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高跟鞋與歷史週期

路易十四的高跟鞋與歷史週期

1945年前往延安考察的黃炎培在與毛澤東的談話中首次提到了“歷史週期律”:

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週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因為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漸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有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之,沒有能跳出這個週期率。

這就是著名的“歷史週期律”。“歷史週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週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週而復始。在中國歷史上,則表現為王朝更替,因而又被稱“王朝週期律”,其背後的主要推手則是“貧富差距”。

一切上層建築的問題本質都不可避免地由底層經濟發展所決定。政治是經濟的複雜表現,同時通過組織形式反作用於經濟。“歷史週期律”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經濟的組織形式和生產要素決定的。

在經濟學領域,1925年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他在文中提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城可能存在3個長波,全程140年,包括兩個半長週期,平均每50—60年就有一次週期。這個假說被稱為“康波週期”。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探索,正如對科學、藝術的追索一樣,從未因為戰爭、瘟疫、意識形態等因素而終止。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研究學者不斷地向未知處摸索行進。

1636年5月15日,後金國汗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以是年為崇德元年;改國號金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定都瀋陽。清王朝正式進入向上通道,大明王朝已經進入歷史週期的最末端。

同年8月,來自英國屬東印度公司的6艘艦船在虎門與明軍展開炮戰,最終英國人佔領虎門炮臺,擄走35門大炮。英國人繼續開進廣州內河,遇阻退回虎門,氣急敗壞之下焚燬一個市鎮,並在集市上搶了30頭豬。此時的英國還不是日不落帝國,儘管在戰力上完勝明朝水師,卻也深知無力殖民,只能請荷蘭人從中斡旋,同意認錯,賠償2800兩白銀,而明朝同意其在廣州和澳門採辦所需物資後離開。

這場發生在遠東的小規模衝突,並沒有引起疲於應付李自成和清軍的明王朝的太多關注,遠在格林威治時間的斯圖亞特王朝也沒當回事兒。然而,斯圖亞特王朝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頭了。

正如康氏所指出:“經濟高漲使擴大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而長週期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挑起戰爭和革命。”隨著英國海外貿易的發展和原始資本的積累,英國的“王朝週期律”玩到盡頭,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引發了議會派與保皇黨之間的內戰。

同一時期,海峽對岸的歐洲大陸上戰亂頻仍,德意志被戰火荼毒、分崩離析,西班牙急速衰敗幾乎要土崩瓦解。波旁王朝即將在與哈布斯堡王朝之間“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中取得勝利,成為歐洲大陸的新霸主。

1643年5月14日,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去世。他5歲的兒子路易·迪厄多內·波旁(路易十四)登基,由母親攝政,但掌握實權的則是權臣馬紮然。馬紮然是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時也是攝政太后的情人。一直到1661年,這位自稱“太陽王”的年輕君主終於等到了把法國搞到頻臨破產的馬紮然去世,開始親政。

路易十四的高跟鞋與歷史週期

就在路易十四親政的這一年(1661年),一位遠遊東方的德國傳教士向臨終的順治皇帝建議,選擇因出過天花而具有免疫力的愛新覺羅·玄燁作為帝國的繼承人。

6歲的康熙登基了。和路易十四一樣,這位帝國的小皇帝還只是坐在太極殿裡的符號,實權由四大臣掌控。不同的是,這位被尊為“千古一帝”的君王少年老成,在權臣與皇權的較量中更勝一籌,14歲便開始親政。

路易十四親政(1661年)後通過克服貪汙、整頓機構,推行重商主義來提高稅收,改善法國岌岌可危的財政狀況。同時,通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的支出來促進商業的發展和貨幣流通,直到1675年達到收支平衡。

這位精力旺盛的君王為了防止宮女夜晚翻牆出去參加舞會,命令鞋匠為宮女定製了鞋跟加高走路會發生踢踏聲的鞋子。宮女們很快學會穿著高跟鞋翻牆和跳舞,使得高跟鞋在上流社會風行。於是,一向對自己身高不滿意的路易十四也穿起了高跟鞋,以使自己的身高與尊貴的地位相匹配。

這位文治武功的君王以其雄才大略使法蘭西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路易十四在位時間長達72年3月18天,是歐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獨立主權君主。在位期間,還向清朝派出使節。傳教士們帶來了渾天儀等30箱科學儀器,他們還參與繪製了中國史上第一份現代化的全國地圖《皇輿全覽圖》。

路易十四的高跟鞋與歷史週期

康熙皇帝在位時間61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如果沒有傳教士們帶來的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這個紀錄或許就不存在了。

饒是如此,封建王朝仍不能跳出“歷史週期律”的蠱。路易十四接手一個頻臨破產的法蘭西,苦心孤詣經營了半個世紀,留給繼承人的又是一個頻臨破產的法蘭西。

“歷史週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週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週而復始。

正如高跟鞋不能阻止宮女們翻牆,封建法蘭西也未能逃離“歷史週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路易十四自1661年親政伊始開始建造凡爾賽宮,將貴族變成了他宮廷的成員,解除了他們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以此削弱了貴族的力量。同時,連年不斷的戰爭導致財政飢渴,稅負加重。顯然,路易十四對芭蕾舞(先後出演21部芭蕾舞劇)的興趣遠大於預算平衡。1715年,路易十四死去,他留下了一個怎樣的法蘭西?

國家債務:20億

財政收入(年):1.45億

財政支出(年):1.42億 (未支付債務利息)

財政盈餘:300萬

國家債務差不多達到財政收入的14倍,每年要支付9000萬利息,而盈餘只有區區300萬。留給7歲小國王和攝政大臣的最棘手問題不是繼續法蘭西的榮光,而是如何從深重的債務危機中走出。要知道,卡佛海峽對岸的英國已經將米字旗插遍寰宇。


《西方列強與澳門的關係——葡萄牙東方海權的喪失》,黃鴻釗

《經濟生活中的長波》,康德拉季耶夫

《中外人士訪延紀實》,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法國通史》,呂一民

《逃不開的經濟週期——歷史、理論與投資現實》,拉斯·特維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