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互聯網寒冬”導致一些公司在裁員,是什麼原因導致了2018年的“互聯網寒冬”?

大愛動漫


互聯網寒冬的說法我並不認可哈,雖然ofo、知乎、京東、鬥魚都是一批互聯網公司,但是他們的裁員代表不了整個行業,代表不了整個互聯網,說互聯網寒冬有點誇張,但是我來幫你分析一下為什麼他們開始裁員了

一:資金鍊斷裂

這些互聯網公司中的ofo裁員的原因很明顯,因為ofo之前的燒錢模式搶佔市場之後,自己的單車不耐操,被大批量損壞政府不讓投放新車,客戶大量流失導致投資人看不到未來,所以投資人不再投資,ofo資金鍊斷裂,也就理所當然的裁員啦

二:模式受到衝擊,公司處於瓶頸階段

這些互聯網公司中的知乎、鬥魚,一個屬於內容性平臺,一個屬於 直播性平臺。知乎受到百度知道、悟空問答、簡書等多種產品的衝擊,其中問答和知道後面都是龐大的流量池,所以模式相同的情況下無法和他人抗衡,公司沒有新模式瓶頸階段,也就會開支節流了!

三:新的社保政策讓大企業倍感壓力

2019年新的社保政策就會開始實施了,所有的公司給員工繳納的社保基數都必須和員工的實際工資相掛鉤,想想互聯網企業的程序員和運營大佬們都是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月薪,如果按照社保基數繳納社保,那麼公司將需要額外承擔一大筆費用啦,這就是京東等公司裁員的現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成為優選回答!


豆子學開車


被裁員不是企業願意看到的,更不是員工願意看到的,甚至不是整個社會願意看到的。

但被裁員是企業導致的,是員工導致的,甚至是整個社會導致的。


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一次重大的產業變革,但也是一個巨大的發泡機,泡沫多的連房地產行業都不遑多讓。自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始,互聯網的春風吹滿地,從最早一批互聯網從業者成了第一批被風口吹上天的“幸運兒”開始,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呼後擁的要進入互聯網行業。因為“資本”在那裡,機遇在那裡,一切便都在那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搞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項目,講一個好聽的故事給投資人,就能騙來一大筆錢,然後繼續把這個氣球吹大,繼續講故事,繼續找投資人,週而復始直至上市,股民們拿出手中的真金白銀來購買股東手中的發泡劑。股東盈利退出,公司一批人實現財富自由,然後等著資本市場一點點把泡沫擠破。5年時間,不知道有多少個互聯網創業項目被啟動,不知道有多少資本被注入,能夠好好活下來在大眾視野裡存活一年的產品到底有沒有千分之一都不一定。


在經濟環境尚可,資本充裕的情況下,互聯網的風越吹越大,但隨著2017年底開始的經濟下行,通脹率居高不下,多年來一直堅挺的房地產都開始出現明顯的疲軟現象。資本不再活躍,出於避險的目的資本越來越謹慎,互聯網企業融資出現困難,最明顯的ofo也算是受此影響較大的一家公司。


雖然資本越來越謹慎,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卻無法急剎車,多年來已經形成的人員架構和薪酬體系,以及持續的營銷費用支撐一時間沒了著落。很多企業甚至沒有太多的資金儲備,一口氣接不上,就面臨被憋死的風險,所以裁員才在今年年底如期而至。其實裁員潮來臨,很多公司才發現自己的體制是有多麼臃腫,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這不是互聯網寒冬,而是資本寒冬,只是那些嚴重依賴資本的互聯網企業受到牽連罷了。其實想來也是好事,把過度需求清理清理,把原本在互聯網行業的泡沫擠壓擠壓。讓互聯網行業從業者高不可攀的心態落落地,能讓大家明白明白,一個不盈利的企業嚴重依賴資本,在資本受迫離場後,其實什麼都不是。


未泯雙瞳


互聯網模式本身就非常規。bat是有實業支撐,搜索,電商,社交,都是實打實互聯網民生產業,剛需,而且積澱也10多年。

新興公司盈利模式更類似傳銷,套現對象轉向資本市場,所謂騙融資。確實有成功範例,雖說很少,但是一旦成功,投入和產出比驚人。可以說3年快速致富。創業門檻也變低。

如果資本市場火爆,自然好騙。上輪互聯網興起,2014-2016,因為房地產變冷,資本轉向,趕上新一屆政府上臺鼓勵創業。

4年過去,成功比率太低,燒錢騙子比例太高。融資也越來越難。

沒有錢,整個互聯網模式都失去存活基礎。

說實話,從普通從業角度看,互聯網要比傳統開發好乾多了。所謂互聯網高要求,就是唬人的。

一般的小公司,做的就是個樣子貨。真的拿去長穩跑不一定出啥事呢。

大公司吹的點也是大流量如何如何。這套高可用高性能技術原創也是老美。如果同樣雙11,給亞馬遜幹,單拼技術肯定超過阿里。中國吃虧在於,很多東西要閉門造車,太先進技術通過開源無法獲得。

實際美國的真實水平要比開源先進多了,很多核心技術都是商業收費。


lndlgongjiang


其實這是普遍性,也是中國特色。比如說美國的優質互聯網產業的定位,亞馬遜那麼強大,但他沒辦法捍衛沃爾瑪的地位。因為他們各自有各自的戰場。沃爾瑪在做線下市場是主流市場。亞馬遜去做線上市場做的是沃爾瑪夠不到的那些偏遠地區。所以沃爾瑪的觸手不會去抓到亞馬遜的主流客戶。而亞馬遜的主流客戶,也不會去去放棄沃爾瑪的這部分。所以沃爾瑪和亞馬遜沒有face to face的正面剛!

但是國內的天貓還有京東,觸手已經完全佔領了整個市場,想要市場統一,這勢必的會去撼動實體經濟。而真正的人員就業盈利還需要實體經濟去支撐,這樣就做到了,人們在網上購物很愉快,但是就業卻越來越困難,而實體經濟,必然和土地有關。再往下就不能說了。

另一方面。融資的主要還是要看你這個企業的實際的產值,即實際的市場價位。說最簡單的就是你企業到底值多少錢,而互聯網企業,房子寫字樓都是租的。電腦根本不值幾個錢。這也就造成了他跑路的容易程度。因為他的底線並不是出了問題,怎麼去解決他的底線是出了問題我還可以跑。

所以綜上幾方面就造成了互聯網一到寒冬就會有大規模的相繼去赴死。說白了還是沒有根基。而根據這個東西,又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可以鍛造出來的。

所以大紅大紫的兩位馬大哥,只能說是富豪,但是三代之後他們還是貴族嗎?

當然這些跟上面的指揮是有關的。所以還是不能多說。


活在延慶的互聯網作坊


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寒冬"這麼簡單,整個實體行業都很困難。對外受到貿易戰的影響,將會持續,中美在經濟上的關係由互補轉為競爭。受人力成本上升的影響,低端製造業生存困難,代表轉型方向的2025計劃又被美國視為眼中釘。"互聯網寒冬"只是由原來幾年的過熱轉為理智。最近美國股市大跌,正式進入熊市,雖然短期來看這會給解決貿易爭端帶來幫助,但是長期來看對出口是不利的。因此叫"經濟寒冬"可能更為準確。大家也不必太過悲觀,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是在加強的,特別是一些互聯網企業。經濟本來就是有周期的,度過了寒冬,春天也就不遠了。


燦海自動化


自然規律唄!

其實互聯網公司裁員這種事情一點都不稀奇,基本上幾年就會大規模的來一波,沒什麼太大原因,就是經濟的自然規律。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一直高速增長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有個回落,這也必然導致這個國家的很多企業發生對應的問題,規模縮減,精簡人員。中國也逃不脫這個規律,從當年每年10%的增長率掉到這幾年的6%~7%,在這個過程中當年國內很多IT科技公司也都有過大規模裁員的。當然,每次裁員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又會重新快速的發展起來。

同時對企業來說在經過高速的增長後,自身也需要進行調整。在高速增長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盲目的擴展,業務線拉長,會出現一些雞肋的業務。而這些可能會給整個公司拉後腿,一旦在出現大環境不好,或者公司需要自身適應新競爭需求時,就得為當年的這些錯誤決定付出代價,那也就是裁員。

而題主給出的這幾家公司中ofo是自身的決策有問題;京東是自身發展的問題(市值大幅縮水,人工智能替代等);鬥魚是當年做在直播領域風口上,膨脹的太快了,現在這個領域需要整合,風口已走,自然需要調整;知乎更多是知識問答、自媒體平臺等領域競爭激烈的關係。所以同樣是裁員,其實每家情況還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一個自然規律,國家有大經濟環境的規律(產業結構性的調整以及貿易戰),而公司有自身發展過程中的規律(調整擴展過快,業務方向調整適應新技術等等)。

所以,面對所謂的經濟寒冬,沒必要大驚小怪的,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只要有一技之長,掌握自己最終的技術能力,到哪兒都不愁沒飯吃。估計題主年輕還小,以後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羅氏蟲社


個人感覺,由幾個巨頭和獨角獸之類的公司帶起來的高收入群體收入,其投入產出未必對等,時間長了則入不敷出,而且投資方看到概念帶來的回報不如預期,所以在高潮過後開始冷靜反思。過程是遲早發生,就看之後的市場如何恢復健康吧。

當然也存在由於房地產等生活成本導致企業成本加劇,盈利面臨更大挑戰,也是原因之一。

可能片面,拋磚引玉吧


MaxWX


我是宜信的 已經被裁...


sincere


互聯網時代紅利已經消耗完了,加上經濟下行,那些趕不上下一班產業升級的互聯網企業終將被歷史淘汰,完成升級的企業還將繼續前行。


AI上金融


中國互聯網體系目前還處在青春期,“互聯網寒冬”是暫時。隨著互聯網體系的完善、人類對互聯網認知度的提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聯網將來會再次火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