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看完了葡萄牙的景色,我们就坐着大巴车去西班牙。大巴车在葡萄牙境内的时候,路边的景色是这样的: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都是牧草,没看见葡萄园。进了西班牙以后,路边的景色成了这样: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山坡上种的都是油橄榄树,平地上是油橄榄树苗。有的地方还可以看见断头的树桩,原来每隔五到八年就要把所有的树杈剁掉,因为老树杈上接出来油橄榄出油率低,而且油的品质也差。新长出来的树杈上就会结新果,出油率和品质都可以提高。中途我们在一个休息站卸负担,那里有一所橄榄油商铺,出卖各种橄榄油,还有橄榄油相关产品。站里的橄榄油可是比国内的便宜多了,应该至少便宜一半,可是我家没人在面包上撒橄榄油吃,也没人拿生白菜蘸橄榄油吃,因此没买。大家倒是纷纷购买含橄榄油的护肤品,好像效果还不错。

葡萄牙一路都没有看到什么工厂,西班牙除了橄榄树,倒是看到一些这样的工厂: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这是一座发电厂,看来环境污染到处都有。

前面说,西班牙在铲除摩尔人统治之前不能称其为一个国家,它是和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一起的。所以要说西班牙的历史,应该从基督徒从摩尔人手里夺权开始算。这要从公元十世纪开始看,这个时候的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已经有了好几个国王哈里发分别占地为王,而且到了十世纪末就开始内讧,马上就要分崩离析。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徒们看见这是个机会,就开始下手,这就是所谓的收复失地运动。

十一世纪初的1077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带着他的队伍从伊比利亚北部向南切入,他开始并不直接攻城,而是像古代迦太基将军汉尼拔那样袭扰摩尔人城池的周边。强迫那里的住户交租子,然后还要收保护费。这些住户又要给摩尔大王交租子,又要给阿方索六世交,当然就消受不了,他们就经常闹点意见。阿方索六世不老在一个地方待着,这些住户找不到他,那就向摩尔大王提意见。这样一来,摩尔人的统治基础就一点一点被瓦解了。

1085年五月的一个山花烂漫的日子,阿方索六世搜寻到摩尔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池,叫做托莱多(Toledo)。这天正好赶上托莱多的摩尔人大王哈里发出城踏青,顺便下乡收租子。这两拨敌对的人马迎头一遭遇就开始指责对方不应该来自己的地盘抢粮。说着说着,一言不合,他们就打起来了。史书上没说是谁先动的手,反正阿方索六世把摩尔人哈里发打化了。阿方索六世让一部分自己的士兵穿上摩尔人的军装,打上摩尔人的旗子在前面骗开托莱多的城门,然后大队人马一拥而上,这样就占了人家的城。这是基督徒从摩尔人手里收复第一座城池。

托莱多在被阿方索六世收复之前,里面住的有穆斯林摩尔人,也有基督徒莫扎拉布人,还有犹太人,他们作息时间虽然不一样,但是却一直和平相处,,各修各的庙,各拜各的神。所以托莱多的城市建筑就有丰富的多样性,19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阿方索六世占领托莱多以后,就把这里当作卡斯蒂利亚的首府,所以这里是西班牙的第一个都城;一直到1562年,西班牙腓力二世国王才把首都迁到七十公里外的马德里。但是托莱多仍然是西班牙的宗教中心,托莱多大教堂现在仍然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的坐堂。

托莱多有火车站,说明从马德里来参观的自由客可以坐火车来,很方便。不过,我估计是给红衣大主教预备的,其他人都是跟蹭的。看看托莱多火车站,很冷清,火车班次不多吧?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观看托莱多古城要到城外的山上: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在这里可以看出来;托莱多古城是建在一个高地上,就是西班牙景阳冈,这座山上没有老虎,可能也没有猴子。这个高地的周围有一条河环绕,这条河在西班牙叫做塔霍河(Tajo),对,这就是葡萄牙的那条特茹河,只是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发音不同。

站在这个古城高地上看看托莱多新城,好像房子的破旧程度差不多: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摩尔人占据托莱多之前,哥特人在这里有一套防御工事。摩尔人来了以后又把这些工事加固、重修了一遍。看看摩尔人的城墙遗迹: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防御工事,屯兵洞: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既然是西班牙古都,当然也会是重要的旅游景点,旅游团队络绎不绝,这些都是春游的西班牙少年儿童: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中心广场: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中心广场旁边的写字楼,中间的大门是古罗马风格,门上面的拱券是阿拉伯风格,下面的柱廊是罗曼风格,一排多立克式罗马柱: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古典主义风格的歌剧院,顶上三角楣山花里面是西班牙国徽,最顶尖上有一架竖琴: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混合风格的市政厅,大门是阿拉伯风格,两边的双柱是爱奥尼克式罗马柱。门上的横檐距离上面的三角楣有整整一层楼。罗马柱上各有两个小人儿扶着阿方索家族的家徽,三角楣里面是西班牙国徽。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市政厅的对面是著名的托莱多大教堂,规模在西班牙排名第二大: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哥特式建筑风格,左边钟楼有九十米高,右边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圆顶。最早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原是哥特人的祈祷堂;后来摩尔人把它改成清真寺;1227年清真寺拆除,到1493年修成了这座法国哥特式的教堂。

看看它的内凹式大门,大门拱券上的横檐有一组雕塑,是“最后的晚餐”;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大教堂和市政厅之间有一条街道,可是两座建筑却有一架廊桥连接。这个市政厅当年可能就是王宫,红衣主教对国政要插一手,就是所谓的宗教干政。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教堂的侧门,有古罗马神庙味道。两边的双柱,靠里的是不带凹槽的爱奥尼克柱,靠外的却是方柱,但柱头和柱础还是爱奥尼克式。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古城街道: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古城店铺: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古城商品,堂吉诃德全套装备: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三:西班牙托莱多

我们在这里时间不多,否则真应该仔细逛一逛这个西班牙古都。


(修订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