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破解臭氧污染“瓶颈”组合拳

近几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现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但臭氧污染却出现逐年攀升趋势,且呈现早发多发频发的特点,我市因臭氧污染而损失的优良天数年均达到74天以上,部分县市区高达90余天,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市空气质量改善、提升优良天数的主要“瓶颈”。

为切实提高臭氧污染防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战疫”与“战污”的双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和PM2.5专家组建议,借鉴秋冬防大气污染防治经验,2020年我市坚持“以防保控、以治保控、以管保控”的臭氧污染防治思路,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强力推进,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号召全民参与,打响臭氧污染防控组合拳,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十三五”收官目标奠定基础。

我市充分借鉴秋冬防期间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经验,针对夏秋季臭氧污染易发时段,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防控,开展全方位、靶向性、精细化管理,形成全民共治的理念,打造群防众控的态势,共同攻坚,力克“臭氧”。

尽管目前臭氧污染管控仍存在机理多变、气象条件影响大、区域控制困难的问题,但大量人为臭氧前体物排放仍是臭氧污染的主因。结合我市臭氧污染以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特点,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持续推进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一体化治理工作,实现VOCs与氮氧化物协同治理,PM2.5与臭氧双减双控。

我市以空气改善为目标,各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多种污染源法制监管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逐渐完善,重点行业及治理举措不断强化,特别是最近下发的《廊坊市2020年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对臭前体物的控制排放。

全市各地、各部门在不断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新特点,努力实现由过去的粗放式管控向精准化管控转变,由被动性治理向积极主动性治理转变,由常规化管控向科学化管控转变,进一步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强力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时,为有效破解我市臭氧污染困局,市大气办近日将印发实施《关于做好臭氧污染防控提升优良天数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廊坊市臭氧污染管控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管控措施,以有效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完成臭氧浓度不高于196微克/立方米,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数不高于70天的目标。

此外,为指导全市“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有效开展臭氧污染防控,针对廊坊市臭氧前体物来源广泛、臭氧污染成因复杂的情况,借鉴国内臭氧相关控制法规和技术途径,延续我市过去一些有效的方法措施,PM2.5专家组也将向社会制定印发《2020年廊坊市臭氧污染防控操作指南》,从治理标准、治理路径及防控措施方面对涉及生产源、生活源、生态源的43项防控举措进行了明确、细化,力求从监测、预报、信息发布和落实办法等多方面指导各项管控措施落实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