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

普通中年男子程勇(徐崢 飾)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失意又失婚。不速之客呂受益(王傳君 飾)的到來,讓他開闢了一條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在這條“買藥之路”上發現了商機,一發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獨家代理商。賺錢的同時,他也認識了幾個病患及家屬,為救女兒被迫做舞女的思慧(譚卓 飾)、說一口流利“神父腔”英語的劉牧師(楊新鳴 飾),以及脾氣暴烈的“黃毛”(章傑 飾),幾個人合夥做起了生意,利潤倍增的同時也危機四伏。程勇昔日的小舅子曹警官(週一圍 飾)奉命調查仿製藥的源頭,假藥販子張長林(王硯輝 飾)和瑞士正牌醫藥代表(李乃文 飾)也對其虎視眈眈,生意逐漸變成了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本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蹟。

《我不是藥神》“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

王傳君所有不被外人理解的堅持,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完美釋放。他不是關穀神奇,他是王傳君。 你看,即使依舊爛片如雲,只要還有哪怕極少的人堅持,中國影視也終於還是從中生出了茁壯的根。 我不是藥神,治不好這世界。但能改變一點,總歸是會好的。

《我不是藥神》將我當時的情緒再度誘發出來。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張長林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在物質極其充裕的時代,窮能限制想象力,窮能扼殺多種選擇,“窮”不再是形容詞,而是變成了一個名詞和一個標籤。窮,就是原罪。

劇情不算複雜。徐崢飾演的程勇原本是個徹頭徹尾的loser,前妻因難忍家暴而離婚,唯一的兒子將跟隨母親出國生活,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只好靠賣印度神油為生,結果生意冷清,連租金都成了問題。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王傳君扮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於是做起了從印度走私仿製藥的生意。初衷當然是為了賺錢,但因為仿製藥價格遠遠低於國內正版藥,無心插柳竟救了不少人命。

《我不是藥神》“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

走私之路當然不順暢。警察開始找他,假藥販子盯上了他,正版藥公司董事恨透了他。為了明哲保身,程勇讓出代理權,拿著賣仿製藥攢下的第一桶金開了公司,當了小老闆。後來呂受益之死令他良心發現,重操舊業,不為賺錢,只為贖罪救人,成了真正的救世主。

電影每一處轉折都在意料之內,敘述稍顯老套。但仔細一想,才知這就是現實,殘酷到幾乎再無發展出其他岔道的可能。

除了張長林,片中每一個角色的行為都出於正當且正義的立場。警察打擊違規藥品,義不容辭;正版藥公司起訴仿製藥,合情合理;窮人想要活命而購買印度走私藥,情有可原。但不難看出,影片的立場完完全全地倒向了窮困的患者。

《我不是藥神》“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或許吧。但這句話卻永遠不能成為惡人作惡、居高位者不作為的免死金牌。“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一邊。”這是被濫用的村上春樹名言,也是很多創作者創作時信奉的樸素真理。

看過一些訪談,導演文牧野始終謙遜低調,提及演員時卻說,這部片子中所有演員都貢獻了巔峰演技。這不是過譽。從演技擔當徐崢、週一圍,到後起之秀王傳君,再到驚鴻一現的龔蓓苾,每個人的表演都可圈可點,層次分明。需知片子講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小人物恰恰最考驗表演。

《我不是藥神》“總有人不願成熄滅的燈柱,要做那唯一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