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吴素真《白蛇传》一

观吴素真《白蛇传》一

2014年6月30日

白蛇传说,版本颇多,情节较离奇的是儿时买攒的一本连环画,大致是说吕洞宾断桥卖汤圆,小的三文一个,大的一文三个,人皆称痴。许仙时三岁,父携游,洞宾观其颇具仙根,卖食其小汤圆。食后三日不化,父携往问之。洞宾于断桥上倒提许仙双脚,拍其背吐出汤圆,原是一枚仙丹。仙丹坠入西湖,被龟蛇二仙得见,蛇形游动机敏,抢而食之,成五百年大道,即白素珍。龟形不得,怀害在心。逾十八年,白蛇得化人形,欲报许仙吐丹之恩,观音点化其清明日断桥厅,其人在最高处、又在最低处。素真往寻,于丐处救赎一青蛇,化仆随之。素珍寻恩人不得,踌躇时见一少年攀树观景,人在高处,影落低处,遂悟,自荐为妇。后文如常。结时有小青与法海大战,法海不敌,逃入蟹腹避之,今时拨蟹亦可见。
高中时,还曾在艺新剧院看过一出《白蛇全传》,自贬凡始,游湖、红楼、施药、端午、盗草、金山、断桥、压塔、倒塔,一出戏看下来,倒也绕有趣味,剧情及唱腔也多有可圈点处,只是断桥一折一带而过,很有些单薄。之于影视,较喜欢昆曲与川剧。
豫剧自不必说,家乡戏嘛,耳熟能详,常派的断桥更是滚瓜烂熟。除此之外,关灵凤与张桂花二位名家的唱段也颇为震憾,尤其是张桂花老师的“西湖山水还依旧”,听来竟极有些王二顺的风范,旦行生腔,词曲相得益彰,缠绵悱恻比越剧竟有过之,祥符调演员可以将豫西调演绎若此,实令我叹为观至。其次是王海玲的《金山寺》,古朴端庄,哭告极其婉转,很有些崔兰田大师的影子,抑或是毛兰花先生的唱法也未可知。南阳县的徐德敏版本用的则是田汉剧本,《游湖》一场印象深刻。王敬先老师的《断桥》唱腔新颖,但由于嗓音失润,甚感惋惜。5月17日,吴素真女士《白蛇传》首演于省儿童剧院,出于对陈派艺术的热爱,决定赴郑一观。由于对近些年来豫剧舞台上哗众取宠,歌曲化、话剧化、小品化的厌烦,几乎不进剧院,这次前往,也权当对陈派艺术的支持,权做观瞻,得失不敢过多计较,期望值没有打的太高。


趋车至文化路北段,郑州一如既往的在修路,好象在铺设什么管道,仅半幅通行,至农业路口时,已足足走了一个小时,龟行,真是龟行,只好将车扔在农业路口,步行至儿童剧院,已时近七点。从朋友那儿拿了票,最好的位置,真好。票好,朋友也好,不言谢了。这时有人走过来问我有没有多余的票,看来票卖的不错,听朋友说200元的票已销售一空。省内来的观众就不说了,还有从北京和南京赶来观看演出的。待我吃了饭再回来,票已售磬。时间还早,在剧院门口闲站,看到陈素真大师的家人,以及许多知名的戏曲演员也来看戏,据说都是自费买票。很荣幸,经朋友介绍,王凯骢先生(陈老五子)特赠我一本《陈素真画传》,画册包装精致,色泽艳丽,使人爱不释手。开戏前,月阳致了开幕词,预祝演出成功。大幕拉开,我回头看时,整个剧场已座无虚席。
水佩风裳御清圆,雨桥湿舟两嫣然。
最是西子堪销酒,恰见璧人画中游。
题记《游湖失智》
大幕徐开,乐声悠扬,小青翩然上场,神彩奕奕、衣妆潇洒,使人眼前一亮。小栽板夹带着水声风韵,吴素真幕内起腔,一句“驾黛云——”未歇,上场就是一个碰头彩:一是起腔前音乐造氛好,水声响动,风声颤颤,乐感极强,有新意而不显造作、不失豫剧本色;二是板式好,跳跃度高,可充分体现人物愉乐情感,也符合陈派的唱腔特色;三是吴素真音色好,嗓音纯正甘甜;四是用上了陈派的小波颤音,一下子拉近了与陈派戏迷的情感;四是扮戏整齐,身段婀娜。这个碰头彩确是来的当仁不让,确是好!

随后转慢板至“白素贞爱上这云蒸霞蔚——”唱腔倒也生动自然,唱词稍显生硬,把“爱上这”改为“何曾见”就含蓄些。至“美江南”三字的唱腔有些过火,后面都还好,尤其是“涎玉沫珠”两句极是好听。“山水相依如画卷”若在字幕上打成“入画卷”更有诗意。至“保叔塔高耸直入”一句时,不妨把“直”字低唱,单高唱一个“入”字,可避免唱腔硬直,效果会好些。其后“青云端”的“云”字,“似怯春寒”的“寒”字,都极有牛淑贤老师的韵味,在此一赞。
总之,做为《白蛇传》的首个唱段,吴素真老师发挥的还是很到位的,现场效果也非常好,可说是老曲新声同在,老词新句并存,二者的揉合多有可称道处。
之后还有几句对白,道的抑扬顿挫,甚是好听,接后还有几句唱,唱词大致与京剧一样,唱法却不记得了。这时小青远远望见许仙,白娘子亦一见生情,正是这一时失智,改变了白娘子的命运,所以,如何做足这“一见之戏”,是很要下些功夫的,争取通过程式把人物刻画得再细腻一些,面部表情要做足、身段要到位,要惊、要痴,然后是要喜、要羞,这四个层次的表情是一定要有的,甚至适当的夸张一些,都不为过。可借鉴一下陈老在《洛阳桥:望会》中巧遇花云的演法,但幅度要比《洛阳桥》大一些。因为《望会》是望罢即走,更强调一见生情,戏份也放在后面的《思云》。而《游湖》的戏份就在当下,现在不做,后面就没机会了。另外,陈大师的眼神运用是出神入化的,在《宇宙锋》中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的配合使用,把赵艳容惊诧郁愤的情感表达的入木三分,她未惊,观众先惊,她未怒,观众先怒,她未怨观众先怨,她未恼观众先恼,可说陈大师把观众控制的是死死的。做为大青衣,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底。戏做完,要让观众留下“游湖乍见惊且喜”的印象,才算戏份足了。

这时天气突变,主仆柳下避雨,二人水袖上翻于脑后,相依柳下,定格,造形很有些意思。
杨历明的许仙演的不错,唱念温文尔雅,殷殷让伞给柳下的白娘子,白娘子自然要推让一番,这时,梢翁起腔:“湖边买的一壶酒”。这唱一来嗓音有些纤细,不够沧桑,二来行腔太过细腻,不够大气,梢翁的感觉没出来。这稍翁是个画龙点睛的人物,“戏眼”是要凭他点破的,他的演和唱很重要。其表演应在知与不知之间,出戏与入戏之间,演员和观众之间,与情节似有关又无关之间,若达到这个效果,这个梢翁的戏份才算够了。
上下船的身段很到位,风雨同舟、三人推伞的情节可再完善。推伞演的好不好,要看小青。杜永青演的活泼俏丽,有看点,在细腻上可再下些功夫,要突出小青查颜观色的机警劲,要生动。
接下来是白蛇问询,我窃以为这段唱是不是可以照搬《春秋配:问君子》,原唱我记不得了,但当时现场确是想起了这段唱。既然打了陈戏的招牌,便照搬又何妨?当日现场,只要有地道的陈腔出现,必定有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老腔还是很有市场的,既如此,为什么不搬来试试哪。再下来便是尾声“问伞”,这个句号画的非常圆满,许仙、小青二人问答爽利,收场效果不错。

游湖一场戏,最大的成功在于三人的配合,可说是天衣无缝。吴素真表演稳重大方,杜永真和杨历明配的准确到位。若说总体上的缺陷,就是京剧影子太重,不是说不好,总觉的有些别扭,想来就象用程派身段演《醉酒》似的,有些怪怪的。我一直以为,陈素真的表演是完全可以与京剧四大名旦来媲美的,其表演绝不在梅程之下,我曾经在谈《宇宙锋》中把陈老的表演比喻成“秋夜雨”——绵凉且爽利 ,其表演夸张不失准确,细腻不失大方,其《宇宙锋》的成就是超越京剧的。但陈派表演的传承甚至比唱腔更令人遗憾,新排《白蛇传》在表演层面无从参考,这可能是造成舞台上出现京剧影子的重要原因。既便如此,我仍然热切的希望,做为陈派弟子,宁可演不好,也要刻意的通过学习和煅练去做尝试,这样才会有提高,才会离陈派越来越近。陈老和吴碧波老师的影碟以及牛淑贤老师的言传身教,对表演应该都有很大的帮助。千万不要放弃表演上的磨练,尤其不要照扳其他流派的身段,一但形成习惯,恐怕就很难改过了。陈派的身段一定要用,学多少用多少。

此文系陈派资深戏迷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