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忘记出处了。看过一个故事片断。大意是说,土匪如果在拦路抢劫了一群人,一般不会马上去找这些人的家里要赎金。需要判断一下,这些人哪个家里有钱。土匪会先将这些被劫来的人关在一个房间里,观察他们的细节。然后,连饿三天,三天以后,给他们大鱼大肉吃一顿。吃完了饭以后,除了留下一个肉票之外,全都放了。


凭什么来判断这个人适合当肉票呢,一般是从他吃饭时的姿势,看看他们是不是十分贪婪地对鱼啊鸡啊动筷子。那些有钱的人家,日常生活中并不缺这些荤腥,所以,不会和其他人一样争着吃,只会慢悠悠地持筷子叨最不受欢迎的菜。

一个细节,差不多便定义了什么是“富裕”,富裕意味着知礼节,懂生活,至少不会在饿三天以后和一些饥民抢饭吃。


细节处的中国当下,最常见的是一些语言的粗鄙。不论是最近病毒下的高音喇叭,街边标语,还是再往前看,假证制作,跟梢暗探的厕所广告,纸媒上大标题的空洞,以及店铺招牌的简陋单调。


什么时候,我们身边的语言缺少了修养了呢?


近日,日本捐往武汉的药品和物品抵达,那些捐物箱上贴着这样的大字——第一批写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第二批写的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看了以后,直想掉泪。比起其他地方标语和条幅上制作时所写的“挺住,加油”,我们终于感受到了汉语的温暖和熨贴。

从字面便可以理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意思。山和川可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而风和月亮却是我们共享的。这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法师的原话。用在此时几乎是让人觉得太妥帖了。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是我们《诗经》中的名句,楚国请秦国帮助,秦王写了这首诗,既是诗,又是动员。抛开这共同作战的原意,我们来理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字面意味,差不多是说,只有我们有衣服穿,你就有。这种指向,更让人觉得,汉语经过时间的淘洗,仍然有让人说不出的丰美。


语言的重要性有多大。大家应该知道,不同的人,对一件事情的解释,会有完全相反的效果。人类自从有了文字以后,语言的准确得到了更好的传递。然而,有了文字,语言未必会得到尊重。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准确地使用文字的能力。所以,衡量一个社会平均的文明程度,从来不是比赛谁更能说,而是谁更能使用好文字。

说话这件事情是可以被误解的。我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大家便会明白。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河南省东部下了一场大雨。大雨淹掉了我们的村子。大雨将我们的路,院子,甚至房子,全淹了。我记得家里将院子门用泥巴糊住,然后,一盆一盆地向外荷水。将水赶出院子。就这样,家家户户都被洪水堵在了家里。还好是夏天,孩子们睡在架子车上,椅子上,甚至是屋顶上。然而,想与小伙伴们交流就难了。如果我想问赵四儿中午饭吃的是什么?我就要对邻居家的大剑说,大剑再转问他们家的邻居,再传给赵四儿,结果,赵四儿经过几次传递,回过来的话是,他们家的狗生了四只。


这就是话语传递的信息的丢失或增加。

这也是谣言为什么会发生,因为,人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是不同的,这种理解不同便是信息的丢失或者增加的原因。


所以说,成年以后,我渐渐不信,谁谁谁对我说,别人说了我什么坏话?因为这种转述,充满了信息的不全面。几乎,可能是一种误解。

我要么信任当面说,要么信任文字。


然而,回到主题,文字的粗鄙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我相信,和统一要求是有关的。

如果不论事件,总有一些统一的要求,那么,语言的丰富性便会丢失。因为统一要求的是,简单,力量,限制,威胁,粗暴。

因为这些要求才能有效果,商议自然是文明的,然而,却显然达不到快速的效果。也许有人认为,快速是好的。比如治疗疾病,难道不是越快越好吗?我想说的是,未必。还是要尊重疾病的规律。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一个疾病,你这一次吃了十倍的药量,快速好了,那么,可能损伤了自己的肌体,下一次便不会如此快速了。


万物都有底线,所以说,一个文明的社会也好,团体也好,在使用文字的时候,一定不能用极致的赞美,或者反对。也不能用统一的命令,或者禁止。不然,文字的丰富性一定会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那些受众只能接受这些简单粗暴的文字,一旦有丰富的有感情的文字出现,那些人便会觉得不舒服。


和简单比,丰富是好的。和粗鄙比,修养是好的。和快速比,合理是好的。和禁止比,通畅是好的。和规定比,提倡是好的。

文字的丰富是一个社会的细节,差不多比喻了使用文字的人的面孔。如果一个社会里的人,使出的语言和文字都是粗鄙的,那么,这个社会团体的文明程度也是可疑的。


中国是汉语的母语国家,当日本捐赠的物品箱上贴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时,我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虽然这一点并不重要。但是,我还是写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小札:是要对比一下才知,我们语言的匮乏。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品箱上,写了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而中国的捐赠基本是武汉加油。当然,这太不重要了。然而,仿佛,又太重要了。一个影响世界的汉语大国,丢失了基本的语言的色泽,只余下单调而狭窄的民族自豪感。


2020,2,3



/<font>

赵瑜注:打赏刺激我的更新速度。/<font>


==打赏200元以上者,可索签名书==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这个可以烧毁的公众号


特别链接:赵瑜讲给孩子们听的鲁迅课

“给孩子讲不深刻的鲁迅”/<font>

适合小学高年级以及初高中学生

学生家长呢,当然适合

中学老师听了呢,几乎可成鲁迅的好友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