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大运河日记—D7

5月23日 星期一 从茨榆坨到天津开发区 骑行126公里 总行程750公里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昨天晚上九点上床睡觉,休息的很好,早晨三点就醒了。磨蹭一会儿,起床,洗漱完毕,看了一会儿微信,又吃了点东西。四点半,下楼结算,4:40出发。
  今天天气预报,有小雨儿,气温12到25度。东南风3到4级。
  出门上路,天真的很不错,微风轻拂,天气凉爽。满天云彩,看不见太阳,正是骑行最好的天气。
  我打开随身听,一面听的歌,一面在凉爽的天气中快乐的骑行,两个小时,骑了近三十公里。这一段路,时好时坏,大多数情况下路都不错,但是也有一些路面被压得支离破碎。
  在骑了22公里以后,上了唐山市的环城南路。路况明显变好。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我掏出昨天在滦县买的地瓜干,口里嚼着地瓜干,耳边一边听着歌,脚下使劲儿蹬车骑行。
  地瓜干并不特别甜,也不算太好吃,但我对它有特殊的感情,吃着地瓜干,让我品味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小时候家里经常烀地瓜。有时吃不了,太奶就用线穿起来,把它晾起来晒成地瓜干儿。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那种晒干的地瓜干十分有韧性,嚼起来微甜,有一种独特的风味,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至今难以忘怀。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车进入了唐山市,我顺着唐山的环城南路,搜寻地震遗址公园儿。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愿意回忆快乐的过程,努力去忘记经历过的灾难。唐山地震,在唐山市历史上这么重大的惨烈的事件,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仅有的一个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人们也不愿意把它明示出来。从地图上看,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明明就是环城南路上,可是一路上有很多各种标识,就是没有一个遗址公园的标识。


  好在我已经在地图上找到了遗址公园的位置,顺路来到公园门口。公园大门紧锁,看门口的标志牌说八点开门,一个公园早晨锁着门干嘛,真是莫名其妙。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透过紧关的铁门望进去,门口是一个破碎的时钟雕塑,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3分那个令人绝望的时刻。
  那一场大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伤残者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十年动乱瞎折腾,整个社会组织系统被打破,根本组织不起及时有效的救援。使很多人因为来不及救援,而在后来丧命及致残。那个时代抗震救灾还发生了许多荒谬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比如在一个信用社,为了在地震废墟中找出最后一两分钱硬币,保证账目对得上,竟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发掘寻找。这些今天看起来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愚蠢的笑话,可在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就是这样,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是只讲政治正确不算经济账的,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傻子和疯子。这种文革后遗症今天还在很多地方发挥着作用。


  当时唐山因为伤员太多,又无处就治,于是伤员们被转送到全国各地,我当时在辽大读书,我们学校也接待了很多伤员。
  今天我来到这个灾难现场,我想进去看看,可一看时间才7:14,还有四十多分钟才能开门儿。想一想继续往前走,准备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先吃早饭,吃完饭也许就开门了。
  走到公园西边儿,这里还有一个门,是员工出入的口,保安还不错,放我进去了。
  到公园里转了转,公园很大,很旷,没有太多的主题内容。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有一小片遗址,是唐山机车车辆厂原址,扭曲的铁轨,倒塌的厂房,折裂的水泥厂房构架,无一不显示当年那场地震极其巨大的破坏力量,和对当时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除了唐山机车车辆厂的遗址,公园内还有一组主题雕塑。剩下的主体建筑就是一个遗址纪念馆,和一大片十几面刻着24万遇难者姓名大理石墙。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上面镌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与其他的姓名墙不同,这里不是按传统的姓氏比划排序。而是把一家家死难者的姓名刻到了一起。我看到黑色大理石上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想象着它们代表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心里不禁觉得十分沉重。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我觉得,公园里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组地震雕塑。展现了地震当时的各种情景,人们的眼中充满了绝望和迷茫。可以想见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强烈冲击。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在这一组组雕塑面前,我看到了当年在巨大灾难面前那些痛苦的不能再痛苦的人们,一双双绝望无助的眼睛,一个个渗着血珠的肩膀,一个个被撕裂开心脏的痛苦人。我真的要感谢这组雕塑的设计者,他用自己的作品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那一个疯狂与颠倒的时代,那一份无法言喻的的痛苦。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公园旁边有一个心理疾病医院,应当是当年地震后建立起来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当年的患者。虽说是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当年深受刺激,因绝望患上精神疾病的人,估计至今仍然不能全部康复。
  在公园里拍了一些照片,我骑车走出了公园。

已经快八点了,该吃早饭了。看路边有一家卖羊汤的就走了进去,要了一碗羊汤和两角面饼。羊汤十元钱一大碗儿,面饼两角两块钱。
  我一面吃饭一边和小老板儿唠嗑,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是本地人。我问他怎么想起经营羊汤,他和我说,他原来开出租车也挣不到钱。因为喜欢吃喜欢琢磨,就在朋友的提示下开了个羊汤店,先对付做。我觉得小伙的羊汤味道做的确实很地道。就鼓励他努力琢磨做下去,我说不管买卖大小,只要喜欢,只要认真琢磨,就能做出名堂。小伙儿很以为然。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吃饱喝足,继续上路。沿着112国道直奔宁河。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天气凉爽,且有2-3级的东南风。风不大,偶尔会是顺风,所以骑的很快。半路遇到一个小伙儿,和我同方向骑行,他从营口出来,也是准备去浙江杭州,一路走一路玩儿,一路见同学,今天他去天津。我和他一起骑了一段,然后他去天津我转路去天津新港。出来旅行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和事儿,让你惊讶,让你感动,这也是旅行的魅力之一。


  今天我就遇上了这么一件儿。它让我知道天上虽然不能掉馅饼,但是可以掉士力架。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事情是这样的:
  长途骑行,中间常常要休息。尤其中午犯困,最好小憩一会儿。我通常都找个合适的地方,铺上防潮垫儿,眯上10到20分钟。
  今天我选中了宁河县芦台客运站对面儿路边的小公园。我把自行车推到公园里面,在一个外边人看不到的地方。打开防潮垫儿,躺下休息。因为有些疲劳,竟然眯着了。


  20分钟后,我醒过来,看自行车和身边的东西,都安好无缺。可一低头看我的旅行帽里,竟然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七块骑自行车的朋友们最喜欢的高能高热食品士力架。
  这让我大为惊奇,疑惑中仿佛仍在梦中。我四周看了看,周围空无一人。我想送我士力架的朋友已经走远了。我断定,这一定是哪个好心的同样喜欢骑行的朋友路过这里,看我是个长途骑友,就把他随身带的士力架送给了我。
  这件事儿真的令我很感动。
  长途旅行的人们,常常会获得善良的人们善意的帮助。很多骑车长途旅行的朋友,都曾经得到过路人馈赠的食品和水果等。而在我,这却是第一次。这件事让我真实地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东西和许多善良的人们。
  今天,我没能结识这位好心的朋友,没办法对他当面说一声谢谢,内心颇觉遗憾。对这位好心朋友不求回报的善意帮助无以言报,只能在心里暗怀感恩之情,下决心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把这种爱心和善良传递下去,发扬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良和美好。我想这也是这位善意帮助别人的朋友最大的心愿。

离开宁河,继续骑行。今天的目的地,是天津滨海开发区。看地图,从天津外围到开发区,距离好像不是太远。可骑起来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好在今天天儿不错,不过下午下了点小雨儿。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下午4点半,我终于冒着小雨骑到了终点。找旅馆费了好大的劲,安排住下,然后出去吃了点儿晚饭。回来后继续整理骑行游记,今天的骑行结束了。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骑行大运河日记—D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