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導語

共享經濟發展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比今天更火熱,而農業領域的第一道“共享”曙光,出現在了農場裡!那麼共享農場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要藉助哪些載體,又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目前,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範圍的熱度都在持續升溫,“共享農場”的孕育空間正在慢慢變大。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四贏!“共享農場”讓夢想照進現實


有人說,共享農場就是把共享經濟的理念,帶到具體的農場經營中去,打造出的大聯盟。

這個大聯盟成員包括:消費者、農場、線上及線下的購物渠道和流程。保證良好的農場體驗,包括參與農事活動和購買土地、農資、農產品衍生品的工藝製作等的體驗。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共享農莊”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於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

對於政府而言:“共享農莊”模式,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將農莊的閒置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間接地縮減了城鄉差距問題。

對於農莊和農民而言:通過產品認養、託管代種、自行耕種、房屋租賃等多種私人定製形式,不僅可以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產品附加值,還能夠和以往低頻消費的用戶建立強連接。

對於城市消費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實,有一處宅院,納三五好友,賞四季之風月,可謂是人生最大幸事。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但以往,這種夢想和經營一家農莊的現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遙不可及。不過,如今“共享農莊”模式的出現,將“夢想照進了現實”。

此時,農莊作為一種生活、一個自由呼吸的場所,一個城鄉之間“第三種生活”的本質屬性,也因為共享經濟的融入,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共享農場如何實現盈利?


目前,在廣州等地已經誕生了一些專注於做共享農場的運營商,他們在全國各地接收閒置土地進行託管,規劃改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然後實行標準化生產。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這些運營商有專門的團隊,確保農場進行標準化的有機種植,並且將農場分割成若干片區,由城市家庭在線下單來認領土地的收穫權。

這些取得收穫權的家庭,就是農場的共享會員,而像種植、生產等等流程則是由運營商的專業團隊去操作。

從概念上來講,確實比較可行,可以吸引很多有田園夢的城市人。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實施和盈利方面,就會有人產生疑問,畢竟共享農場整個項目操作下來投入也很大,除了收取一些會員費,還有哪些盈利點,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賣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


有些水果基地會舉行採摘活動,從而把農產品賣出去,這種形式比去尋找渠道銷售更具價值。

共享農場大多都是走標準化有機種植的路線,有了會員的見證,產品質量有目共睹,在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

不僅賣農產品可以賺錢,還能發揮其附加價值,加工、配送、餐廳……都可以囊括其中。

曾有一家農戶,去年種了100畝紅薯,因為一時沒有找到賣家,就策劃了一場“與孩子一起挖紅薯”的親子活動,報名費僅需100元就能體驗到挖紅薯、烤紅薯、品嚐紅薯的樂趣,還能把挖到的紅薯帶回家。一場持續1個月的活動,100畝紅薯基本上都賣完了。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租賃


依靠租賃賺錢是農業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證,通過提供租賃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價值。其中,比較多的就是土地租賃、農機租賃。

共享農場永遠不缺可以租賃的資源,只要農場還有閒置資源,就能租賃出去,既能賺錢又有社會效益。

比如:農場或者合作社耗資百萬購買的收割機。一旦完成了自己農場或者合作社的收割任務,剩下的時間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服務周邊的農民。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資本運作


這一點有點像共享單車模式,把平臺打造成資金池,通過聚焦錢和資源,之後再通過資本運作,從而完成財富再造。

農場的會員多了,自然共享農場就成了一個資金池,會員費、認領費聚集起來,可以用於投資其他項目。不過這樣的資本運作必須謹慎,要有科學的規劃和風險預估。

舉個例子:一家養殖大戶,養了5000頭豬。如果採用領養的方式,一頭豬以1000元被領養,那麼就有500萬元的現金。養殖大戶可以憑藉這500萬投資其他項目,從而實現財富的增長。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最後,也有人認為共享模式適合體量大的市場。就農業來說,也有很多大體量市場,比如農資、農產品等。但如何實現供應鏈及價值鏈再造就成為農業經營者思考的重點。

延伸價值


歐美很多共享農場都與學校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教育,只要農場的宣傳和包裝做得好,服務紮實到位,人流量可想而知。制定一個合適的價目表,就能坐等收錢。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共享模式具體的實現載體?



農村土地


國家提倡土地流轉與變現,土地已經成為資本追捧的對象。一家創業型公司如果流轉了1000畝土地可以通過共享模式來解決資金的困局。

目前有些地方已經在開始認種、認養的項目。只要你有地,你也可以開展認種、認養項目。比如,一個城市家庭可以認種1畝地,支付管理費用,之後由你來幫他們打理,種出來的農產品歸城市用戶。這樣就解決了誰來種地、融資等問題。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農機


很多農場主之前會抱怨農機的價格太貴,一臺農機十幾萬,甚至上百萬。而且,要命的是農機閒置率太高。

如果通過開展農機租賃,一臺農機可以提供給一個村裡的農戶使用,大家一起來共享這臺農機。這樣,也可以減輕創業者資金壓力和現金流。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農村物流


目前,很多大型的物流公司。比如順豐、申通等物流的渠道已經下沉到村鎮了。

前些天,國家也發文提出發展農用車來開展物流和配送。畢竟,農村比較分散,物流跑起來比較吃力。

如果,通過一輛農用車來共享物流配送,是不是也可以破解農村物流難題?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農村倉儲


農產品大量上市之後,不可能一次就全賣掉。因此,倉儲或冷鏈顯得特別重要。但建設一個倉儲成本太高、閒置率也特別大。

通過共享模式,激活農村倉儲,提供倉儲利用率,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存儲及農產品安全等問題。

共享農場,拯救農業的一道曙光?


銷售渠道


得渠道者,得天下。但,這些銷售渠道能否拿來共享快速激活農產品銷售呢?

目前,農產品電商就在扮演著渠道共享的角色。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就能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