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雖勝尤敗,數一數諸葛亮的三大罪狀

說起《空城計》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能耳熟能詳,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就是諸葛亮神機妙算,化險為夷。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被耍得團團轉的司馬懿,認為司馬懿太笨了,根本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不過現在對他們的看法反過來了。

故事大概: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兩千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空城計》雖勝尤敗,數一數諸葛亮的三大罪狀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

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

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空城計》雖勝尤敗,數一數諸葛亮的三大罪狀

故事看起來是諸葛亮急中生智,用兵如神的代表,但是這如果從兵法的角度來說就是用人不善、準備不足、以身犯險,是一個不合格的軍人!

用人不善

當時是因為馬謖大意失了街亭,所以司馬懿打了過來。當時街亭是兵家必爭之地,應該說對於此處將領的要求非常高,也應該是自己非常相信和了解的人,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馬謖把街亭丟了,下面的人沒有把事情做好,上面的領導也要負有一定責任的,這當然要歸於諸葛亮的用人不善!


《空城計》雖勝尤敗,數一數諸葛亮的三大罪狀

準備不足

一般來說對於重要的事情都要做好兩手準備的,即便是失敗了在西城也要留有一些軍隊的,但事實是居然沒有可守之兵,最最令人想不通的事,當時逃都沒準備好,基本的偵察兵都沒有嗎?既然號稱神機妙算,在馬謖失去街亭的時候就應該知道接下來的結果,最後靠急中生智才躲過一劫!

以身犯險

諸葛亮身居蜀國丞相之位,對蜀國來說舉足輕重,如果他這個丞相沒了,蜀國都有可能面臨散架的可能,但是諸葛亮竟然敢坐在城樓上撫琴!就不怕敵人一個箭矢要了自己的性命,真是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從個人層面來說是不怕死,是個英雄;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說,身為蜀國丞相,一旦身亡,可能引起國家動盪,這是置國家的利益與不顧,孰輕孰重,一點分寸都沒有嗎!

司馬懿的做法未必是最好的,但卻是正確的!


《空城計》雖勝尤敗,數一數諸葛亮的三大罪狀

當時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拿下街亭,可以說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對於小小的西城,可能就沒看上眼。但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拿不準可能裡面根本就沒有大軍,就是嚇唬嚇唬我呢,又或者裡面還真的有大軍在埋伏其中,不過根據諸葛亮一向謹慎小心,不會犯險的作風,這裡面有詐啊,反正這次的主要任務已經完成了,如果在這陰溝裡翻船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於是撤兵。

其實司馬懿是聰明的,西城,打下來也不過是一個小城,沒有太大的價值,而如果中了埋伏,則損失不小,兩相比較取其輕,不要也不損失啥。

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結果,如果自己身臨其境就會又多方的考量,而不是僅僅看一個熱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