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優選為什麼在母公司強大的加持下還舉步維艱,其中病根在何處,同類企業如何生存?

從人眾crz168


說說幾點想法

1.寄遞模式有問題:順豐集團近幾年孵化的好多產品,都太依賴於母公司了,包括順豐優選線上所有的商品都要靠順豐快遞寄遞,這樣的模式導致前期優選“穿用”的都難以發展起來,運費太貴了,商家沒有什麼利潤空間

解決方法:

1)好多商品的時效與服務質量要求其實不需要那麼高,快遞公司的選擇放開給商家自由選擇,等優選步入正軌,再反哺順豐快遞

2)在順豐現有的網絡裡,給優選商家折扣寄遞(折扣必須要大,在同等市場中有競爭力)

只有商家有利可圖,才能發展起來

2.加盟模式有問題:淘寶、天貓為什麼能快速成長,甚至前期可以說是野蠻生長,刷單、假貨什麼的,後來才慢慢規範,就是加盟門檻低,面向群眾廣,既然優選專注食這塊,如何合規的降低門檻,讓廣大群眾能加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3.當然,順豐速運母公司有個不可忽略的優勢:遍佈全國網點優勢。如果能發揮全國網點優勢,建立起全國美食交易,那效果應該不錯,例如每個網點引入1-2家本地特色食品,那優選就是遍佈全國的美食商城,而且食品對時效要求很高,自然而然就反哺母公司

4.線上電商品類應嘗試放開,前期雖然有做過,但是引入的都不是非常好的企業,是否應該嘗試引入美的、格力、華為、九牧、耐克、一些國際知名服裝品牌,類似他們旗艦店,買產品質量保障,再利用自己運輸優勢實現雙贏,品類多了選擇才多,流量才多,連帶消費才多(如我們去超市買東西一般目標東西一個,但是正常還會連帶買很多其他的)

5.把順豐優選定位獨角獸,在市場上去融資,引入戰略資本,在市場資本中競爭成長,避免拖累母公司,同時戰略資本也可以引入較先進的理念



大波段者


先從我一個朋友的遭遇說起,他在洛杉磯一直開粵菜館,沒賺大錢但也不差,前年因隔壁開了火鍋店生意非常好,朋友一念之下也轉做火鍋店,結果,2年下來虧得發慌,只得又做回了粵菜,他的感慨很直接:雖然都是餐飲,但粵菜和火鍋差別太大;雖然是隔壁鄰居,但2家資源和特色完全不同;要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是他的最後總結。

是啊,優選要成功,要做擅長的事,至少要做得專業!專業方面,則主要需解決消費者滿意和與對手相比的競爭優勢這2大問題。

讓消費者滿意,主要有三條:物美、價不貴、便捷。順豐優選因其完善快速的網點佈局可以滿足消費者便捷的需求,但更關鍵的前面2點並不具備優勢甚至是劣勢:

物美,強調貨源方面別無我有、別有我優,突出稀缺性甚至獨佔性、突出特色性,或突出時效性,這需要在產業上游提前佈局,或與上游鎖定戰略合作;

價不貴,同質情況下價格更低些,質優情況下價格差不多甚至略低些,或者通過組合產品銷售或捆綁銷售實現價格整合優勢,也可以像蒙牛、伊利一樣通過爆款捆綁送新品的模式,達到讓消費者有免費體驗的心理滿足感,又快速推廣了新品且大大降低了新品營銷費用。

與對手相比的競爭優勢,大家都知道,企業經營三要素:市場和客戶、組織力、和資金。順豐優選在資金方面可以有母公司的強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前2點:

順豐優選是不是真正瞭解和熟悉這類商業模式的市場和客戶,目前市場和客戶需求是否被滿足,哪些對手做得很好?好在哪些方面?為什麼好?不被滿足的需求有哪些?為什麼不被滿足?順豐優選有沒有能力去滿足?需要哪些資源和支持可做到滿足甚至快速滿足?在客戶數量、單客消費頻率、單次消費金額等客戶消費特徵和粘性方面如何從體系方面整合,又如何化整為零形成具體方案甚至SOP去落地執行。

組織力方面,核心要有2大團隊,分別負責產品力和運營力。產品力,聚焦從產品庫到核心產品凸顯、從貨源到包裝呈現、從價值體現到客戶體驗這幾方面,讓消費者自發為優選貼上“別無我有、別有我優”的標籤。

運營力,則突出效率,從體系、制度、流程和執行這四方面進行保障、梳理、和定期不定期的優化,大家容易重視ERP等冰山上的硬件部分,其實,更關鍵的是冰山下的部分即快速有效溝通和密切補位協作的團隊力,打造這樣的團隊,一方面需要強有力的文化及其執行,領導身體力行最關鍵!另一方面就是激勵獎勵政策的保障,要確保這樣的個人和行為是肯定被表揚和獎勵的。

因篇幅關係,上述僅為要點。雖然快遞和優選都是大眾化服務行業,但細分下來,隔行如隔山,把準優選行業的脈,在客戶需求滿足和相對競爭優勢這兩方面做得專業,相信憑著順豐既有的品牌影響力和資金實力,將會如虎添翼;

當然,如果要快速成功,短期內收併購或控股相對成熟的標的企業是一條捷徑。



通俗易懂說職場


所有的分析都是官話,最實在的原因是順豐搞錯了方式,把這些業績強壓在了一線收派員身上,都是收派員自己掏腰包買了,完成所謂的任務,去給客戶推銷的積極性根本沒有。


蒙山腳下放牛娃


因為順豐太過於依賴快遞,根本拿不出誠意和供應鏈去合作。


18651616094


為啥要靠母公司生存沒有專業的團隊運營 靠自家員工消耗充數據 很難走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