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常見病(八)

錦鯉常見病(八)

小瓜蟲病又名白點病。從魚苗到成魚都可擬患此病,經常造成患病魚體死亡。症狀識別小瓜蟲寄生處可以形成1毫米以下的小白點,故叫白點病。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有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病魚全身皮膚和鰭條佈滿白點和覆蓋著白色的黏液。病魚瘦弱,鰭條破裂,多數漂浮水面不遊動或緩慢遊動,最後病魚呼吸困難而死。發病原因由纖毛蟲類中的多子小瓜蟲寄生引起。水體中小瓜蟲繁殖最適宜的水溫在15—25℃之間;當水溫降低到.10℃以下和上升到28℃時,蟲體停止發育。春、秋季,當水質惡劣,魚體抵抗力低時發病。 流行及危害此病是錦鯉的常見病、多發病。每年3—5月,10—12月為流行盛期。當水溫升高至25℃左右時,置於室外的水族箱,或小型魚池不再出現病魚,而室內的水族箱、小池則仍有此病流行。

錦鯉常見病(八)

防治方法(1)用2毫克研的醋酸亞汞或硝酸亞汞水溶液浸洗魚體。水溫15℃以下時,浸洗2—2.5小時;15℃以上時1.5~2小時;浸洗後在清水中飼養1~2小時,使死掉的蟲體和黏液脫掉。(2)遍灑醋酸亞汞。水溫在10℃以下時使飼養水體中藥物濃度達到0.2毫克/升;10~15℃時達到0.15毫克/升濃度;15℃以上時達到0.2毫克/升濃度。硝酸亞汞和醋酸亞汞對治療小瓜蟲效果很好,對其他原蟲類也有殺滅作用,但是亞汞類為劇毒藥品,使用時應特別注意安全。(3) 用0.2—0.4毫克/升孔雀石綠水溶液藥浴病魚2小時,然後在清水中飼1小時,洗去黏附在鰓和體表的藥液、黏液等。6天后用同樣濃度的藥液再浸洗1次。(4)福爾馬林200一250毫克/升濃度和孔雀綠1—2毫克/升濃度和孔雀石綠1~2毫克/升合劑浸洗魚體1小時。然後在清水中飼養1小時,在6天后用同樣濃度的藥液再浸洗1次。(5)用冰醋酸167毫克/升的水溶液浸洗魚體。水溫在17~22℃時,浸洗15分鐘,以後每隔3天再浸洗1次,2—3次為一療程。(6)加強飼養管營養豐富的活餌料,增強魚體抵抗力。已經發病的飼養容器要刷洗乾淨,然後用5%食鹽水浸泡1—2天,以清除、殺滅小瓜蟲及其胞囊,並用清水沖洗後再飼養錦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