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该不该用,怎样用?

先看一则新闻:2019年9月8日,江苏常州林某报警称自己被母亲李某殴打,在警方调解下,林某称,自己长期遭受母亲虐打,身心皆受到严重伤害,要母亲赔偿自己8万元损失费方可谅解。王某得知女儿谅解的“条件”以及自己可能面临刑拘时,气到几次晕厥。在她看来,只不过是“教训”几下自己的孩子,怎么就犯罪了呢?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该不该用,怎样用?

话说母女俩的矛盾得从30岁的女儿个人问题还没解决说起。母亲王某嫌弃女儿30岁了没嫁人,也没混出个名堂,女儿林某不满父母只给儿子买婚房,重男轻女,矛盾产生后,母女二人经常因琐事争吵。母亲王某只要数落女儿几句,必然遭到女儿的回嘴。这让她无法忍受,多次用棍棒、徒手殴打过女儿。

9月8日这一天,王某让女儿去收拾店铺,说着说着又吵了起来。暴怒的王某见菜架上有个铁棍子,顺手就抄起来打起了女儿。经法医验定,林某腿部、臀部、手肘等处都有损伤,存在大面积淤青,判断此次损伤程度属轻伤。女儿要求母亲赔偿8万元,母亲得知后多次气晕。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该不该用,怎样用?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虎君治下出忠臣”、“黄荆条下成好人”、“不打不成器”等等这些民间说法,在农村常常被奉为信条,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可取之处的。对于孩子犯了原则性的大错误时候是需要体罚的,这也是培养孩子的守规矩、有担当的必要手段。

现实当中还有父母把“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挂在嘴边,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父母,在教育他们成年儿女的时候简单粗暴,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该不该用,怎样用?

家长在与子女相处时,需要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说教为主。子女年龄越大自尊心越强,儿孙自有儿孙福,任何事情不可太过计较。

2.以理服人。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要做到心平气和,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不可以为“都是为你好”,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

3.避免重复。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会伤害儿女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一些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应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