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个行业的消费需求受到了影响,家电行业同样遭到了不小的冲击。

例如,在白色家电方面,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国内冰箱零售量468万台,同比下降22.6%;洗衣机零售量603万台,同比下滑27.4%;空调的零售量更是同比下滑46.6%至524万台。

在市场整体销量不佳的大背景下,一些主营是白色家电的上市公司在一季度也遭遇了业绩滑坡。

例如,格力电器(000651.SZ)于4月14日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盈利13.3亿元-17.1亿元,同比下降70%-77%。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该公司称,报告期内收入、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有: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空调行业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公司及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一季度,空调行业终端消费需求萎缩,叠加新能效标准实施预期影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继续实施积极的促销政策。

不过,在白色家电销量大跌的同时,家电行业中的小家电却像是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多款产品爆红,整体销量也在疫情中逆势上扬。

相关报道称,天猫网络的销售数据显示,一季度,颈椎/腰椎按摩器、多功能料理锅、厨师机的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930%、15011%、453%。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而苏宁易购的数据则显示,进入4月份以后,全国小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103.5%,其中一些强调瘦身功能的品类更是增长迅猛。比如,按摩枪同比增长31倍,电子瘦身腰带同比增长了15倍。

值得注意的是,小家电优异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事实上,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小家电作为高品质生活象征,更容易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这个细分行业之所以能稳定增长也离不开单身经济、银发经济、白领经济以及学生党等多个群体的推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4015亿元,2012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3%,并预测在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6400亿元,达到6460亿元。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虽然小家电整体前景向好,但是从市场格局来看,到目前为止,美的、九阳、苏泊尔三大品牌三分小家电市场,是最主要的玩家。

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这个细分行业内还是诞生了一些黑马品牌。例如,格立高、摩飞、小熊电器等品牌靠差异化产品以及低价的优势通过线上渠道、社交渠道等方式逐渐打开了市场

浙商证券的研报显示,据奥维云网(AVC)披露,奥克斯、小熊在2019年品牌线上市场份额(煲、亚、磁、豆、破、榨、水、搅七个品类)分别达到1.9%和1.8%,同比增长0.5和0.6个百分点。

此外,在榨汁机、搅拌机、豆浆机、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五个品类中,CR3都有所下滑,其中榨汁机和搅拌机品类分别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黑马小熊电器(002959.SZ)刚登陆A股市场不久,股价表现比较不错。

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以自主品牌“小熊”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营酸奶机、电动打蛋器、电热饭盒、加湿器、蒸蛋器等产品。

2019年8月上市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了126%,并在近期持续刷新股价高点。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在股价大涨的同时,该公司2019年的营收、净利也双双获得大幅增长。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而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则显示,公司实现盈利8978.24万元-1.07亿元,同比增长60%-80%

净利润增长的原因包括,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7%;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推广费滞后投放,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了现金管理,收益同比增加。

而除了三大巨头以及小熊外,A股市场还有多只小家电概念股。

例如,新宝股份(002705.SZ)也是国内较早从事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小家电产品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电热水壶、电热咖啡机、面包机、打蛋机、多士炉、搅拌机等。

该公司近两年的业绩持续增长,股价也是节节走高。

疫情之下小家电销量逆势增长,小熊电器一季度净利增逾60%

另外,石头科技、爱仕达、科沃斯等公司也从事有小家电相关业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家电的销量能在疫情之下逆势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坚定了投资者对于行业前景的看好。

不过,这个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传统白电巨头与黑马品牌齐飞,还有更多厂商在跃跃欲试。因此,投资者在投资中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