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斬首的皇帝都有誰,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古今之變


看了各位網友的優質回答,大家幾乎把中國歷史上被砍頭的幾位皇帝,比如王莽、張祚、蕭寶卷、朱由崧等,都作了詳細的介紹。那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幾個被送上斷頭臺的外國皇帝。

首先,是英國的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第十位蘇格蘭國王、第二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在位期間,曾試圖強迫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而引發了主教戰爭,執政後期又激化與國會之間的矛盾,最終促使英國內戰的爆發。

1649年,戰敗的查理一世被英國高級法庭以“背叛國家,背叛人民”的罪名,判處他死刑。

那年的1月30日早晨,處死查理一世的斷頭臺在白廳宴會廳前搭起,準備公開處死他。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查理一世卻顯得很從容,臨刑前他還要求穿兩件襯衣,以免自己因冷得發抖而讓臺下的人們以為他是在害怕。查理一世是英國曆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同時也是歐洲歷史上首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

其次,是法國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是法國波旁王朝第五位國王,他緊跟查理一世之後,成為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PS:歐洲歷史上一共有三位被公開處死的皇帝,除了他們倆,還有俄國的尼古拉二世。不同的是,尼古拉二世不是被斬首的,而是被槍決的)。

路易十六和我們明朝的天啟皇帝一樣,都相當具有工匠天賦。只不過,天啟皇帝喜歡做木工,而路易十六則喜歡造鎖。據說,他所造的鎖還蠻精緻的,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

然而,也正因為路易十六的不務正業,激化了法國的內部矛盾,最終導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爆發。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廣場(即今天的協和廣場)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處決。

最後,再來說下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

前兩位被送上斷頭臺的歐洲君主,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瞭解過,而這位瑪麗一世,我想很多朋友對她都知之甚少。

這位蘇格蘭女王,同時也是法國王后,素以美貌著稱,而且她的一生還有前後有過三任配偶。後來,瑪麗一世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著名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就是那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女王)囚禁了十八年。最後,還是被伊麗莎白女王下令斬首。

據說,處死瑪麗一世的行刑過程十分殘酷,一些人事後回憶說,那天劊子手是喝醉酒後行刑的,接連砍了三斧,才將瑪麗一世的頭砍下來......



這些歷史要讀


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羯、氐、羌、鮮卑先後入主中原。北方大地陷入一片浩劫,在眾多少數民族政權中,誕生了一個漢族政權—冉魏政權。



冉閔是漢族人,父親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子。因此,在後趙時期,因為父親關係,加上本人智勇雙全,甚得石虎喜愛,被委以重任。在石虎統治時期,後趙政權十分混亂。先是,冉閔幫助石遵稱帝,但石遵違背當初許諾立冉閔為太子,被冉閔殺死。冉閔又立石鑑為皇帝。石鑑對他深為忌憚,想要殺了冉閔,最終被冉閔先下手為強,把後趙石姓王族殺的乾淨。

盛怒之下的冉閔並未就此罷手,而是頒佈了一道”殺胡令”,宣佈漢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文官進位三等,武官都任牙門。此道命令一下,一天內數萬胡人被殺。冉閔親自率領漢人誅滅匈奴和羯人,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殺死,死者達二十餘萬。



同年,正月冉閔繼位稱帝,建立大魏政權。冉魏政權建立之初,就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石氏殘餘勢力石袛和東晉、鮮卑、氐族等勢力,紛紛意圖進入中原。立國兩年,可以說是無月不戰,國困民乏,最終冉閔只能以戰養戰。鮮卑燕王慕容儁見時機成熟,率領大軍要一舉清除冉魏勢力。雙方交戰十餘陣,冉閔坐乘朱龍赤馬,左手雙刃矛,右手鉤戟,所向披靡。可惜,人雖勇武,但馬力卻乏,終於力盡倒斃,將冉閔率落地上,被敵軍生擒。冉閔被帶到慕容儁跟前,慕容儁責問冉閔,你不過是個奴僕般的下人,竟敢妄圖稱帝。冉閔答道,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夷狄之族,尚且篡位謀反。我乃中土英雄,怎麼不能做帝王。慕容儁大怒,下令將冉閔鞭打三百,押至龍城斬首。冉閔死後,燕國境內數月大旱,鮮卑慕容認為冉閔死後為神,又追諡冉閔為武悼天王,立廟祭祀,當天天降大雪。


一壺清茗品春秋


查爾斯一世(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自1625年3月27日登基至1649年1月30日被處死(他是唯一以國王身份被處死的英格蘭國王),是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查爾斯一世在位期間捲入了與議會的權力鬥爭,他試圖獲得王室的收入,而議會則試圖節制國王自以為的君權神授。他的很多臣民都反對他的行為,認為他是殘暴的獨裁者。尤其是他干擾英格蘭與蘇格蘭教會的活動,未徵得議會同意就任意向民眾徵稅。


查爾斯一世在位期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衝突。臣民們普遍不信任他們國王的信仰,一方面,在三十年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的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外一個事實卻是,他迎娶了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公主。

查爾斯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例如理查德·蒙塔古和威廉·勞德,他們都曾任查爾斯一世時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太緊密了。此後,查爾斯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爾斯一世的滅亡。


1642年的夏天,對戰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武裝自己的部隊,而真正的戰鬥還沒有開始。隨後雙方進行了一些毫無意義的談判,查爾斯一世遂於1642年8月22日在諾丁漢豎起王旗,然後他在牛津建立了新的政府,當時他的勢力範圍大體上涵蓋中部地區,威爾士,西部鄉村和英格蘭北部地區。國會方面則仍然佔領倫敦,東南部地區和東英吉利。查爾斯用一種非常古老的方式組織他的軍隊。

1642年10月26日,第一次英國內戰開始於刀鋒山之戰,隨後不緊不慢的從1643年持續到1644年,在納斯比之戰中,國會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後查爾斯一世的軍隊又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國會軍最終攻克了牛津。查爾斯一世於1646年4月從牛津逃脫後,在紐瓦克被蘇格蘭長老會的軍隊俘獲,他被送到位於諾丁漢郡的索斯韋爾,現在查爾斯一世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蘇格蘭長老會手中了,他們最終在1647年與國會達成了協議,將查爾斯一世交給了國會。

1648年底查爾斯一世先被押送到赫斯特城堡然後是溫莎城堡。鑑於查爾斯一世在第一次被戰敗後還公然挑釁國會,並且在羈押期間挑起第二次內戰,1649年1月,英國下議院通過法案建立特別法庭對查爾斯一世進行審判。對國王進行審判是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以前的君主(例如愛德華二世 (英格蘭),理查二世和亨利六世)都是被他們的繼承人推翻或者謀殺的,但無論如何都沒有被以國王的身份公開審判過。


1649年1月27日,星期六,法庭公開宣佈查爾斯一世全部罪名成立並判處死刑。有59人在查爾斯一世的死刑判決書上簽字。法庭宣判後,查爾斯一世被從軟禁的聖詹姆士宮帶往懷特霍爾宮,在那裡,就在國宴廳大門外,刑場已經為他準備好了。

1649年1月30日,星期二,查爾斯·斯圖爾特被斬首。據說,由於天氣很冷,在上刑場時他穿了很多衣服,他不想讓公眾看到他由於寒冷而發抖,並且誤以為他很膽怯和軟弱。

“天氣太冷了,我可能會發抖的,觀刑的人會認為我是由於害怕而發抖,我可不想給他們留下這種印象。”


查爾斯一世的死刑在懷特霍爾宮國宴廳大門前的行刑臺上執行,大量的軍隊把他和圍觀的人群分開,他的臨終遺言只有行刑臺上的人聽到。他聲稱他渴望自由,渴望獲得和其他人一樣的自由,“但是我不得不告訴你,他們的自由是在政府管轄下的…,他們不可能和政府共享任何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屬於他們。平民和國王絕對是兩碼事。”

查爾斯一世做了短暫的祈禱,然後把頭放在刑臺上,示意劊子手他準備好了,斬首乾淨利落。他最後一句話是:“朕將從肉身轉變為不朽,不復蒙塵。”


菲利普·亨利記錄下了行刑後的瞬間,圍觀的人噓聲陣陣,有很多人用手帕沾了他的血,從此開始了一個叫作國王烈士的邪教組織。然而,沒有任何其他人,包括塞繆爾·皮普斯,記得此事。亨利當時只有19歲,他的敘述是在12年後,王室復辟時寫下的,而且他和他的家人都是忠實的保王派。


審判委員會本來指定理查德·布蘭登,他是倫敦的一名普通劊子手,但是被他拒絕了,和他同一時期的人也沒有任何人明確指認他就是當時的劊子手。然而,根據《埃利斯的歷史調查》一書,布蘭登在他的臨終遺言中承認他的確是當時的劊子手。有可能是他當時對法庭做出了讓步,接受了這個任務。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人被認為是當時的劊子手,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一個名叫乾寧的愛爾蘭人,在愛爾蘭,戈爾韋的一個名為“王之首級”的酒吧中,展出著一個鐫刻著“劊子手乾寧”的名牌。在查爾斯二世復辟後,威廉·休利特被判弒君罪。


1661年,德伯恩和比特兒斯塔夫被捕,隨即被釋放。亨利·沃克爾和他的兄弟威廉都是嫌疑人,但是從沒有被起訴過。還有很多傳說,都認為他們本地的一些名人是劊子手。1813年,在溫莎城堡的一次屍檢中所得結論是,這個劊子手絕對是個經驗老道的人。


一般來講,被判叛國的人都會被處以絞刑,然後示眾,身上都寫著諸如“叛國鑑!”之類的話。雖然查爾斯一世的首級被當眾展示過,但是沒有寫任何東西。奧利弗·克倫威爾還同意將他的首級縫回到屍體上,以示尊重。


1649年2月7日,查爾斯一世被下葬於溫莎城堡聖喬治禮拜堂亨利八世的墓穴中。


鄜延路節度使李


導讀:我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四百多位帝王,王朝更迭中亡國之君通常沒有好下場。但是隻要投降往往會得到寬恕,哪怕被殺也很少採用斬首這麼極端的方式。作為帝王被斬首通常發生在割據政權更迭比較頻繁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但是作為王朝的開創者還真的有一位帝王被斬首而且他的頭顱被後代王朝保存了數百年。這種待遇古往今來就這一位,這個皇帝就是新朝的開國帝王王莽。


王莽西漢時期的政治家、改革家, 新朝的開國皇帝在位15年。王莽是西漢皇家的外戚,孝元皇后的侄子。在篡漢之前王莽的能力、聲望都是上上之選,當其篡位時名聲徹底臭了。王莽篡位後推行不切合實際的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但是其改革措施遭到了失敗,自己也身死國滅。不但被斬首而且頭顱保存被保存了數百年,可能是最悲慘的開國帝王了吧。


王莽從道德楷模到篡位的野心家

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王家是富貴之家,所以生活侈靡聲色犬馬。父兄早亡的王莽生活簡樸,而且勤勞好學、行為檢點、作風嚴謹。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與人交往都有君子之風,是當時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王莽做官以後雖然身居高位,但是為人謙遜樸實經常賙濟窮人聲望一時無兩。

漢哀帝時候沒有子嗣,太后王政君當政。王莽被任命為大司馬後大權在握,然後王莽就開始了對自己的包裝。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都得到了王莽的恩惠政策,每逢災害王莽不但捐款捐物賑濟災民還減收租稅安置災民。經過包裝和黨羽的吹捧,王莽的功德和賢明甚至可以追比聖人。漢平帝去世後,王莽立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王莽自稱假皇帝,總理朝政。初始元年王莽通過禪位的方式即天子位,至此王莽完成了篡漢自立的過程。


身死國滅,被斬首後頭顱被珍藏了數百年


王莽是一位迂腐的帝王,他有通過改革達到國家興盛、百姓安樂的決心。但是他的改革天真不切合實際,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居然仿照千年前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這不是又一個版本的刻舟求劍嗎?王莽也夠倒黴的,新朝時旱災、蝗災屢有發生,黃河決口改道也已經出現。結果天下大亂各路大軍紛紛起義,國家陷入動盪。


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長安,王莽不但被斬首而且亂刃分屍成為王朝開創者當中最悲慘的帝王。

《漢書》: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綬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而王莽的頭也被東漢朝廷納入武庫珍藏,也許讓東漢帝王自醒的同時威懾叛亂者。隨著時間的流逝,王莽的頭在武庫中度過了東漢、曹魏來到了西晉時期。晉惠帝時期(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一場大火讓世代傳承的王朝武庫消失,存放300多年的王莽頭顱隨著其他珍寶一起被焚燬。


《晉書·張華列傳》載,“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小結:

王莽的一生跌宕離奇,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他又顯得天真迂腐。改革的政策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最後身死國滅,穿越劇盛行後後人也根據其作為推測莫非這是一位穿越帝王?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南宋皇帝,宋理宗趙昀

趙昀當了四十年皇帝,1264年駕崩時,南宋離滅亡還有15年。按道理講,這趙昀應該不被斬首才對,除非死後鞭屍

對了,他就是死後遭罪,不僅陵寢被人盜挖,自己屍身也被人倒掛在樹上三天,最後更遭砍下頭顱,被做成酒杯

1277年,忽必烈攻陷臨安,進而席捲江南。在忽必烈軍中,有個叫楊璉真迦的和尚,被忽必烈任命為江淮佛教總管,這個和尚雖然是出家人,可他真不是什麼好玩意

不知道他從來尋來的邪道秘籍,說是把人頭做成酒杯可以辟邪,用其飲酒還可以延年益壽,百病不侵,如果用帝王腦袋做,加持效果更好。於是,得益於職務方便,又因為是戰勝一方,這個楊璉真迦挖開了宋理宗陵寢,打算用宋理宗的腦袋做酒杯

可憐的宋理宗死後國破家亡,自己也死不安生,就這樣被做成了酒杯

邪道畢竟是邪道,楊璉真迦飲用宋理宗酒並沒能延年益壽、辟邪消災,或許是兔死狐哀吧,事情流傳到忽必烈耳朵中後,這個大元帝王楞是找個由頭把楊璉真迦給弄死了,理宗酒杯自此收藏在元宮廷……

到了朱元璋時期,明軍攻陷大都,在皇宮中找到了理宗酒杯。對此,朱元璋感慨過後,重新以帝王禮,把酒杯安置到了早年的理宗陵寢


靈石蘊珠寶


有這麼一個皇帝不僅是被砍了頭,他的頭顱竟然還被保存了數百年,他就是王莽。

公元23年,綠林軍擁戴劉玄組成的更始軍攻入了長安城,皇帝王莽在混戰中被綠林軍所斬殺,王莽的頭顱迅速被割下,他的屍體則被數十個軍士分割。

王莽割下的頭顱被懸掛在了當時的宛城(南陽)示眾,一般來說掛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扔到荒郊野地裡了,但王莽的頭卻被後來的東漢王朝給收藏了起來,意圖警告謀朝篡位者。


但大家也是知道的,在東漢王朝最終還是被老曹家給篡位了,顯然王莽的頭顱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之後的曹魏和西晉也選擇了繼續保存王莽的這顆頭顱。一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西晉首都洛陽的武庫發生了火災,保存在武庫裡面的國寶“王莽頭”再也找不到了。


浮沉的歷史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這個朝代一共有16位皇帝。這16位皇帝中,最厲害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畢竟朱元璋出身低微,從一個乞丐一直到達了人生的巔峰,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一樣是勵精圖治。

明朝存在了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從朱元璋開始,就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這一祖訓一直被後世皇帝所遵守,只不過到了後來出現了一位讓大明皇帝丟人的皇帝,此人就是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弘光帝。


史書記載的原話是:“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這位朱由崧弘光帝投靠了當時的靖國公黃得功。這時候的黃得功也屬於井底之蛙,根本對京城的變化不知道,可是此時的明朝已經滅亡了,崇禎帝也已經自縊身亡了。按理說這時候的黃得功可以將朱由崧殺死。 即使是殺死朱由崧,黃得功也不屬於叛臣賊子。


清軍攻打揚州,史可法率孤軍和百姓抵禦清軍,損失慘重。可是這位南明的皇帝,竟然在縱情聲色,根本無暇顧及戰事。這就讓追隨他的戰士非常傷心,於是士兵都沒有了軍心。 眼看南京就要城破國亡,正在後宮飲酒作樂的朱由崧捉急起來。當危機到自己的時候,朱由崧開始著急了。

可是面對朱由崧這樣的皇帝,根本沒有人願意為其效力。朱由崧建立南明的時候是在1645年,可是這位皇帝僅僅在位了不到一年時間。 朱由崧面臨清軍的進攻,根本束手無策。弘光元年清軍兵臨江南,南京城門大開,朱由崧逃亡蕪湖。最終這位南明的皇帝依然沒有逃過清軍的追逐。

最終的朱由崧押送至京城。同年弘光帝被斬首於菜市口,時年才四十歲不到。 對於朱由崧的死,一點都不冤,朱由崧被清軍活生生的斬首了。這樣的皇帝肯定是不能夠成就豐功偉績的。朱由崧在位的一年間,只顧得自己享樂,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王朝。所以朱由崧被滅亡一點不奇怪。


廣慷Talk


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統治的象徵。所以說大多數末代君主的下場都不是很好。但是亡國之君一般都是死於深宮或者是被亂軍殺死,很少有善終者。我盤點得這以下五位皇帝都是被斬首的。

一 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西漢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出生在一個王姓家庭,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因其父早死,故能生活節儉,勤奮博學,在貴族、官僚中頗有聲譽,官至大將軍、大司馬,臨朝輔政。他屢次捐錢獻地,籠絡民心;又奏請增加大臣俸祿,擴充京師太學,因此聲望日隆,各地上書頌揚王莽功德者,以及獻祥瑞、呈符命者,絡繹於途。公元前8年,王莽自認是舜的後裔,應受漢禪,藉助“易姓改命”的思潮代漢自立,並逼迫小皇帝劉嬰禪位於他,建立新朝。就這樣,王莽成了中國歷史上新朝的開國皇帝,即新始祖,亦稱建興帝或新帝,從此拉開了新朝歷史的大序幕。

王莽做了皇帝后,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亦稱“託古改制”。王莽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兩者均不得買賣。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

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盪。加之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頻臨,人民更是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說改制是件好事,只是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路豪強和平民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以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

王莽一生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他統治下的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亡國被殺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由於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盪,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因此於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臺,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臺。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著王莽。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被起義軍戰士(商縣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就向杜吳問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之中,數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屍體。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燬。

二 桓楚皇帝桓玄

桓玄(公元369年—公元404年),漢族人,一名靈寶,字敬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大司馬桓溫之子,原是東晉傑出將領、權臣。後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篡位稱帝,建立桓楚政權。

元興二年(公元403年)12月,桓玄殺司馬道子,從此成為東晉的權傾者。形貌瑰奇,風神疏朗,襲爵南郡公,世稱“桓南郡”。先後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除掉執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歷任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相國、大將軍,晉封楚王。大亨元年(403年),威逼晉安帝禪位,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貶晉安帝司馬德宗為平固王。不久,劉裕舉北府兵起義,桓玄敗逃江陵重整軍力,遭西討義軍擊敗。試圖入蜀,被益州督護馮遷殺死,時年三十六歲。博綜藝術,善屬文,著有《桓玄集》二十卷

桓玄即帝位之初多行仁道,不久就走下坡路,不思朝政,遊玩打獵、興築宮殿,增加苛稅,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人心思變。

桓玄如此昏庸無道,在位僅僅三個月就遭到劉裕舉兵反抗,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逃亡途中被益州督護馮遷殺害。桓楚王朝便宣告覆滅了。

桓玄死後,東晉北府兵將領劉毅等將恆玄的屍身運送到南朝宋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南城門朱雀門外的浮橋上將其斬首,百姓看見後都十分欣喜。據《晉書·桓玄傳》:“毅等傳送玄首,梟於大桁,百姓觀者莫不欣幸。

三 前涼皇帝張祚

張祚(?—公元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前涼世祖張重華的哥哥,文王張駿的庶長子,十六國時期前涼第六位皇帝,公元354年—公元355年在位。

建興四十一年(公元353年),世祖張重華去世,張重華年僅十歲的兒子張耀靈繼位。當時的張祚還是一個長寧侯,狂妄自大,對小侄子張耀靈這個幼帝橫豎都看不順眼,最終廢其而代之,隨即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並且霸佔張重華庶母馬氏及妻女三代,無不姦淫,簡直是荒淫至極,在宮中影響甚大。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張祚採納尉緝、趙長等人的建議,僭號稱帝,設立宗廟,設置百官,大赦天下,改元和平,凡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以及文武官員每人爵一級,同時還追崇曾祖父張軌為武王,祖父張寔為昭王,從祖張茂為成王,父親張駿為文王,弟弟張重華為明王。立妻子辛氏為皇后,弟弟張天錫為長寧王,兒子張泰和為太子、張庭堅為建康王,張耀靈弟弟張玄靚為涼武侯。

稱帝之後的張祚更多的則是縱情享樂,其在位期間荒淫殘暴,濫殺成性,臣民敢怒不敢言,最終爆發了兵變。

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張瓘大舉率眾向前涼都城姑臧進攻,宋混、宋澄兄弟與張瓘等裡應外合進攻姑臧,宋混等人攻入宮門,殺死張祚,後把張祚的頭割了下來,在城內外示眾(即斬首示眾),暴屍在路邊。國中人都呼喊萬歲。宋混等人又把張祚以普通百姓的規格埋葬,並且殺了他的兩個兒子。據《晉書》記載:混等梟其首,宣示中外,暴屍道左,城內鹹稱萬歲以庶人禮葬之,並殺其二子。

後來,張祚的弟弟張天錫繼位後,備禮改葬張祚於愍陵,追諡為威王。據《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記載:“天賜即位,備禮改葬於愍陵,追諡威王。”

四 南燕皇帝慕容超

慕容超(385~410年),字祖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南燕末代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孫,南燕獻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穆王慕容納之子。

生於西羌,在長安裝瘋行乞,尋求脫身之法。後來,攜金刀東歸南燕,拜侍中、驃騎大將軍,襲封北海王。慕容德病逝前,冊立為皇太子。太上元年(405年)即位後,政刑不恤,多名宗室貴族叛逃。平定國內後,遊冶無數,奢侈糜費,凌虐宗室大臣,人心離散。掠擾東晉邊境,導致東晉劉裕領兵攻打,角逐失利後,據守廣固城,誓死不降。

太上六年(410年),城破被俘,南燕滅亡,隨親族數千人遇害於建康,時年二十六歲。

太上六年(東晉義熙六年,410年)正月初一,慕容超登上天門,在城上召見群臣,殺馬犒賞將士,文武百官都有升遷封授。慕容超寵幸的姬妾魏夫人跟著登上了城頭,看到晉軍的強盛,握著慕容超的手,兩個人相對著哭泣。韓𧨳規諫說:“陛下遭逢困厄。正是盡力抗爭的時刻,卻反而對著女子悲泣,這是多麼庸俗啊!”慕容超擦乾眼淚向韓𧨳道歉。他的尚書令董銳勸說慕容超出城投降,慕容超非常憤怒,把董銳抓起來關進了監獄。賀賴盧、公孫五摟挖地道出去和朝廷的軍隊作戰,不利。河間人玄文向遊說道:“從前趙人攻打曹嶷,望氣的人認為澠水圍繞著城市,不是進攻能夠拿下來的,如果堵住五龍口,城市一定會自然陷落。石虎聽從了這個建議,結果曹嶷請求投降了。後來慕容恪圍攻段龕,也照著這麼辦,段龕投降了。投降後不多久,又將五龍口震開了。現在舊基還在,可以堵住它。”

劉裕聽從玄文的話。到了此時,城中的男女有一多半人患了腳弱病。慕容超乘輦登上城頭,尚書悅壽對慕容超說:“天地不仁,助敵寇為虐,戰士患病。一天比一天衰弱,困守空城,外援沒有希望,天時人事,也可以從此知道了。假使國運已盡,堯舜讓位,轉禍為福,敬奉聖明。最好是追隨許、鄭的蹤跡,以保全宗族的繼承人。”慕容超嘆著氣說:“興和衰都是天命。我寧願揮舞寶劍戰死,也不能銜璧投降去求生。”當時張綱給劉裕製造衝車,用木板覆置車上,用皮革蒙上,同時設置各種巧妙的機關,城頭上的火石弓箭等都不起作用;又製造飛樓、懸梯、木幔之類,從速處逼近城頭。慕容超非常憤怒,把張綱的母親懸掛起來肢解了。城裡出來投降的人接連不斷。劉裕從四面進攻,殺死和打傷了很多敵人,悅壽打開城門接納劉裕的軍隊。慕容超和身邊的數十人出城逃跑,被劉裕的軍隊抓住。劉裕數說慕容超不投降的罪狀。

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發,只把母親託付給劉敬宣而已。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南燕就此滅亡,慕容超在街市被斬首,時年二十七歲。慕容超死後,無諡號和廟號,有的史家稱為南燕末主。慕容超是除了系出同源的吐谷渾外,五胡十六國時期出身鮮卑慕容部的最後一位帝王。

五 南明皇帝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南明政權第一任皇帝(1644年—1645年在位)。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恭王朱常洵庶長子,母為鄒氏。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生於福王京邸。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封為福王世子。崇禎十六年(1643年),襲封福王。崇禎帝自殺殉國後,即位於南京,建立南明政權,年號弘光,在位八個月。沉湎酒色,內政不修,政治腐敗。弘光二年(1645年),兵敗逃亡蕪湖,押往北京處死,時年四十歲。

永曆十一年(1657年),諡號“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廟號安宗。

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隆武帝朱聿鍵即位於福州,遙上朱由崧尊號為聖安皇帝。當年九月,朱由崧與皇太后鄒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清太醫院節日時饋宴,朱由崧酣飲極樂。

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攝政王多爾袞進言,稱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荊王欲起兵反清。五月,弘光帝與秦王朱存極、晉王朱審烜、潞王朱常淓、荊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斬首於菜市口(一說朱由崧以弓弦勒斃),年僅四十歲。朱由崧王妃黃氏之弟黃鹽梅購得棺木,與黃妃合葬於河南孟津縣東山頭村。

朱由崧被殺的消息南傳後,監國魯王朱以海上諡號為赧皇帝,不久又上廟諡為質宗安皇帝。


藍色的小男孩


在古代被殺的皇帝有三位

1 慕容超(公元384年―公元410年),鮮卑族人,字祖明,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納之子,十六國時期南燕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05年—410年在位,統治南燕五年。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獻武帝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太上。大封宗室和群臣的官爵。慕容超即位後,宗室貴族慕容鍾、慕容法等聯合叛變,最終除了慕容鍾逃出投奔姚興之外,其餘叛黨皆被一舉抓捕受車裂之刑而死,內亂平息。

 平定叛亂之後的慕容超,可謂是和尚出山——走下坡路,從此開始荒廢朝政,奢侈糜費,出遊圍獵,百姓深受其害,另外還肆意凌虐宗室大臣。慕容超如此行徑,左僕射韓倬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向其直言極諫,他卻置之不理。不久,慕容超便失去了人心、眾叛親離。南燕太上六年(公元410年)正月,東晉太尉劉裕率領軍隊討伐慕容超,慕容超向後秦求援無果,而此時適逢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大敗後秦,因此,前燕的支援夢想徹底破滅了。結果前燕軍隊在沒有外援軍隊的支持下,節節敗退。 慕容超見形勢不利,便和身邊的數十人出城逃跑,被劉裕的軍隊抓住。劉裕數說慕容超不投降的罪狀,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發,只把母親託付給劉敬宣而已。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街市將其斬首,時年二十六歲,南燕滅亡。據《晉書》記載:超與左右數十騎出亡,為裕軍所執。裕數之以不降之狀,超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託劉敬宣而已。送建康市斬之,時年二十六。

 2、後秦末帝姚泓,(公元417年),東晉太尉劉裕總領大軍討伐姚泓,最終姚泓軍隊因戰事失利,敗於東晉,姚泓無計可施,想要向劉裕投降。他11歲的子姚佛唸對其父姚泓說:“晉人將會隨心所欲,我們最終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還是自己了斷。”姚泓茫然若失而沒有回答。姚佛念於是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帶著妻妾子女到營壘門前投降。姚贊率領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劉裕投降,劉裕把他們全部殺死,其餘的宗族成員被遷到江南。並把姚泓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的鬧市中斬首,時年三十歲,後秦滅亡。據《晉書》記載: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於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謂泓曰:“晉人將逞其欲,終必不全,願自裁決。”泓憮然不答。佛念遂登宮牆自投而死。泓將妻子詣壘門而降。贊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於裕,裕盡殺之,餘宗遷於江南。送泓於建康市斬之,時年三十……

3/蕭寶卷(公元483年―公元501年),漢族人,原名蕭明賢,字智藏,齊明帝蕭鸞的次子,南朝齊第六位皇帝。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在位,統治南齊三年。據《南齊書》記載,見下:蕭寶卷即位之後,終日玩樂,視百姓如草芥,對文武大臣也不知愛惜,動輒大開殺戒,就連自己的親表兄弟江祏和江汜、親孃舅劉日宣也未能倖免。蕭寶卷如此昏庸殘暴,使得朝中上下人心惶惶,驚懼不安,導致發生始安王蕭遙光、太尉陳顯達與將軍崔慧景先後起兵叛亂,但都以兵敗被殺而告終。



古今史外


在中國古代,封建皇帝大都是遭受叛亂被殺,抑或亡國被殺等等,基本上是死於非命,且數量居多。歷史上被斬首的皇帝一共有七位。

一、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西漢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出生在一個王姓家庭,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因其父早死,故能生活節儉,勤奮博學,在貴族、官僚中頗有聲譽,官至大將軍、大司馬,臨朝輔政。他屢次捐錢獻地,籠絡民心;又奏請增加大臣俸祿,擴充京師太學,因此聲望日隆,各地上書頌揚王莽功德者,以及獻祥瑞、呈符命者,絡繹於途。公元前8年,王莽自認是舜的後裔,應受漢禪,藉助“易姓改命”的思潮代漢自立,並逼迫小皇帝劉嬰禪位於他,建立新朝。就這樣,王莽成了中國歷史上新朝的開國皇帝,即新始祖,亦稱建興帝或新帝,從此拉開了新朝歷史的大序幕。

王莽做了皇帝后,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亦稱“託古改制”。王莽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兩者均不得買賣。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盪。加之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頻臨,人民更是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說改制是件好事,只是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路豪強和平民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以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

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城,王莽逃往漸臺(今陝西省長安縣),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今河南南陽)的鬧市示眾,數十個軍士爭相分裂了王莽的屍體。據《漢書》記載: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綬。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綬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就識,斬莽首,懸宛市,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爭相殺者數十人。

王莽一生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他統治下的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短命的朝代之一。

二、桓楚皇帝桓玄

桓玄(公元369年—公元404年),漢族人,一名靈寶,字敬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大司馬桓溫之子,原是東晉傑出將領、權臣。後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篡位稱帝,建立桓楚政權。

元興二年(公元403年)12月,桓玄殺司馬道子,從此成為東晉的權傾者。次年1月,桓玄篡位,正式登位為帝,改國號為楚,改元永始,史稱桓楚,貶晉安帝司馬德宗為平固王。

桓玄即帝位之初多行仁道,不久就走下坡路,不思朝政,遊玩打獵、興築宮殿,增加苛稅,百姓苦不堪言,因此人心思變。

桓玄如此昏庸無道,在位僅僅三個月就遭到劉裕舉兵反抗,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逃亡途中被益州督護馮遷殺害。桓楚王朝便宣告覆滅了。

桓玄死後,東晉北府兵將領劉毅等將恆玄的屍身運送到南朝宋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南城門朱雀門外的浮橋上將其斬首,百姓看見後都十分欣喜。據《晉書·桓玄傳》:“毅等傳送玄首,梟於大桁,百姓觀者莫不欣幸。

三、前涼皇帝張祚

張祚(?—公元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前涼世祖張重華的哥哥,文王張駿的庶長子,十六國時期前涼第六位皇帝,公元354年—公元355年在位。

建興四十一年(公元353年),世祖張重華去世,張重華年僅十歲的兒子張耀靈繼位。當時的張祚還是一個長寧侯,狂妄自大,對小侄子張耀靈這個幼帝橫豎都看不順眼,最終廢其而代之,隨即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並且霸佔張重華庶母馬氏及妻女三代,無不姦淫,簡直是荒淫至極,在宮中影響甚大。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張祚採納尉緝、趙長等人的建議,僭號稱帝,設立宗廟,設置百官,大赦天下,改元和平,凡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以及文武官員每人爵一級,同時還追崇曾祖父張軌為武王,祖父張寔為昭王,從祖張茂為成王,父親張駿為文王,弟弟張重華為明王。立妻子辛氏為皇后,弟弟張天錫為長寧王,兒子張泰和為太子、張庭堅為建康王,張耀靈弟弟張玄靚為涼武侯。

稱帝之後的張祚更多的則是縱情享樂,其在位期間荒淫殘暴,濫殺成性,臣民敢怒不敢言,最終爆發了兵變。

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張瓘大舉率眾向前涼都城姑臧進攻,宋混、宋澄兄弟與張瓘等裡應外合進攻姑臧,宋混等人攻入宮門,殺死張祚,後把張祚的頭割了下來,在城內外示眾(即斬首示眾),暴屍在路邊。國中人都呼喊萬歲。宋混等人又把張祚以普通百姓的規格埋葬,並且殺了他的兩個兒子。據《晉書》記載:混等梟其首,宣示中外,暴屍道左,城內鹹稱萬歲。以庶人禮葬之,並殺其二子。

後來,張祚的弟弟張天錫繼位後,備禮改葬張祚於愍陵,追諡為威王。據《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記載:“天賜即位,備禮改葬於愍陵,追諡威王。”

四、南燕皇帝慕容超

慕容超(公元384年―公元410年),鮮卑族人,字祖明,南燕獻武帝慕容德的侄子,北海王慕容納之子,十六國時期南燕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05年—410年在位,統治南燕五年。

南燕建平六年(公元405年),獻武帝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號為太上。大封宗室和群臣的官爵。

慕容超即位後,宗室貴族慕容鍾、慕容法等聯合叛變,最終除了慕容鍾逃出投奔姚興之外,其餘叛黨皆被一舉抓捕受車裂之刑而死,內亂平息。

平定叛亂之後的慕容超,可謂是和尚出山——走下坡路,從此開始荒廢朝政,奢侈糜費,出遊圍獵,百姓深受其害,另外還肆意凌虐宗室大臣。慕容超如此行徑,左僕射韓倬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向其直言極諫,他卻置之不理。不久,慕容超便失去了人心、眾叛親離。

南燕太上六年(公元410年)正月,東晉太尉劉裕率領軍隊討伐慕容超,慕容超向後秦求援無果,而此時適逢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大敗後秦,因此,前燕的支援夢想徹底破滅了。結果前燕軍隊在沒有外援軍隊的支持下,節節敗退。

慕容超見形勢不利,便和身邊的數十人出城逃跑,被劉裕的軍隊抓住。劉裕數說慕容超不投降的罪狀,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發,只把母親託付給劉敬宣而已。慕容超被押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在街市將其斬首,時年二十六歲,南燕滅亡。據《晉書》記載:超與左右數十騎出亡,為裕軍所執。裕數之以不降之狀,超神色自若,一無所言,惟以母託劉敬宣而已。送建康市斬之,時年二十六。

五、後秦皇帝姚泓

姚泓(公元388年-公元417年),羌族人,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文桓帝姚興的長子,十六國時期後秦最後一位皇帝。公元416年—公元417年在位,統治後秦一年。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和,並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內外百官增加一級品位,下令讓文武官員要直言進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需忌諱。姚泓如此寬宏和氣,開明大度,不失為是一個明君,只可惜他無治理國家的才能,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國破家亡的悲慘命運。

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東晉太尉劉裕總領大軍討伐姚泓,最終姚泓軍隊因戰事失利,敗於東晉,姚泓無計可施,想要向劉裕投降。他11歲的子姚佛唸對其父姚泓說:“晉人將會隨心所欲,我們最終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還是自己了斷。”姚泓茫然若失而沒有回答。姚佛念於是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帶著妻妾子女到營壘門前投降。姚贊率領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劉裕投降,劉裕把他們全部殺死,其餘的宗族成員被遷到江南。並把姚泓送到建康(今江蘇南京)的鬧市中斬首,時年三十歲,後秦滅亡。據《晉書》記載: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於裕。其子佛念,年十一,謂泓曰:“晉人將逞其欲,終必不全,願自裁決。”泓憮然不答。佛念遂登宮牆自投而死。泓將妻子詣壘門而降。贊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於裕,裕盡殺之,餘宗遷於江南。送泓於建康市斬之,時年三十……

三、南朝齊帝蕭寶卷

蕭寶卷(公元483年―公元501年),漢族人,原名蕭明賢,字智藏,齊明帝蕭鸞的次子,南朝齊第六位皇帝。公元498年—公元501年在位,統治南齊三年。

據《南齊書》記載,見下:

蕭寶卷即位之後,終日玩樂,視百姓如草芥,對文武大臣也不知愛惜,動輒大開殺戒,就連自己的親表兄弟江祏和江汜、親孃舅劉日宣也未能倖免。蕭寶卷如此昏庸殘暴,使得朝中上下人心惶惶,驚懼不安,導致發生始安王蕭遙光、太尉陳顯達與將軍崔慧景先後起兵叛亂,但都以兵敗被殺而告終。

蕭寶卷平定叛亂之後就過河拆橋,派人毒殺了平定叛亂有功的尚書僕射蕭懿。結果導致蕭懿之弟梁王蕭衍於永元三年初(公元501年)在襄陽起兵,大舉發兵進攻南齊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並且改立南康王蕭寶融於江陵稱帝。

此時,國家危難迫在眉睫,而蕭寶卷卻不知末日將臨,仍沉溺於嬉戲玩樂之中,聽信宦官梅蟲兒讒言,凡無法解危京城之戰將,應當殺之,於是蕭寶卷再一次地向大臣們舉起屠刀。蕭寶卷的殘暴終於促成了內外反對勢力的聯合,加速了他的垮臺。

不久,梁王蕭衍的軍隊攻打到城外,守城將軍王珍國因痛恨蕭寶卷嗜殺成性、昏庸無道的統治,自願配合蕭衍的軍隊,大開城門,率兵夜入皇宮。梁王蕭衍聯合齊將王珍國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蕭寶卷在含德殿已經欣賞完歌舞。此時,蕭寶卷躺在龍床上還沒有睡熟,聽到軍隊闖進來的聲音,連忙從北門溜出,近侍太監黃泰平舉刀砍傷了他的膝蓋,蕭寶卷摔倒在地,罵道:“奴才要造反嗎?”,緊接著另一名太監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他的頭,血濺滿地,蕭寶卷當場身首異處,死時年僅十九歲。

後來,梁王蕭衍掌權之後,貶蕭寶卷為東昏侯,諡號煬。其陵墓仍按皇帝的級別建造。

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身體肥大,酒量也大,整天喝得醉醺醺的。

即位不久的某一天,弘光帝又喝高了,跟身邊侍從耍了一通酒瘋之後,歪在龍椅之上睡著了。

弘光帝一覺醒來,感到身體很不舒服,渾身上下,除了指甲蓋兒、汗毛、頭髮,哪兒都不得勁兒。

正巧此時,大臣劉宗周有事奏報皇帝。

劉宗周看著弘光帝齜牙咧嘴的樣子,就上前勸道:“皇帝日理萬機,但要顧及龍體,酒喝多了傷身體,還是戒掉為好。”

弘光帝發覺自己失態,於是給自己找臺階。

弘光帝說:“嗯嗯!先生所言極是,酒這東西放在罈子里老實,放進肚子裡就不聽話了,戒酒不僅對朕的身體好,也是為了大明子民好,明日朕就開始戒酒,從此滴酒不沾。”

劉宗周有些受寵若驚,皇上還真給面子,有這樣知錯就改的皇帝,大明朝有救了。

劉宗周有些過意不去,隨口說:“皇帝乃一國之君,遇到場面哪兒能滴酒不沾呢?每次進膳可以少喝一點,活血化瘀,這樣反而對身體有好處。”

弘光帝不過是心血來潮,酒勁兒還沒過去呢,見懂事的劉宗周給自己找到臺階,弘光帝借坡下驢:“嗯嗯!好好!以後每頓飯只喝一杯。

弘光帝對酒精早已產生依賴,戒酒簡直就是要他的命。

身邊的太監更懂事兒,在宮裡踅摸出一隻特大號金盃,弘光帝每頓飯確實只喝一杯,這滿滿一大杯足可令他酩酊大醉。

菸民說戒菸,胖子說減肥,酒鬼說戒酒,其實都是一個鬼樣子。

戒酒的弘光帝,不但飲酒量一點沒減,還獲得一個“從諫戒酒”的美名。

整天只知道沉湎酒色的弘光帝,根本沒能力治理半壁江山。

倘若一個朝政就任由無能之輩馬士英瞎折騰了。

在位八個月之後,國都南京被清軍攻破。

弘光帝出逃蕪湖,後被俘獲押至北京,次年被斬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