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退,不該是管理“臨時工”的“萬金油”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熱傳:一名疑似武漢城管男性工作人員拒絕測量體溫,爆粗口辱罵女性防疫工作人員。事發後,相關部門立即展開調查核實,並對涉事的三名街道聘請的協管員何某某、黃某、顏某按程序對涉事人員做出辭退處理,這不可不說是大快人心。

在全國上下同心同力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當然不能允許有這樣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必須對其做出嚴肅處理。但是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聘請協管員”這一點,不免產生疑惑:為什麼這些“臨時工”在工作中總是做出不合理的舉動?為什麼總出事還要聘用他們?

其實,“臨時工”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在城市管理、交通疏導等工作任務艱鉅的崗位,有正式編制的工作人員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可以說臨時聘用人員起到了及時補充的作用。但也因這部分人員數量較多,思想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和流動性強等,給對其進行規範管理增加了不少難度。

因此,對發現問題的臨時聘用人員進行辭退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處理方式。但是如果一出現問題就辭退,即使能給社會各界一個滿意的答覆,但從問題產生的根源來看,從長遠來看,都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完美答案。相反一旦重複出現類似問題,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們產生為什麼都是“臨時工”的疑問,甚至演變成人們眼中的“甩鍋”,損害公務人員的形象和公信力。

而除了辭退,我們也應該探索其他科學的方式來解決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人員招聘上把好關,一定要在文化水平、道德素質上符合崗位要求,不能有“不行就換”的潛意識。而對於聘用人員的教育培訓也很重要,尤其是價值觀、職業道德和法律素養的再教育,不能把他們置於單位思想建設的“邊角”。更要重視對他們的監督管理,建立完善規範的考核管理制度,把日常工作成效和思想建設成果同時納入考核監督,而不是簡單以工資待遇為“手段”。

當然,“臨時工”的管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它與各方面的改革、職能的優化等都有關聯。但這不代表著可以“聽之任之”,或者是讓辭退逐漸演變成管理“臨時工”的“萬金油”,只有內部革命才能帶動整個隊伍的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