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居正后期会被清算?

天涯5486323


张居正生前达到了人臣巅峰,有人恭维他,称他为宰相,他反而不高兴,说自己是摄政。摄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个例子,说起摄政王,大家可能更多会想到的是多尔衮。多尔衮名为摄政王,实际上和皇帝没有啥区别。张居正生前的地位和这个差不多,万历是坐着的皇帝,他是站着的皇帝。


自古权臣难以善终,霍光、鳌拜,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张居正不单是权臣,还是个改革家。说起改革家,大家又会想到商鞅了吧。张居正注定了难有一个好下场。

权臣或许还能全身而退,但改革家很慢功成身退。张居正所处的明代时期,正是由盛而衰的时期。年轻时候的张居正,在当时的帝都北京亲眼见到了蒙古人俺答率军围城,而明朝政府怯弱,任由俺答手下的军队在北京城外任意烧杀劫掠的人间惨剧。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居正决意振兴这个日益腐朽的王朝。


大明王朝在嘉靖时期,是一个到处长满了毒瘤的巨人。张居正却决心铲除这些毒瘤。因此,
在张居正掌权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实施。


为了缓解百姓负担,增加国家收入,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将实物地租改成了货币地租,这样地方官员贪污的余地变少了。这样,天下的地方官员怨恨他。

为了加快行政效率,张居正推行“考核法”,对官员工作进行监督。这样就得罪了天下官员。

为了约束藩王,张居正整垮了辽王。这就得罪了藩王。

为了增加财政,张居正在天下清丈土地。得罪了天下的地主。

为了增强军队实力,张居正力挺戚继光等人。又得罪了一批混吃等死的将领。

张居正手握天下大权十年,小皇帝万历怎么可能开心的起来。


许多人都公认张居正为明朝续命了七十年。而张居正本人最后几乎身死族灭。以一人之力,抗衡天下数十年。张居正的命运早已注定好了。


麻辣唐僧


清算张居正不是冲着张居正,是冲着他那个新法。

秦惠文王车裂了商鞅,但是却把商君之法完整的继承和实行下来。万历清算张居正,把他的新法全盘废除了。

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第一是万历清算张居正,李太后一言不发完全默许;第二是清算张居正的消息传来,他家乡湖北荆州的地方官积极行动起来,把张居正府邸团团围住,不让任何人出入,等到抄家的圣旨到了,他家里已经饿死数人了。

抄家一共抄出白银十万两,真是不好意思。堂堂国家首辅,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被描述为天下第一的贪官,家里才这么一点钱。相比之下,严嵩家里抄出白银两百万两呢,就甭说和大人了。

看看朝野对张居正的指责,什么贪淫好色养无数侍妾,吃春药爆阳而死,挖地道私通李太后寝宫,“黑心宰相上龙床”,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儿子中状元中榜眼,贪恋权位不去丁忧什么的,都是私德问题。没有一句指责张居正的新政有问题。既然如此,清算了张居正以后,何以将他的新政都废除了呢?这实在让人怀疑,所有这些指责不管是真是假,都只是手段,醉翁之意不在酒。

张居正的改革侵害了权贵阶级的利益,他们不敢正面对抗,就在背后传谣言陷害张居正,以达到他们废除新政的目的。这些史料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上不了台面的。

万历清算张居正,是他亲政以后在政治上做的第一件事。他不仅仅把他的老师打倒批臭,更是全面破坏了一切拯救帝国的努力。

明实亡于万历,其言不虚也。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张居正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政治家、首辅,没有之一。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在万历年间任内阁首辅十年,政绩卓著。张居正死后,其个人和改革措施逐渐遭到政敌和万历皇帝反对,并遭到清算,生前荣誉被褫夺,家产被抄,死后被戮尸,家人收到牵连,长子愤而自尽。其被清算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担任帝师和首辅期间,对年幼的万历皇帝读书学习过于严厉,在皇帝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为皇帝所不喜欢,为日后被清算埋下伏笔。

二是担任首辅独揽大权时间过长。待皇帝成年后,虽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也曾向皇帝和李太后上书请求隐退,但由于李太后坚持不许,被迫在首辅的位置上继续干下去,使得急于亲政的万历帝深感失望。

三是在任期间力推改革,大大得罪了官僚集团和切身利益受损的大地主阶层。张居正为扭转国家财政收入不足的颓势,力推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出大量被大地主们侵吞的土地,增加了国家税收;推行“一条鞭法”,允许农民以银两代替实物纳税,减轻了农民的税负,打击了在实物纳税过程中舞弊克扣的各级官吏的不法利益。

四是政敌不满张居正独揽大权,以张四维为代表的政敌在张居正死后极力抹黑攻击他,并利用皇帝对张居正积聚已久的不满情绪,借机提出清算。

五是张居正本人生活奢靡,好排场,确有贪腐行迹,落人口实。张居正好排场,回荆州老家探亲乘坐36人抬大轿,排场惊人。生活奢侈,家财富足。

总的来看,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深深地得罪了皇帝,死后无人可以压制皇帝,使得对张居正新仇旧恨一起来,这才遭此厄运。


沧海拾遗录


张居正的改革只是客观上暂时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一条鞭法”使失地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促进城市手工业的发展,白银的大量流通又有利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的成长。

但是这一切不过是大明帝国的夕阳余晖,张居正的改革无法改变腐朽的政治体制和生产关系。大明王朝从强转弱的态势是任何人在原有框架下,再怎么变革都无法扭转的。

也正因由此,他的改革没有形成一股稳定的政治势力,不可能产生长效机制,单凭他一人长袖善舞。在张居正的背后是他笼络的内廷,有皇帝,有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他扫除一切反对派的力量,实际是有皇权替他背书而已,并不是张居正本人所具有的绝对权威。一旦皇权的光芒不再惠及,张居正和他的新政势必将皮毛不存。

历代改革者的目的无可厚非,但都会触及传统既得利益者,张居正也不例外。一条鞭法,清丈土地得罪了占有大量土地的官僚士绅,考成法使许多没有才干只有“路子”的官员升官无望,裁减冗官又砸掉不少人的饭碗,使得朝野怨声载道。

内阁辅臣大学士没有太监的支持,就没办法上达天听安然执政,明中后期这种情况特别严重。没有冯保的支持,张居正无法在政坛纵横驰骋,实现不了他的政见,迎合了冯保,作为士大夫会被人议论不堪,况且冯保贪污纳贿必定染及自张居正身。

这种汹汹然的非议如同洪水一般暂时被“堤坝”抵挡,这个“堤坝”就是张居正想方设法与之达成共同认知和利益的内庭势力,什么时候“堤坝”溃决,那么张居正眨眼间将淹没其中。

张居正在,官员包括皇帝都能低眉认可,他一去世,官员对他积年累月的仇视,皇帝对他逆反的心理和亲政的冲动,如同狂风暴雨般砸向他的一切,摧毁与之并存的“堤坝”。 张居正被清算的突破口应是从司礼监太监冯保开始,冯保首当其冲被抄家,张居正也很快祸发身后累及子孙,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张居正身为帝师、首辅大臣。

虽然劳苦功高,但也倨功自傲。

尤如警察嫖娼、交警酒后驾车、纪检受贿……

对别人严格要求,自身却不检点。

在倒台后,对其不满的皇帝大臣立刻要求对其清算。

不过话说回来张居正算运气好的了。

生前就被清算,死很惨的大有人在。


难得浮生闲半日


张居正是彪炳史册的大政治家、改革家,作为明神宗朝的内阁首辅、帝师,他对明后期的政治局势影响巨大。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生前权势熏天的人物,其卒后却受到了清算。分析清算张居正运动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生前的严加管束和冒犯深感不满和厌弃。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同时担任年纪尚小的万历皇帝的老师。据史书记载,张居正在教授万历皇帝时,常严厉训斥小皇帝。以致于万历从小就就怕张居正。最重要的是,张居正的存在,阻碍了万历的亲政,使他无法乾纲独断,树立自己的权威。 二是继任阁臣对张居正及其势力的不满。自首辅制形成后,首辅为了避免地位与权力的旁落,往往对其他阁臣进行严格控制。张居正也不例外。在其任首辅期间,动辄严厉打压其他阁臣,如吕调阳、张四维等。这自然引起张四维等人的忌恨。至张居正卒后,张四维在万历皇帝的支持下接任首辅之位,为巩固其首辅之位,张四维必然要清除张居正的旧势力。 三是部分官员因不满张居正所推行的改革而反对张居正。例如张居正推出的“考成法”规定了政府各部门间层层监督, 对具体事务进行注销、查考,事专责成,使官员不得不勤于政事。 这本利于改变当时政务拖沓推诿、政令难以真正实行的弊病,但却为那些习惯于因循姑息、苟安于位的官员所深感不满。又如张居正对驿传制度的改革,严格规定了非公事不许使用驿传,官员的升迁、改调等亦不许使用,堵住了很多官员享受特权的方便之门。这些都引发了被触动利益的官员群体的反对。 四是张居正任首辅时期,对反对官员的不当处理,引发了很多官员对张居正及其势力的不满。张居正在位时,在处理反对官员上,有存在过火行为。贬谪、廷杖、下狱,甚至迫害致死的都有。这势必激起反对官员们的集体反对。


树下有个狐仙人


张阁老死后被抄家的原因还是挺简单的,他得罪同僚和大批官员,树敌过多这不算是致命的;他严格要求别人,宽于律己也不要紧;经济上不清不楚也没关系。

最要命的就是他把万历惹的太深了!万历刚登基时,张居正掌握朝政,老张刚斗倒了一批政敌,处于人生巅峰,经历旺盛,正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万历年幼不能亲政,老张不仅把国事梳理的井井有条,对小皇帝的教育也是极其的上心和负责,按他的想法,他是要把万历培养成一代明君,堪比秦皇汉武,所以对他的管教是相当严厉,而万历的亲妈也是全力支持。这可把万历管的战战兢兢,每天都要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不能有半点耽误,期间还因为喝醉酒打人差点被废,万历痛哭流涕,磕头认罪,写了“罪己诏”才算平息。

这样的管教别说一个皇帝了,就是普通小孩也受不了,嘴上不敢说,行动上不敢有,但心里逆反仇恨的种子可是深耕了。所以,当张阁老死后,万历一下就释放了,乘着有人弹劾老张的机会,对他进行了抄家清算。


红黑圣西罗


公元1582年,太师张居正去世。

此刻,龙案后面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一脸阴沉,亲政一年多来,其发布的政令执行多有不遂,更有甚者,其廷臣以先祖成例或故太师张居正之改革来劝阻这位年轻的皇帝。

大权旁落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的事,更何况是踌躇满志的万历皇帝。

先祖成例没办法,张居正嘛...

上谕:丈量全国土地,厘清田产。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最核心部分在于丈量田产。这封诏书,直接拉开了清算张居正的大幕,并且得到了时任首辅张四维的推波助澜,而后在投机者和曾被打压贬黜的官员一封又一封的奏章下,太师张居正则被冠以”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之名,一切荣誉归零,其家人更被迫害,其所行之改革,“拨乱反正”,所谓身死政息。

否定张居正改革,巩固自身权位,符合张四维和皇帝的政治利益,然而因此引发的一系列人事动荡,则不那么乐观了。

之前被故太师贬黜的官员,不论能力优劣起复重用,同情或受故太师重用的官员,则被黜落流放。此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多么混蛋的逻辑。

要知道,皇帝是没有朋友的。

在此次清算张居正事件中,唯一能阻止的人慈圣太后因为自己的父亲武清伯李伟曾被张居正拟旨申斥,并被监视起居,则一语不发。张居正死后三个月,伯升为侯。

内阁次辅申时行和刑部尚书潘季驯上奏章求情善待张居正之家人,结果申时行被温言申斥,而潘季驯则被削职为民。

在杀死他的长子、发落他的家人、黜落他的师友同道之后,公元1587年7月万历依然不能消除恨意,下旨工部:张居正之家产没归帝国之后如何处置?

清算之后,空出的大批官位,则被之前黜落的官员及其同道所补充,万历以为这些“蒙冤昭雪”的廷臣会感恩戴德忠于自己,但他很快就发现他错了,这些他官员和前任官员没有任何不同,他们仍是以“同年、同乡、师弟”等名份勾连在一起的份属不同圈子的官员,并且他们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政争,而这次的对像,则是万历皇帝。

“致君上以尧舜”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与士大夫治天下”则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实利,很快万历就会真正见识到文官集团的强大。



半个历史


张居正死后遭清算,有其自身原因:一.他一再劝万历节用爱民,不要奢侈浪费,但自己生活极为豪华,坐的轿子竟要三十二个人抬,吃用之考究,那是不用说了:二.对众大臣要求严格,推行考成法,自己却贪恋权位,父亲死了也不回去守丧,影响很坏;三.改革中打击了一批贪污臣属权贵,自己却收贿多多,一次送给总管太监冯保的金银就达十余万两!四.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固然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却在某些方面也加重了农民负担,因为他规定农民要用白银纳税,而农家银两很少,要以铜钱去換,银价腾贵造成民怨。因此改革不但得罪了许多权贵,还使相当一部份人民受损。

最令万历动心的是他认为张居正生活豪富,家中一定多金,这才下决心抄了他在湖北的家,果然抄出了白銀"数百杠",一杠以万两计,该有多少?而诸葛亮死后家里没有多少财产,二相比较,张居正被清算也并不太冤。


阿斌270202161


张居正是政治家和改革家,凭借个人能力强行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续命半个世纪之久。然后正是这样一个功臣,死后却被皇帝鞭尸清算。

张居正对神宗皇帝就好比汉朝的霍光与汉宣帝,霍光死后结果就是满门抄斩

从万历皇帝角度出发,张居正的问题主要有对帝王和张居正自身两个原因。

01 君臣关系长期对立

万历皇帝还不能亲政时,国家政令皆从首辅出,实际上掌握着比皇帝更大的权力,但在身份上却又是皇帝的臣子,在礼法上要听命于皇帝。

随着皇帝年岁渐长,开始有了自个的独立意志,但他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畏惧,不敢反驳,长久下来,心中难免不快。这种彼此不分大小的二元体制就极易产生矛盾,从顾命大臣的角度讲,他觉得皇帝尚未成年,欠缺经验,还不成熟,理应听从年纪更长,经验更丰富的自己。

而万历皇帝在长期处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甚至对于万历皇帝的性格造成了影响,这种长期的矛盾从尊敬慢慢转变为仇恨集中爆发。

02 张居正独揽大权,党羽众多

张居正当国十年,独揽大权,虽是人臣,却相当于皇帝之权。随着万历皇帝逐渐亲征,他迫切希望自己可以掌控权力,显然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万历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另外,张居正虽改革有功,但在选人上任人唯亲,把自己的家人都放到了朝廷的各个部门,另外一些与张居正政见不合的大臣受到打压甚至迫害,势力太大,危害皇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