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你是用哪種方式解惑自己,而走出困境的?

玖玥影媒


往往想走出無奈就要面對內心的自己,別讓慾望和情緒控制了自己的身體,如果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了那麼萬事萬物都是美好的經歷,人活不出自己的價值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糾纏著自己,導致你消耗大量的精力!不要讓生活中的物質和社會的慣性影響了自己,不防問問自己70歲後的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活中是非都是來自自己的潛意識導致,因果關係!要學會保持心靜,認真對待每天每一時刻。世界沒有人會在乎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在乎你!



鄉村大塊頭


反正都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先設法吃好睡好,養足精神再說。冷靜下來你會發現事情並不那麼糟,先跟自己講和,此時再來怪責、懊惱其實沒什麼用。然後往有利的方向想,試著尋找助力並剋制情緒。只要你能沉得住氣,時間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真實不虛!


青蔥光明草


看什麼“變故”,解惑的方法自然不同,走出困境之步驟也會不同。有些“變故”是可逆轉,有些“變故”無法逆轉。

同樣一種的“變故”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體魄;不同教養;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社交圈;不同人際關係;……等等不同因素均有不同的方式解惑自己並走出困境的。所以,個人解惑之法他人效之不一定能夠有成效,也有可能束縛之因。


遠方亮劍


根據伯納諾教授的看法,“心裡彈性”的動力可能來自大腦激素反應、基因以及行為方式的共同作用,以保證一種情緒上的平衡狀態。它不僅幫助我們在人生的變故、創傷面前不至於崩潰,在好的經驗上也一樣,比如一頓美好的午餐,贏得一場球賽,被老闆表揚,都不會持續太久——可能因為人是天生的憂患動物,在愉快的經驗中沉浸太久,會鈍化識別新的危險的能力。 不久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喬治·伯納諾教授在美國《新聞週刊》上發表了文章《一個國家能承受多少》,其中提到日本人應對災難的奇異心理狀態。 日本的確很特別。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經歷過核毀滅的恐怖,並存活下來的國家。根據美國隨軍記者喬治·維勒的回憶,長崎原子彈爆炸不到一個月,就有火車帶來了返鄉的倖存者。他們兩手空空回到滿目瘡痍的城市,找出原來的家所在的位置,種上植物,重新開始生活。 其實,並非只有日本人如此。汶川地震後兩天,剛剛安頓下的帳篷邊上,就已有人擺起了麻將桌。智利、阿根廷、墨西哥都曾在地震的廢墟上舉辦過世界盃。 “當變故發生時——天災、親人去世、恐怖襲擊、流行病爆發,大部分人最初都會體驗到一種深刻的震驚和迷惑。他們會暫時出現創傷的反應,比如睡眠困難、噩夢、抑鬱、記憶閃回等。但1個月之後,倖存者的創傷反應會慢慢減少,到6個月之後,除了極少數仍被負面情緒嚴重困擾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恢復到正常的身心狀態。”伯納諾教授說。 這就是“心理彈性”,伯納諾教授研究了一輩子的課題。這是一個借自物理學的概念——某些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形,當外力撤除後,便能恢復原狀。人的心理也一樣,在遇到變故或逆境時,最常見的反應不是被擊垮,而是迅速恢復,通常不超過幾個月就能重新回到正常軌道。 彈性:一套心理免疫系統 伯納諾教授將“心理彈性”比喻成一種精神上的免疫系統。它與身體免疫系統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二者都是急性系統,專門為短期、即時的威脅而設計,身體免疫系統應對的是突然入侵的細菌、毒素,而心理免疫系統應對的則是突如其來的心理壓力及其所造成的情緒反應,如恐懼、焦慮、悲傷。 作為進化的設計,心理彈性在應對短期壓力時最為強大。比如,當遭遇地震之類的天災,生命面臨危險時,我們大腦中最原始的區域被激活,我們不可抑制地感受到恐懼和壓力。於是,我們驚恐、戰鬥、逃跑或者麻木。這些都是本能反應,能有效地幫助我們動員身體和心理的防禦機制,以最高的效率處理眼前的危險。災難倖存者在早期常常有噩夢與閃回,無法入睡,容易驚醒,這些類似創傷的反應在短期內也是有適應性功能的,是身體預警的本能,逼迫你思考發生了什麼,並從災難中學習。 這樣的應激反應可能持續幾分鐘、幾小時,或者幾天,但一旦災難過去,心理彈性就會開始起作用——大腦中一系列化學元素(比如神經肽Y能抵消大腦多個區域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效果,脫氫表雄酮DHEA能抵消壓力激素皮質醇的效果)會逐漸抵消恐懼引發的壓力。所以,即使像汶川地震這樣的大災難,大多數倖存者也並不會留下多麼嚴重的心理創傷。 但是,在長期壓力面前,心理免疫系統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日常的挫折與損耗,激發的不是恐懼,而是抑鬱。在一個高壓的社會里,你買不起房子,付不起房租,拿不到好成績,或者找不到好工作,都會導致你的大腦經常性地警鈴大作,壓力激素持續噴湧,傷害海馬迴和杏核體(記憶與情緒相關)的神經細胞,你同時在身體和情感上受到傷害。所以,比起突如其來的天災,長期累積的心理壓力更可能讓一個人精神崩潰。絕大部分自殺的根源都是抑鬱。 當你痛失所愛:悲傷的另一面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的確有一種死法叫心碎而死——失去所愛之人,會增加患心臟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險。 “喪親也是一種壓力反應,同樣伴隨著激烈的身心變化,不過它激發的主導情緒是悲傷,其中可能還夾雜著憤怒、羞愧,視喪親者的不同經歷而定。”伯納諾教授告訴記者。 “與恐懼或抑鬱不同,悲傷的進化意義在於,在失去一個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之後,你的心智必須適應他已不在的現實。悲傷將你的注意力暫時由外部世界轉到內心,讓你專注於理解和接受這個事實,重新校準對生活的期待,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 一直以來,親人去世都被認為是最慘痛的一種變故,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根據弗洛伊德的“哀悼工作”假設,喪親者必須從已經逝去的人身上收回自己的情感能量,才能重新恢復身心平衡狀態。而這種“收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漫長而痛苦的過程。瑞士神經科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則將這個過程分為標準的5個階段:否認、生氣、磋商、沮喪到接受。她認為,面對死亡,無論即將死去的人,還是將要失去的人,都會經歷這五種情緒變化。 雖然沒有任何數據和實證的支持,這些理論卻在西方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五階段論”幾乎成了一種標準化的哀悼方式。一個人在失去親人後如果不經歷這幾個階段,比如葬禮上不流一滴眼淚的寡婦、妻子去世不久就跑去看球賽的男人,或者失去了父母還在玩遊戲的孤兒,顯然都是在逃避問題,都應該抓去看心理醫生。 作為一名行為心理學家,伯納諾教授將自己學術生涯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收集數據和做實驗上,以測量和分析不同的人對變故或逆境的不同反應。他調查過“9·11”之後的紐約人、“非典”之後的香港人、汶川地震後的四川人民、剛動過乳腺癌手術的人、性暴力的受害者,以及剛剛痛失所愛的人,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儘管人們反應各異,但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是有自然彈性的,而這種彈性足以幫助我們應付生命中絕大多數的變故。比如,當親人去世時,“心理彈性”的表現形式就有很多,有人傾訴痛苦,有人壓抑悲傷,有人理想化死去的親人,有人繼續跟死去的人說話,有人自我膨脹,也有人將悲傷轉化為對醫生的憤怒,但很少人真的一直沉溺在悲傷裡不能自拔。 悲傷的另一面 伯納諾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記錄和分析一批剛剛喪偶的寡婦在談論去世的丈夫時的面部表情,觀察她們能否表現出真正快樂的笑。結果發現,這些人的表情並非一味的愁苦悲傷,而是與正常人一樣,在悲傷、憤怒和快樂之間轉換。 在《悲傷的另一面》中,他寫道:“哀悼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而不是一種持久的狀態。從時間線上來看,它更像是波浪的起伏。它會在一段時間內主宰你的情緒,然後漸漸退去,然後再次捲土重來,再慢慢退去,直至最後停止。這種情緒的搖擺,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減輕失去親人所造成的壓力,另外也為朋友的撫慰提供了空間——人願意安慰悲傷的人,卻無法忍受嚴重抑鬱的人。” 80%的人都能自行從失去親人的悲傷中恢復過來。一旦哀悼結束,你將更容易回憶起那些關於逝去的親人的美好回憶。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悲傷的結束,並非關係的終結,而是關係的重建。就像C.S.路易斯在回憶錄中描述妻子去世後的心情:“當我還在悲痛中時,我失去了她,因為無法好好回憶她。直到我從悲哀中復原,我又重新找到了她。” 心理彈性的變量 一般來說,人們認為,在人生變故和逆境面前,善於表達和傾訴是最健康的應對方式,而壓抑自己的情緒則被認為是病態的表現。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方關於心理治療的理論,大都建立在人性脆弱的假設之上。 所以,每當有災難發生,經常有心理專家跑到現場,為倖存者提供所謂“緊急事件應激晤談”。他們要求倖存者回憶災難發生的經過,並談論自己的感受。這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能幫助受害者疏洩情感,儘快康復。但過去15年來,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這種晤談經常是有害無益的。比如在小組會談中,一個人的恐慌可能感染到其他人。2004年印尼海嘯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出警告,要求心理專家不要盲目到災區提供心理治療。 弗洛伊德曾將“壓抑”定義為“將注意力從不愉快的事情上轉移開”。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壓抑和逃避也可以是一種應對壓力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災難剛過,滿目廢墟,到處是需要幫助的人,這種時候適應性的應對方式不是嚎啕大哭,或者向人傾訴痛苦,而是壓制自己的情緒,冷靜觀察和理解形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色列的心理學家曾經跟蹤3家醫院116位心臟病人,發現逃避型病人(拒絕談論自己的病情)的康復情況比表達型病人(高度焦慮、隨時在談論自己的病情和感受)要好得多。 “真正心理彈性最強的,是那種懂得何時應該表達和傾訴,何時應該保持沉默與忍耐的人。”伯納諾教授告訴記者,“但如何分辨二者之間的差異,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弄清楚的問題。” 除了個體應對方式之外,影響“心理彈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社會能力、經濟背景、個性品質、自我觀念等,這些都屬於內部因素,而外部因素則主要指社會支持網絡——能在你遭遇困境時伸出援手的人。對災難倖存者來說,最艱難的一點往往是很多親人和朋友在災難中喪生,使他們的社會支持網絡陷於崩塌。 此外,不同的文化中也包含了不同的彈性資源。在西方人的文化裡,親人去世後,你必須放下,才能繼續前行。而在中國,人們仍然保持與死者的關係。兩種哀悼文化,說不上哪種更健康,或者更具彈性,關鍵看它是否得到各自文化的支持。90年代中期,伯納諾教授在中國做關於喪親的研究時,曾學中國人的喪葬儀式,為自己去世多年的父親燒了紙錢,當時覺得心下十分寬慰,但當他回到美國,打算如法炮製時,卻覺得無比荒謬,周圍人都覺得他腦子出了問題。“一種儀式必須得到其所在的文化的尊重和支持,才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財經老叨


變故無非就是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工作生活及愛情婚姻的的挫折。

其實人本身就是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自生到死,每個人面臨著或很多的變故,但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無非迴避。

遇到變故,首先是人們平常所說的想得開。但說說容易,做到卻不簡單,因為每個人的思想鏡界,文化修養,意志忍耐力不同。我認為重要的是一定學會先去釋放情緒,先疏後賭,然後再冷靜理智地解決自己的困惑。這樣效果更好。剛開始,你讓誰想得開,那是神仙,很少人能夠做到。

其次學會轉移注意力。心理學常用的一種方式,或走出去,或旅遊,或看看電影,或唱唱歌,或與朋友去交流,或參加體育運動等等,也就是說學會“忘記療法”,逐漸淡忘,而不是一下子。

再次是多用對比的方式解惑。多想想還有很多人不如自己,還有很多人比自己遭遇更差。心理上提升自己的“優勢。這裡不是讓你比境況好的人,而是往下比較。

每個人解惑的方式及時間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世界觀不同,認知不同,但解惑的方式是相同——積極地去解惑,而不是消極地讓悲觀失望的情緒折磨自己,也就是說主動去做,不是被動去等。


此外,平常多接觸一下人生,多看看電影電視劇,多看看歷史方面的書,多更關心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懂的多了,你的世界就大了,否則,我們的心就會變小,變窄,遇到事情就不會偏執而變通地生存!


盤古論市


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少不了一些突如其來的,或者是我們感覺到非常意外的事情發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就本身就生活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層面裡面,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必須要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或者是層面進行接觸,既然家足了,那肯定就有很多的,我們本來沒有想到的事情要發生,這個也是很難免的事情。因為社會要發展,有很多的事情也是採取優勝略汰,這是一個非常遵循,這是一個遵循一種發展規律,或者是某種環境,或者是某種慾望所產生的結果,因為社會的發展和規律,不以為我們自己的想象而發展。


二、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問題,那我我們要採取什麼方式呢?在這裡我們就要冷靜,再冷靜不管它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是突如其來,都跟我們的預想預料是沒有關係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比必須要要進行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應對於突然發生的事情,要有清醒的頭腦,不可可莽撞的做出論斷,或者是做法,必定要開動我們自己的大腦進行分析,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結果進行,或者是彌補,或者是面對,我們人生中的目標是要往前行走的,不能因為一時的這些結果讓我們茫然,突如其來的事情,讓我感覺到束手無策特別是我們的心態和格局,要有一定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當我們有一腔正能量,讓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也就會有禮有節。每一次困難也好,每一次喜悅也好,突如其來,我們只能去面對於現實,還有一顆正能量的心,去處理好這些問題。


三、當突如其來的事情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那我我們採取什麼方法來應對這些問題呢?,我個人覺得必須要有一個正負對比法進行詳細的分析,正的方面我們列出來很多理由
,你就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把所有的正方理由全部羅列出來。在開動我們的腦筋,把負面的理由也羅列出來,最後做出對比,哪一方勝或者是理由多。就像哪一個方向做出決定。當然,這個方法要保證我們的頭腦在絕對清醒,絕對冷靜,的情況下進行。要全面地對事物的發展有一個瞭解,要清醒地記住任何事情,不以我們個人的意願為轉移的,必須要承認事實,正確面對要有一種唯物主義的思想,這種方法也是為了幫助我們正確的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而做出的下一步做法。

四、最後呢,我們要談一下,我們必須要有這種心態,我們既然做出了很多的分析,但是這些分析給我們的心態很有關係,為了證明我們在某種心態,或者是鑽了牛角,我們可以跟身邊最要好的朋友進行深入的交談,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這是包括我們突如其來的事件,有關的專家,進行深入的探討,因為專家一般來說都比較有經驗,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我們借用別人的腦子,給我們從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些這個問題怎麼樣去解決?幫我們,做出對事件更深一步的認識,有一句話叫,“旁觀者清”我們就聽聽從不的不同角度的看法或者意見。幫助我們來,對事情作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我以上的回答完畢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給我留言,進行相互的探討學習。


書法鏡子老宋


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是這樣,遇到難事,就覺得我自己怎麼這麼倒黴,為什麼別人都過得那麼好,就我這麼倒黴,我活著有什麼意思,特別抑鬱。但是我結婚了之後,遇到我樂觀的婆婆和老公,上班經歷的事情多了,漸漸的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難事,只是你不是他們,你不知道而已。堅強的人,努力客服,總會收穫成功,所以加油,一切都會過去的。而且,多虧你現在還小,經歷這些事,以後還有很多成功的成本,其實現在最鬧心的應該是你的父母,但是他們也努力生活。就像有個故事,有個七樓的人跳樓自殺,發現六樓的平時恩愛的夫妻在痛哭,發現五樓的富豪再痛苦,等等,生活就是這樣,很痛苦,但也很快樂,所以,加油,一切會過去的


吃包辣條來冷靜


笑容掛在臉上

心裡藏著淚水

我不會說累

因為我自己面對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不管是謊言還是善意

都希望一個人悄悄的扛起

我沒有太多的錢財

我只有努力的精神

我的手會幫忙,我的腦能思考

我無需羨慕別人,我只崇拜自己

把能忍的痛忍下,把能熬的苦嚥下

我一個人,和很多人一樣

不敢說累,不敢停下

別人的風光我看在眼裡

別人的幸福我不會妒忌

因為他們也有淚水

他們也會哭泣

我只想盡自己的力量

給自己信心

不服輸,要有資本

若想贏,別怕受罪

我累了也想有個人疼

我困了也想多睡一會

可是我沒有成就不敢休息

我沒有背景不敢傲氣

誰都想大富大貴

誰不想一帆風順

我只是個普通人

像沒有傘的孩子一樣

只能奔跑,不能停息

不敢哭泣,因為沒人理會

不敢說累,因為沒人安慰

腰裡沒存款,手裡沒股份

有的只是偽裝堅強的心和不敢流出的淚

家人為我操心,同伴為我擔心

我不得不勇敢上陣

用自己的汗水當淚水

揮灑出去,擦乾以後

我就是最堅強的人

就算在路上也會有受傷

也要忍一忍

雨後彩虹不只是說說而已

自己面對所有的孤獨和坎坷

再累也要靠自己支撐

人們都喜歡堅強的自己




瀟氵西人生V1


無論是怎樣的變化,既然已經發生了就只能接受。可以採取的做法就是,如何從現狀開始尋求最有利的突破,把自己放到0位,重新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