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文 | 陸水月

南京路上,興業太古匯,三三兩兩的白領,或踱到地鐵廊裡的Manner咖啡店,拉下口罩來一杯冰咖啡,愜意;或是大步流星地走到一樓大牌美妝店來個美美噠午間小憩,完美;也有的奔向三樓,“拔草”了人氣網紅店何記洪,自在。


芮歐百貨樓下,一家僅供外賣的鰻魚飯攤位錢,在短短十幾分鍾內排起了三次小長隊,附近一家烤肉店,廚房一圈餐桌已坐滿了客人。吳江路上的人氣亦如此。一家開在路口的老字號牛肉麵館,中午高峰時段,排隊點餐的人已經站到了店外。

......


終於,上海,活了。


興業太古匯、嘉裡中心、大融城、大寧國際商業廣場......這些商圈的街上有了煙火氣。實際上,自從江城“歸來”,一切都等著復甦。截至目前,上海南京西路商圈沿街商鋪的復工率已接近100%。簡言之,從一杯咖啡,一頓火鍋開始,魔都這座消費重鎮開始被喚醒。


底牌


2020開篇太沉重。


或許一覺醒來,油價跌到負數,你買了1萬塊錢的原油寶,現在倒欠了265萬塊錢;或許一眨眼的功夫,你會在這次驟然緊縮的經濟大勢之下,成為被優化的人。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見證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負油價,負利率,負增長,美股連續熔斷,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很多的家庭、企業、城市和國家的命運被強行改寫。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如同一隻無形大手,把世界經濟從正常增長軌道,拖往充滿未知的崎嶇道路。


面對不確定,恐懼和不安是人類自遠古以來一脈相承的心理反應。


時間線拉長,遠古時期,面對著山崩地裂,雷鳴電閃、風雨大作等自然的不確定時,原始的崇拜出現了。人們信仰驅散黑暗的太陽,信仰力量強大的虎豹熊狼等,於是這些形象被刻畫到圖騰上,被待之為“神”。這些被奉在神壇上的力量,是遠古的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方法。


而如今,在經濟活動驟然收縮背景下,近期全球市場劇烈震盪,不少行業供應鏈難以為繼,眾多企業大幅裁員,主要經濟體面臨嚴峻考驗,短暫失序和混沌,同樣導致人們開始質疑世界,懷疑人生。


在線下,西貝、外婆家、眉州東坡、巴奴毛肚火鍋等一大批頭部餐飲品牌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它們要麼閉店休市,現金流停滯;要麼掙扎在疼痛甚至是死亡的邊緣。


在疫情衝擊之下的旅遊業,押寶於春節、暑假、國慶三個黃金檔,而今春節假期受疫情影響,機票、酒店紛紛退訂,直接損失1/3的收入。娛樂行業中的電影業更不用說,在紛紛暫停營業的“隔離”下,很多企業面對的是毀滅性的打擊。


總體看待這場疫情帶來的衝擊,在大面上,供需斷層和金融風險暴露;中觀來看,交運、零售、住宿餐飲和人力密集型製造業將遭到重創;微觀層面,中小企業大多正在遭到致命打擊,失業上升。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世界經濟展望》最新增長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3%的負增長,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多數今年經濟負增長。正在全球蔓延的疫情無疑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中國當然也受到影響。


從自然的不確定性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如何與之相處,又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永恆探索的命題。


“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消費者在超市挑選生鮮貨品

一邊復甦,一邊重構。


西澤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學家趙建說:在2003年非典之時,中國兩大增量紅利正在開啟,即全球化和城市化。這兩大增量因素,足以彌補非典這個外生衝擊。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就是存量經濟,且邊際產出遞減的存量經濟。


換言之,投資、出口、消費三大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中,遏制疫情,復甦經濟需要消費力的提升。


在16年時間裡,中國經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內需和服務業已經從16年前的經濟動力附屬,變成了今天的主導力量。不難發現,刺激消費成為中國提振經濟的一張底牌,正因如此,作為被第一波疫情衝擊的國家,目前我們很多城市都在啟動經濟復甦,都在著力解鎖人們的消費力,以期走過這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陰霾。


如開篇所見,上海商圈街道之景一般,是這場“解鎖運動”的剪影。在數月的物理隔離之下,要把經濟激活,才是根本。從3月開始,這一步履開始不停向前,某種程度來看,也是消費的底牌起作用了。


放大招


作為中國消費的重鎮之一,上海在刺激消費方面也持續放大招。


4月23日,上海發佈了《關於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從“一大節慶”“五大消費”“四個經濟”“一個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12條政策舉措來提振消費信心。而其中備受關注的是“五五購物節”。


“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上海市將舉辦“五五購物節”


“五五購物節”是上海市推出的一項全新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其將通過消費券等形式進行全城打折,而且在時間上橫跨整個第二季度。據地歌網瞭解,全市各大電商平臺、商業企業等將參與進來,目前“五五購物節”已梳理形成了130多項重點活動,700多項特色活動。


除了發放消費券,零售企業的線上線下聯動將是此次消費節慶中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五五購物節”將藉助互聯網平臺,用線上流量反哺實體經濟,拉動消費者到“線下消費”。在這一模式下,內容、平臺、渠道上下游聯動,共同刺激需求回暖,新興消費將會多點開花。


據地歌網統計,在新興消費方面,阿里、拼多多、騰訊、京東、抖音等30多項重點項目,將通過打折、發放優惠券、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促銷。


顯然,“五五購物節”為解鎖上海“買買買”而設定,以釋放更多的政策紅利。


“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上海“五五購物節”將貫穿整個第二季度


“現在買最合算了。”站在一款洗衣機前面的小周嘴角上揚。


小周指著價簽上的“4316元”解釋道:“這個型號正在做促銷,直接減去了817元,現價3499元。正好能用一張‘滿3000元減200元’的消費券,那就只要付3299元。如果你用建設銀行信用卡辦理分期付款,則能疊加‘滿1000減100元’的活動,封頂減300元。這就從原來的4316元減到了2999元,相當於打了七折。”


可見,一張消費券成了刺激內需的功臣。


實際上,進入3月,消費券一詞兒並不陌生。現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在發消費券,南京、杭州、武漢、北京、上海……


為了活躍消費市場,釋放消費潛力,各種購車補貼、刺激文旅等消費券陸陸續續釋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30多地發放消費券,發放金額超過56億元。


實際上,在疫情之下,幾乎全球都在進行一場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復甦的行動,不同的是國外發錢,而我們發券。


印度:低收入者每人200元;

韓國:每戶0.29萬元;

日本:每戶每月1.6萬元;

荷蘭:自由職業者每人每月1.26萬元;

美國:成人每人1.4萬元,小孩每人0.7萬元;

加拿大:每人每月1.6萬元;

……


不難發現,發錢和發券之間的政策導向,主要在於國民的消費習慣不同。一組數據便能說明其中的道道。


曾經美聯儲做過一項調查,據調查數據,美國有40%的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應急費用。與此相比,中國人卻保持著存錢的習慣,10年前中國人民的儲蓄率為50%,10年後的今天數據也只下降了5%至45%。簡言之,對中國人而言,借錢花,萬萬使不得。


目前,絕大多數美國人存款都在1000美元以下,毋庸置疑,發了錢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拿去花。以此相比,中國老百姓的消費觀念保守得多,手裡有錢,心中不慌,居安思危嘛。以此觀之,人們手裡多多少少總得有些存款,發券的槓桿作用會比發錢有效得多。


例如,一張“滿40元減10元”的消費券擺在眼前,厭惡損失的心裡便會從中作祟,即若不用掉拿到手的10元錢“便宜”,就好像真正地失去了10元錢,肉疼。


顯然,“滿40元減10元”的政策紅利,基本上就是1:4的槓桿率了,有時甚至能夠撬動15倍甚至20倍的消費,這其中的乘數效應便是提振經濟的大招之一。上海此番啟動的“五五購物節”大招,其實是在疫情之下,我國經濟復甦的剪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城購物狂歡中,某種程度上,在線經濟釋放出來的能量,成為上海激活消費力的火力點之一。


創變


雲逛街、在線教育/文娛、遠程醫療等新消費場景,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成為了新的機會,在線新經濟的火爆讓科技互聯網再迎大年。


如何抓住疫情倒逼的需求風口、創新風口,使其成長為未來經濟的新動能?上海《方案》的快速出臺,也正顯示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答案就藏在這些新消費的應用場景裡,而它們正在突圍。


叮咚買菜、盒馬生鮮開啟的新零售消費模式,正在突破線下門店的坪效“天花板”,目前越來越多農產品基地正被數字“武裝”;平安好醫生正突破線下問診、看病的傳統,正與醫生、醫院、多家行業龍頭開展多方聯動合作,探索更多線上服務的商業邊界;喜瑪拉雅、B站,在抗疫期間抓住在線娛樂的窗口期,發力內容,預計一季度的營收不降反升;華為Welink作為技術服務平臺,疫情期間業務量增長80%,為上海4萬企業和30萬人提供了服務......


在線新技術撐起了在線新經濟,而目前一大批企業在上海迅速崛起。


實際上,只用4年半時間就躋身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拼多多最具代表性。


“宅經濟”“百億補貼節”等活動是拼多多在疫情期間乘勢推出。如在2月27日“百億補貼節”首日前12個小時內,售出商品超過500萬件;當天活躍用戶數超過1.1億,多款大牌商品“上線即秒光”。


在此次“五五購物節”上,拼多多宣佈將投入25億元現金及消費券,聯合10000家上海品牌和企業,通過“百億補貼+百大商場”聯合補貼,在上海全市推進線上線下的全民購物狂歡。作為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的領軍企業,拼多多也開啟了發展史上的首次線上線下場景聯動。


“五五購物節”:疫情之下消費復甦的剪影

拼多多將參與“五五購物節”

從企業迸射的活力中,折射的是官方和企業之間的相互成就。


不過,疫情的衝擊只是暫時的,但這種相互成就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


目前看來,前端的消費刺激,離不開後端在供應鏈、技術等方面的同步躍進。拼多多在電商經濟上的引領離不開中國農業和製造業建設上的長期戰略。這一戰略帶動包括農業大數據庫、產業帶C2M轉型升級等。看起來是不是和“新基建”的政策導向一致?


不難預測,這將是持續引領國內在線新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同時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等指標的降幅較 1-2月份有所收窄。


另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0億元,同比下降1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8.1%),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預測的,今年中國經濟將是少數幾個正增長的國家。


這一數據在預期之內,甚至好於預期,而且,3月份經濟恢復情況也好於預期,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特別是新經濟持續發力成為亮點。


可見,城市的消費激活有了新的增長點。


作為國內首批社零邁入萬億級的城市之一,上海消費引領的步伐看得見。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5萬億元,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消費作為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而其中上海的牌桌上有了拼多多、平安好醫生、盒馬鮮生、餓了麼等新經濟企業的崛起,其中的底氣可見。


此次“五五購物節””承載著上海市政府拉動消費拉動經濟使命的一次大型活動,從一開始就肩負著支撐本地消費和長鏈條拉動兩個核心訴求。


無論線上線下,上海消費市場的“煙火氣”正在逐步恢復。進入4月中下旬,商家正依託節日效應,通過大量發放消費券、開新店推新品等方式,推動上海消費復甦。隨著大型節慶活動的到來,不難感知五月人們購物的熱度,在破立之間,即便種種不確定性的擔憂猶存,但重建的希望在眼前。


正如拼多多創始人兼CEO黃崢在自股東信談論的疫情與世界的關係一般:當這個微小的病毒進入人類世界時,它就像試管中的催化劑一樣,加速了新世界的形成,過去世界的某些維度在被重構,一些規則也被改寫。


“每次重大危機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都會有脫穎而出者。”在疫情的不確定面前,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基層調研和市委季度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強調。


“五五購物節”給出了創造、創新消費場景的改變,無論是社區商業的煙火氣,還是高端百貨的大手筆,都是上海在疫情經濟復甦中描下一筆亮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