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多年的博士,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種責任。"帶著這種樸實而真摯的感情,2017年底,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溫暖的小家、離開了確定婚期卻又推遲的未婚妻,從

北京林業大學來到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村——遠新村。

2018年,他駐村工作335天,工作期間累計入戶500餘次,撰寫扶貧日記300餘篇,編制遠新村發展藍圖,凝練黨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模式累計10萬多字,解決群眾實際困難90餘件。他就是當地群眾口碑相傳的"博士書記",來自北京林業大學派駐科右前旗遠新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驊。

2019年11月17日晚8點,在央視一套播出的《故事裡的中國》欄目中,張驊對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向全國人民講述了自己的扶貧故事。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新書記進村,帶頭衝在第一線

報到第一天,村裡的老支書就給了張驊一個下馬威:"從北京派這麼個第一書記,還沒俺孩子大,能幹事嗎?你得聽我的,論輩分還得給我叫聲叔。"一腔熱血換來一盆冷水,張驊沒言語,心裡暗下決心,要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的信任。為了儘快地融入遠新村,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白天入戶走訪,晚上整理筆記,對遠新村貧困群眾情況做到了如指掌。辦公室永遠是他最早到最晚走,有困難啃硬骨頭的地方總是看到他的身影,他總是衝鋒在村裡最矛盾、最困難的第一線。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張驊來到遠新村時,正趕上2018年元旦。為了儘快找到困難群眾的致貧原因,白天他頂著零下28度的嚴寒走村入戶,晚上連夜做好記錄,整理貧困群眾的戶檔案,7天時間走訪49戶貧困戶,12天時間一個人把全村的戶檔案全部捋順。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駐村之後,首先讓他感到措手不及的是村裡的黨員大會很難正常進行,黨員們找各種理由不來參加會議,書記和第一書記分工也不是很清,產業發展基本為零,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現象屢禁不止等等。

張驊將"村兩委"建強成為他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凝聚人心的"利器"和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在磨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村兩委幫駐村工作隊儘快融入群眾、瞭解遠新歷史,工作隊幫村兩委制定政策制度、振興產業發展的默契。這兩支隊伍互補短板,融為一體。村兩委有了戰鬥力,駐村工作隊幹勁十足,遠新村煥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張驊還把重點放在讓群眾牢牢團結在黨支部的周圍。他看到村裡的阿姨們喜歡跳廣場舞,就跟村兩委一起硬化廣場路面、購買移動音箱、下載最新的音樂;對於喜歡種田的村民,黨支部牽頭組建合作社,找種子、找銷路,讓大家勞有所得……

"本來再有三年我就可以退休了,但看著張驊書記天天起早貪黑玩命一樣建設我們的家鄉,我要不努力,自己都說不過去。"這是科爾沁鎮派駐遠新村駐村工作隊員顧建偉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為了讓農村黨員聽得懂中央大政方針,張驊選擇"嘮群眾嗑,講身邊事",把中央政策和黨員群眾身邊事有機結合,把黨課講到黨員和群眾心裡。他制定黨員聯繫群眾實施細則,把黨員聯繫群眾落實在解決群眾困難上。"我們就願意聽張書記講話,老是感覺聽不夠。"遠新村黨員高忠義說。

通過系列舉措,遠新村黨員活動平均出勤率達到80%以上,整個黨支部煥發出充沛的活力,張驊同志根據工作經驗凝練出"雙提雙帶雙示範"基層黨建模式正在興安盟廣泛推廣。

反覆鑽研,打造致富新模式

產業發展為"零"的遠新村,又給張驊出了一個難題。沒有產業發展,扶貧就缺乏造血機制。經過3個多月的反覆鑽研,張驊最終選擇以種植黑糯玉米為切入點,搭配種植黑小米、黑豆、黑皮花生、黑龍葵等,把目標定位在一線城市中高端消費人群,打造顏色農業產業鏈的致富新模式。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說起甜糯玉米的種植,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村民崔建鳳最有發言權,因為2018年春天"高瞻遠矚"的決定,讓他2018年賺得盆滿缽滿。"要不是當初相信了張書記,相信咱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成果,我也不能賺這麼多錢。種了這麼多年地,玉米賣的供不應求還真是頭一回,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品牌,沒等種下就已經售完了,這是絕無僅有的。"看到了崔建鳳的成功,村民們都躍躍欲試。

"之所以選擇種植黑糯玉米,是考慮到當地村民有豐富的玉米種植經驗,接受起來比較容易,而且黑糯玉米的市場前景好。"說幹就幹,張驊把村裡的種植大戶動員起來,自己帶頭投錢不要股,在2018年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也參與進來。

黑糯玉米種植成功,成為2018年興安盟那達慕大會唯一指定用玉米,還賣到了北京市場。2018年,合作社創造就業崗位24個,帶動30多位貧困群眾脫貧,土地畝產值由800元提高到2400元左右。

"去年聽了小張書記的話,種了不到2畝黑糯玉米,一下賣了6000多元,幹啥能賺這麼多錢啊!"82歲的村民邱鳳芹笑得合不攏嘴。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成功脫貧,村民嚐到入股分紅甜頭

為了遠新能夠一張藍圖繪到底,他還牽頭編制了《遠新村2018年-2023年產業發展規劃》,為遠新村確定了"'顏色農業'安家、食品加工富家、田園綜合體興家"的三步走模式,並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遠新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遠新田園綜合體試點和樞紐工程,探索適合遠新的鄉村振興村域文旅融合發展模板。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4個月的時間,張驊硬是帶領黨員突擊隊和駐村工作隊將下孟荒山營造成集夢幻花海、豆夢空間、採摘部落、玉米迷蹤等為一體的"林新創憶園",開園當年接待遊客約8萬餘人,創造就業崗位20餘個,當年盈利約20萬元。

2019年10月21日,他組織全村分紅,13.2萬元分紅按股分配,這是遠新村歷史上的頭一次。"我都活了60多年了,從來沒有趕上這麼個好時候,我都當股東了,電視裡看的也能發生在我身上,太感謝黨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齊富山老人說。

通過系列舉措,遠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脫貧21戶44人,是前3年脫貧人數的總和,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在2018年12月以全旗唯一滿分的成績順利脫貧出列!

除此以外,張驊還把揚正氣、樹新風、真亮劍作為村民自治的主要措施。把"孝順父母、脫貧光榮"等理念融入農村民主治理中,在遠新村開展"身邊最美遠新人""成才表率""家風家訓"評選活動。他牽頭組建秧歌隊、組織趣味運動會,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在張驊的努力下,短短3年,遠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順利脫貧摘帽,更是由國家級貧困村成長為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黨建參觀點、"三務公開"示範點、興安盟脫貧攻堅示範點,並獲得"興安盟優秀基層黨組織""興安盟鄉風文明示範村"等榮譽。

因為表現優異,張驊獲得了第三屆內蒙古青年創新創業創優標兵、興安盟優秀共產黨員、興安盟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北京林業大學定點扶貧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真正做到了用雙腳丈量村情,用摯誠體察民情,用實幹贏得民心。

從一開始遭遇質疑,到贏得村民信任,再到帶領全村脫貧致富,張驊說,深夜想家時,他偷偷抹過眼淚;但村民拿到合作社分紅那天,他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自豪和幸福。"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黨和國家培養了這麼多年的博士,能讓遠新村的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體現了我的自身價值,也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張驊說。

央視聚焦!北京博士書記:帶領內蒙古貧困村共同富裕,當年盈利20萬!

從當初遠新村老書記的"他聽我的"到現在"我聽他的",張驊靠著百折不撓的勇氣、攻堅克難的決心和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帶領遠新村幹部群眾在科右前旗遼闊的土地上書寫了一曲動人的脫貧攻堅戰歌!

歡迎關注"北京林業大學本科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北林大的最新資訊!

素材來源:北京林業大學官微、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民政府官網、中國農網、內蒙古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