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刚看热播剧《不完美的她》才三集,就被片中的小女孩穆莲生给惹哭了。

穆莲生的爸爸去世过后,妈妈带着她和男友一起过日子,可是这个男人对莲生太差了。

他把莲生放在游戏机前当枪靶,莲生不敢作声;他给莲生涂上鲜艳的口红侮辱她,莲生不敢反抗。

更可气的是,莲生的妈妈,本该作为保护女儿的角色,却因为舍不得这个男人,舍不得自己现在的生活,而对这一切听之任之。

懂事的莲生想要讨好他们。莲生以为,只要自己乖,妈妈就会喜欢自己,只要自己忍,妈妈就会带自己过上好生活。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莲生把妈妈给她的零花钱,拿去买了妈妈最喜欢吃的零食送给妈妈,还带妈妈去公园玩。可是妈妈根本不屑于莲生的委曲求全,心里想着男友,在公园给了50元钱让莲生自己去吃饭,还叫她晚点回家。

妈妈走后,莲生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发泄出自己的无助感。幸好遇见林绪之,收留莲生作为女儿,一个陌生的“妈妈”给了莲生无条件的母爱和温暖,莲生才知道爱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过度讨好的,她才重新有了生活的底气。

心理学家Harriet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提到,很多人觉得讨好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在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讨好他人,下意识去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需要讨好的爱不是真爱,孩子从小为了得到爱和认可,形成的讨好型人格,将影响一生的成长和生活。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没有安全感,讨好父母想得到关爱

虽说一定程度的讨好是礼貌,但不应该讨好成习惯,更不能将讨好父母作为唯一目标。

演员王鸥曾在节目中谈到自己的童年经历,她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妈妈再嫁,生了一个妹妹。妈妈是一个裁缝,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很多时候妈妈都把她寄放在不同亲戚家,所以她一直都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说话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他们,使得自己内心容易害怕,没有安全感。

再加上妈妈和继父更加疼爱妹妹,经常夸奖妹妹。而自己一直都在尽力学习,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想讨好父母,不给他们添麻烦。小时候就算烫伤了,也想着不要给父母添麻烦,而是自己去看医生。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自己从小没有得到过母亲夸奖,长大后也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王鸥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得不到认可,内心非常崩溃。有一次,她给自己妈妈和妹妹写了一封万字抱怨书,以此发泄情绪、疗愈自己。

王鸥讨好父母的情形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讨好让王鸥没有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又进一步迫使自己讨好,造成王鸥习惯性讨好,也造成长大后内向又紧张的性格,以至于有人说她太高冷。

孩子所谓的安全感,不是仅仅营造的一个安全无危险的环境,而是面临危险环境需要的保护。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正是没有这种被父母保护的感觉,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没有自信,讨好别人希望获得认可

很多从小看似成功的孩子,也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天才作家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上,自曝自己以前有“讨好型人格”的困惑。

她坦言自己从小写书出名后,经常跟成功人士打交道,心里其实是有点恐惧和自卑的。她曾经不会表达真实情绪,特别害怕和别人起冲突,怕别人不高兴。在亲密关系中,也总是自己妥协和道歉,好像很卑微的样子。

在工作中,自己明明心里不赞成他人的观点,但是面对别人,自己还是会毕恭毕敬,还会违心地说:老师太对了,再给我们来一个。在日常和朋友的相处中,也是从来不知道如何反对别人,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后来,接触到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才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可怕。这种过于在乎他人、迎合他人的期待、在人际交往中的无原则,造成了自己内心的不愉快。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再后来有段时间,自蒋方舟到了日本修养,每天就是写写日记,看看书,内心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应该自信一点,不用太在乎他人评价,才是对自己真的好。

她坦言,回国后不久,有一次别人惹到自己,自己居然开始反驳和骂人了,当时自己的心里居然有一种很高兴的感觉。

爱孩子,让他遵从内心,不过度讨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太懂事的孩子内心苦。

想要让孩子幸福,就要让他感受到可以做自己,即使不如别人家孩子厉害,没有事事都顺着父母的意愿,也可以得到父母的爱。

  • 给孩子无私的爱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的。可是有些父母心里这么想,实际上却不经意表现出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有项调查发现,78%以上的父母表示自己喜欢懂事的孩子,可是,有些懂事的标签却是孩子的负担。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比如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威胁恐吓或者情绪化表达和行为,使得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听话、不够懂事、不够努力,才造成父母发脾气和不喜欢自己的。他们会认为只有忍受父母的坏脾气,才是懂事,父母才能爱自己。

有的父母在离婚问题上的不当处理,让孩子误会,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造成父母离婚,或者父母不爱自己了。

还有些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比如,只有自己好好学习,父母才会爱自己;只有自己忍让兄弟姊妹,父母才会爱自己。

这些孩子习惯了从小压抑了内心的需求,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处处替父母或者别人着想。这些想法,会让孩子不得不讨好,不得不忍受和一味为他人付出。

所以,父母要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善待孩子、鼓励孩子,允许孩子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多与孩子沟通,才不会造成孩子的对自己的误解,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最温暖的爱。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 不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

很多小孩子也会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如考试考好了或者取得一点点成绩,特别希望父母表扬;而对于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也不敢反驳、遵章照办。这种过于讨好的性格,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自卑或者失去自我。也许是别人眼里的老好人,却是自己心里的“窝囊废”。

还有人把“讨好型人格”称作“洋葱型人格”,就像一颗洋葱,当你一层一层剥开它,却发现没有内核。对人而言,就是没有本质的自我。

有大数据统计,小时候表现得越乖、越懂事,长大以后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患抑郁症的几率会比别人大很多。

讨好型人格容易失去自我、内心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而要避免过于讨好,就要保持独立思考习惯,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敢于反驳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要避免因为太懂事而造成的压抑或失去真实自我,就要不卑不亢,做真实自己,明白不是只有讨好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好感,明白只有强大自己,才能得到更多人欣赏。

《不完美的她》穆莲生太懂事,却陷入“讨好型人格”的旋涡

就像林绪之对小鸥说的那句话:不要把讨好别人当成一个习惯,如果你把这个当成习惯了,有一天会发生靠山山塌的情况……。

童年本是天真无邪,纯真自我的年代,小时候一味讨好大人,就容易失去童年的真实和乐趣。

如果孩子有讨好型人格萌芽,请告诉她,你们爱他,让他感受到爱;

如果孩子讨好型人格严重,请帮助她,建立自尊和自信。

如果可以,请告诉孩子,讨好别人不是真实的自我,只有讨好自己才能ghuanh给自己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