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發生後,網上一片驚歎,亦有不少指責之聲。有人質問,恐怖分子六男二女竟然成造成29死124傷,中國男兒的血性都到哪裡去了?並呼籲:是男兒就應站成一道牆,牆不倒就別想跨過。

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看到這裡我非常感動,要是全國人民都多點這樣的認識,多點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恐怖事件應該就不可能在這樣的民眾之中上演,今天你保護的是別人的妻兒,你的妻兒也必將在同樣的境遇中受到保護。泰坦尼克號即將沉沒之際,船長一聲:讓婦女和兒童先走。就充分體現了一個男人、一個民族不可替代血脈和基因。同樣,中華民族自古就不缺乏這樣的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不論是赳赳武夫還是文弱書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他們面對國家利益與個人生死的不悔選擇;“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是他們面對強權呈露的錚錚傲骨;“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讓一代又一代中華男兒挺起了脊樑。

所以,面對不期而至的危難,面對可能遭遇的暴力,是男子漢都就有挺身而出的血性和勇氣。但進一步深思,我們的社會更需要提供培育這種血性的土壤。換言之,血性需要培育。

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培育血性需要教育引導。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近年來,學校教育當中一些生存教育明顯多了起來,這固然是一種進步,也大大加強民眾的生存意識。但遺憾的是在一些諸多面對地震,面對襲擊的演練中教給學生的都是如何逃生,如何避難。卻忽略了要告訴大家一逃二躲,但當逃躲都不能j時還要挺身而出;忽略了引導大家當註定只能部分人避難時,是血性男兒就要站起來,讓婦女兒童先走。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也更多的教育子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我們千萬還別忘了“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的古訓。如果不是大家都抱事不關己的態度,區區八個(還有兩個女的)手握冷兵器的匪徒在人群密集處能行兇幾十分鐘之久。其實只要那被砍死的29人,站成一排,齊吼一聲,就將是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

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培育血性需要輿論支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血性男兒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應該都不缺乏。對於這樣的榜樣我們要更多的宣傳、傳揚。對於他們的英勇事蹟,對於他們的偉大壯舉我們要廣而告之。我們很多人的基因中都有這種敢於挺身的血性,但只是缺少那一聲吶喊。榜樣的行為,往往就會成為更多的付諸行動的誘因。同樣我們的文藝宣傳,我們的文學影視作品也要多弘揚這種主流的價值觀。而不能一切都去反傳統,都要非主流,這些千百年來流傳的價值觀,既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金庸筆下的主人公能走向成功,大抵並非出色的才智,而有相同的特點就是為人厚道,待友以誠,關鍵時刻能夠捨身取義。“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多麼簡明的道理,多麼樸素的真理。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應思考自己的一生,將用什麼給自己劃上句號。

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培育血性需要機制保障。挺身而出的血性是不缺乏的。但大多數人未選擇挺身而出,則是考慮到家庭等諸多顧慮,最後還是選拔了明哲保身。《紅巖》裡的甫志高投降了,竟然有很多人表示理解甚至讚賞,說他考慮的不僅是自己,還想到了自己的妻兒及家人,不能讓他們受到連累。這種思想固然值得唾棄,但我們同時要為這些人作更多的考慮。我們要從機制上給那些捨生取義者以保障。一則,不必是犧牲了才是英雄,只要有這種精神,就要不遺力的褒揚。二則對於見義勇為犧牲者,全社會要給予最大的幫扶。以前一些家庭宗族中都要規定,凡是家庭宗族利益犧牲者,其家屬子女的問題將由家庭承擔並受人景仰。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也一定要有這樣的機制,要讓血性男兒站出來底氣十足,倒下去無牽無掛。

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少過,今後也必將湧現更多這樣的血性男兒,中華民族全體人民除了要成為血性男兒的同時,還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決不能讓這樣的血性男兒無辜倒下,決不能讓這樣的血性男兒寂寞倒下!決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