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副猪了怎么办?

新农人小石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猪病的发生和流行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其中,副猪嗜血杄菌病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大生猪疫病之-。自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副猪嗜血杄菌病的发生对猪群的危害日趋严重,常以继发或混合感染存在,今天就和大家说一下副猪病的防治。

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杄菌是格拉泽氏病的病原,属巴斯德菌科嗜血杄菌属,是种非溶血、NAD依赖性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杄菌。副猪嗜血杆菌只能感染猪,且可感染不同阶段的猪群,但发病主要是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

猪场首发时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高,耐过猪可出现生长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感染猪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精神沉郁、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行走困难或者不愿站立、共济失调等。在发病的中后期甚至会出现侧卧、四肢呈划水样。典型病理变化表现为败血症和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导致的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防治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副猪嗜血杄菌病发生的关键

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在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营养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等情况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此外,细菌生物膜(表现为多个脏器的纤维素性渗出)的存在加重了猪群的持续感染。硏究表明,从生物膜中分离的副猪嗜血杄菌菌株比浮游分离株对抗生素和消毒药的抗性更强。因此,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增强了该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当前,对于该病的防控应结合其发生的原因,其策略有:

  • 加强饲养管理。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冬种应激因索的发生,尤其要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

  • 好药物保健工作,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全群猪可使用免疫干扰素配合抗生素,以增猪群的抵抗力。

  • 完善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检测工作。


抗菌药物使用是目前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对于副猪嗜血杄菌病的防控应结合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抗生素的应用使得临床上很多细菌性疾病的暴发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是在治疗副猪嗜血杄菌病上得以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副猪嗜血杄菌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者并发病发生的,而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该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副猪嗜血杄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増强,甚至不同猪场分离的菌株或者同—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分离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副猪嗜血杄菌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而对氨基苷类、林可霉素、红霉素有一定的抵抗力,且极易产生耐药性。

副猪嗜血杄菌的感染从某种角度预示着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也意味着猪场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或者在猪场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确定敏感药物以指导临床用药,临床上常采用头孢类、氨苄类等抗生素肌肉注射洽疗。而在临床使用药物预防时,可通过交叉轮换用药的方式以减少耐药性对防控效果的影响。


疫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副猪嗜血杄菌病的最有效方式

由于副猪嗜血杄菌主要存在于浆膜、脑膜、肺脏等部位,但浆膜、脑膜的毛细血管分布较少,一般抗生素难以到达这些部位;其次,由于抗菌药物长期存在广泛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导致细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一般抗菌药物很难发挥治洽疗效果。因此,疫苗免疫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首选。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化疫苗是灭活苗,包括单价苗、联苗、多价苗等。我国最流行的3个血清是4型、5型和13型,但随着该病的发展其流行的血清型也发生着定的化。

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其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因此,做好猪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检测、选择对型的疫苗株,是防控该病的关键。一般母猪初免可在产前40天进行,产前20天进行加强免疫1次;经产母猪则可在产前30天免疫1次即可。在疫病的重灾区,仔猪也应进行免疫,一般仔猪的免疫可在出生后1周至1个月内进行初免,在首免1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1次。


农小二SN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本病属于明显条件性细菌,饲养环境不良时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应激诱因。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小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常见于5~8周龄的猪,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或以上。

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替米考星等对副猪嗜血杆菌病有敏感反应。但治疗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上述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隔4~8h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他猪进行预防。

该病的治疗效果不好,所以在猪场生产中,重在于预防。由于该病通常伴有支原体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科学的药物组合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保温和气温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风大迷人眼


副猪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养殖户可选用穿心莲、氟本尼考、恩诺沙星等药剂对病猪进行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注射3天,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一、预防方案

  1.减少应激

  在仔猪断奶时,把母猪赶走,让仔猪留在原圈饲养,不进行转圈,合群及并群工作。另外,用原来饲料拌温水喂猪,不要突然换料,可以采取3:7,5:5,7:3的比例进行换料工作。在料里加入黄芪多糖和维生素VC,做好仔猪保温工作!

  2.免疫工作

  免疫是最好的预防方式,应该及时注射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在母猪产前40天第一次注射疫苗,产前20天再注射一次。仔猪在2周龄第一次免疫,10天以后进行第二次。

  3.药物保健

  副猪属于阴性菌,大多数血清型的副猪猪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本尼考,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泰妙菌素等药物敏感。

  建议使用泰妙菌素100克,强力霉素250克,恩扶正解毒散200克。拌料饲喂断奶仔猪,连用一周!

  用穿心莲,氟本尼考,恩诺沙星三种注射液,分别注射也可以混合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天!另外,用以上保健药物拌料全群投喂,并全面进行消毒工作。

副猪嗜血杆菌: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淮河边70后


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常与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流感以及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本病2007--2008年曾在全国各地猪场发生流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过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环境下5-20分钟即可死亡,4℃仅存活7-l0天。但耐药性很强,许多抗生素对其无效。下面我从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综合防治3个方面进行分享。

诱发因素

一是饲养密度过大。这种情况下,猪舍内容易出现有害气体多、环境卫生状况差、温度低、湿度大等问题。天气突变、寒冷、潮湿等都可诱发本病,使病情加重并复杂化。

二是猪场使用霉变玉米。发霉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_2毒素等都能导致猪机体的免疫抑制。

三是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等在猪体内的存在,能破坏猪机体的免疫系统。比如,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可以破坏肺泡内不低于40%的巨噬细胞。

总之,本病的发生与猪群的免疫状态和机体抵抗力有直接关系。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易感性就会增强。

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0.5℃-42℃,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或苍白,眼睑皮下水肿,腕关节和跗关节肿胀、跛行、站立困难等症状。死前侧卧、共济失调、抽搐、四肢呈划水状,多于发病后2-5天死亡。妊娠母猪发病可见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公猪跛行,关节稍肿。

综合防控

首先,免疫最关键。

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疫苗免疫在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建议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推荐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半年接种 1次;后备母猪可在参加配种前进行 2次免疫,问隔时间为 3周,以后可在每胎产前 1个月免疫 1次;仔猪在2周龄首免,首免后3周进行二免。

认真做好蓝耳、猪瘟、圆环病毒、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工作。根据近年来发病情况看,副猪嗜血杆菌通常是作为继发病原伴随其他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所以要想控制好副猪嗜血杆菌,做好以上几种疫苗接种很重要。

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一是重视圈舍、环境消毒。圈舍、环境消毒可用如下方法:聚维酮碘 (威远金维康)1:1 000~1:2 000,复方戊二醛 1:400,苯扎溴铵 1:300,可交替使用,常规消毒3-5天1次,发病期间可 1天1次。目前非洲猪瘟凶猛,猪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注意各种用具、器械及饮水消毒。

二是进行精细化饲养管理。重中之重是给保育猪创造最佳生长环境,保持猪舍温暖、干燥,空气新鲜。温度是首要条件,理论上适宜温度为20-25℃,但在冬季时建议要高3-5℃,另外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温度多变,猪场要加强温度管理。保育舍相对湿度 50-60%比较适宜。保育猪的密度0.3-0.4m/头为宜,密度过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三是死磕消除应激因素。保育期间换料要有过渡,以免造成不食、腹泻、生长受阻、抵抗力下降。圈舍环境保持安静也很重要,同时可在饲料中增加抗应激添加剂减少应激。

发生疫情时要立即隔离病猪,以防病猪传染健康猪,同时做药敏试验,采取最敏感的药物对症治疗,无治疗价值的猪坚决淘汰。全面消毒,每日1次;控制人员与猪群的流动;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落实生产安全措施,防止疾病扩大传播。

目前,临床上单纯发生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例很少见,多种病毒混合感染而激发副猪嗜血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因此,治疗时面对多种病毒混合感染与多种细菌继发感染时一定要采取抗细菌、抗病毒、抗应激与提高免疫力同时并举,联合用药,才会有较好疗效。大群控制可以采用饲料加药的方式:妙立素150克+益观林1500克+扶正解毒散1000克+聚能星1000克,拌料1吨,连喂10-15天。


诸人猪事


望采纳[呲牙]

副猪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养殖户可选用穿心莲、氟本尼考、恩诺沙星等药剂对病猪进行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注射3天,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渔者老杨


1.全群健康未发病猪及时注射疫苗。

2.发病猪使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干扰素肌肉注射

3.全群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麻杏石甘+扶正解毒散拌料。


80后执业兽医


做好猪瘟、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的防疫,副猪就不会发病,病猪氟苯尼考肌注!


苏北人在宁夏


副猪嗜血杆菌,用头孢注射,如果发病的多,考虑混感圆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