些尷尬的時刻。

我朋友公司剛招了一個商務的妹紙,沒幾周就說自己懷孕了,緊接著,開啟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請假模式。

今年就業環境不太理想,朋友公司招人有嚴格的名額限制,考慮再三,上司和HR昨天找她面談。

上司說,市場崗壓力很大,你看看能否考慮轉行政崗位?工資雖然低些,但工作量也小。眼下公司忙著拓展市場正缺人手,這樣我們也好再招人。

妹紙想了想說,轉崗可以,但薪資最好別降

這就很尷尬了。

上司後悔不應該招女員工,妹紙也不願意降薪,HR只好想辦法和她繼續溝通。

這種情況固然不妥,可坦白講,並不普遍。

只是被人提及時無一例外伴隨著批評聲,甚至上升到對認為女員工"效能低"的地步。身為女員工的我,聽說後心裡也委屈得不要不要的。

真正普遍的是什麼呢?

很多中小私企,要不在招聘時開門見山地要求女員工多少年內不能懷孕,要不在女性懷孕後各種刁難,逼迫她們自動離職。個別無良企業,甚至在裁員時先整理出女員工名單。

"已婚未孕、懷孕、請產假"幾個字眼,儼然自動標紅加粗。02■

我不想說女性在職場中應享有哪些權利,因為不管怎麼說,有一點始終無法改變,那就是:

女性在工作中,無可避免地處於劣勢。

尤其在哺乳期,時常要面對工作or生活二選一的窘境。哪怕國企相對包容,我認識的不少女員工依然會在產假後選擇離職。

這種不利,是從客觀貫穿至主觀的。

不信你想想,同樣有了小孩:

人們對男性會說,哎呀當父親了,這人可能更負責了吧。

人們對女性會說,哎呀當媽了,心思估計都在小孩身上(無心工作)了吧。


先裁掉女員工


當然,無論選擇工作還是家庭,無所謂對錯,只是,如果你想在職場上好好走下去, 首先要避免以下3種心態。

1、過分迷信法律

大家都知道,孕婦不能開除。

可你也要明白,只有有道德底線的公司才會遵守這條。就像我前面說的,在懷孕後想方設法加以擠兌、讓你自個兒走人的套路簡直不要太多。

任何一種關係,都無法用契約來保證其100%美好如初。


· 婚姻中,契約無法保證夫妻的感情永遠恆溫;

· 友情裡,契約無法保證兩個人永遠以誠相待;

· 合作中,契約無法保證彼此背地裡挖對方牆角。


聽起來有點兒喪,不過它卻能幫你快速看清局面。

我同學曾碰到類似情況,老闆強行要求她孕期996,並且24小時開機待命,而她身體真的是吃不消。

她問:實在太過分了,哪裡能投訴他嗎?

我說,你身體要緊別被氣著,回家好好休息吧。這種老闆不值得拼命,一旦員工拼命程度不符合預期,他會在第一時間把你踢出去。

你糾結太多,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2、忽視工作能力

我以前一個上司,理工直男,找開發崗位偏好選擇男性,其實這在IT行業裡也是常態。

結果招著招著,組裡的女程序員比例反而是全部門最多的。

同事開玩笑,是不是覺得整天和碼農打交道太無聊了。

他搖搖頭:

沒有,純粹就是筆試面試時她們表現得不錯。

入司後,女開發的表現確實沒讓他失望,有的在1年內晉崗了兩次。

用人方當然知道女員工的不利因素,但決定因素的還是能力和品行。聰明的老闆明白抓大放小,一個有能力的女員工和一個實力平平的男員工,腦子稍微清楚些的老闆都知道選誰。

3、過分強調女性身份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Daisy談及女兒時說,女孩最好的出路是a beautiful little fool,翻譯得通俗些就是"傻白甜"。

這想法無論中西方都挺普遍,就像"穩定"二字,在我國至今仍是主流的女性擇業觀。

為什麼要穩定呢?

因為體制內或鐵飯碗,不輕易裁人。

"既然不會丟工作,我混混日子也沒啥,也是為了家庭嘛。"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挺普遍的,難免讓人怠慢手裡的任務。


可哪個老闆會喜歡這樣的員工?

我先不說如今很多鐵飯碗說裁就裁,即便讓你混在公司,你能拿多少工資?你的價值在哪裡?萬一領導要淘汰你,你能給出一個繼續留下的理由嗎?

一旦黑天鵝降臨,公司第一個裁掉的,就是不敬業又沒能力的人。

這點,不分男女。03■

紐約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的一組數據顯示:

中國女性,是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

在美國,有52%的女性希望擔任最高職位,而在中國,則是76%。正因如此,許多女性在面對基於生理因素的質疑時,或感挫敗,或覺憤慨。

或是要求額外照顧或"理解同情"自己。

可你換個角度想想,一邊追求絕對公平,一邊又追求額外照顧,這不反而讓自個兒站不住腳跟麼?

尊重和權利,多半是靠自己掙出來的,而非靠他人同情給予你的。


先裁掉女員工


董明珠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她,在格力奮鬥了二十多年,能不能給職業女性一些好的建議?

董小姐的回覆非常務實:

"首先是要會做人,什麼叫做人?就是我要盡職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目標。很多人會說以後要當總經理,那不叫目標,而是一種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標。

我在崗位要做得比別人都好,這就是目標。你每一個都做得比別人好,受到別人的尊重,由於尊重,你的職務就會發生變化。不是為了職業目的去實現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面對職業女性這個話題,她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女性"上,而是放在"職業"上。

事實上你如果用行動證明,女性照樣能創造價值、照樣有不可替代的本事、照樣有對職業生涯的更高追求,哪怕換個工作環境,也將快速立足。

上個月我同學的小孩生病,她連續請假幾天後覺得不好意思,就主動找上司商量:

"你還是按照正常的工作量安排任務給我,我想辦法將2天的工作壓縮到1-1.5天完成,剩下時間回去照顧小孩,這樣可以嗎?"上司答應了。

結果,她真的想方設法在1天內就做完了別人2天的工作量,爭取時間的同時,能力也在增強。

壓力轉為動力後,你往往會更積極地動腦動手,舉一反三,進入良性循環。

你用成果證明你的效率和能力,就是比別人強。這比據理力爭地要額外福利,要有效100倍。

04■最後我想聊聊,除了高效工作以外的女性職場主動權。

前不久我朋友問我,萬一你被公司裁員,你有啥打算?我想了想說,回家碼碼字,做個自由職業者也不錯。

"你想得真開。"她有些羨慕地說。

其實,哪裡是我想得開,只不過是我有得選。


先裁掉女員工


今年有個詞被頻繁提及,叫做"副業剛需"。你相信麼,許多人並不是想錢想瘋了非得做副業,而是,多一條退路的Plan B,它是一種來自底層的安全感。

尤其在見識過諸多裁員事件之後,我愈發認為:多數悲劇,是因為"別無選擇"這4個字。

說句討罵的話,我從不支持女性放棄工作、去過歸隱田園的小日子。

不是說你非得去上班,而是別喪失掙錢的能力。

否則,很容易將自己陷於被動的境地。《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退一步說,哪怕不掙錢,也請不要放棄自我學習。

我認識的一個女生,懷孕後馬上辭職,在家近3年內考了兩本專業認證,重回職場時照樣輕鬆拿到offer。

劉慈欣《三體》中曾說, 僅靠生存本身是不能保證生存的,發展是生存的最好保障。

女性真正的體面是什麼?

大概是,有能力掙到麵包,也有能力越過越好


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多家職場/財經平臺特邀作者,一枚理性愛財的工科產品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ID:hi-lingongzi)

END


作者簡介:李小墨,前海南特區報記者,作家,著有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微信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每篇原創文章都是深度讀書文章。適合人群:不知道讀什麼書的人,靜不下心來讀書的人,讀了書卻收穫不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