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梦想是一本厚厚的书


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至暗时刻,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救赎方式,我的方式就是读书。

在经历10年职场生涯,一朝前途戛然而止的这段日子里,我重新拿起了搁置很久的《道德经》,希望通过读书,让自己安静、沉淀下来,并能从中找到一些哪怕些许的力量,重新来过未来的10年。

还记得10多年前,我毅然决然从一所农村的中学辞掉公职攻读东北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

那个时候,能在体制内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谁要是随便丢掉国家给的饭碗,真的会被认为脑子坏了。

而我,就是那个被认为脑子坏了不可思议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女人。

尤记得的那天,当我从电话里得知自己考研成绩高出录取分数线50多分的时候,激动得满地打转。要知道,这是我用7年时间,断断续续努力的结果。

这7年,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初恋,又因为母命难为,本着完任务的态度闪婚,并有了孩子。

期间,还担任学校两个毕业班的课程。

磕磕绊绊、陌生的家庭生活,忙碌的教学任务,初为人母的各种不适,让我接近崩溃。

好在,心中一直有一个难以泯灭的信念,那就是,走出这闭塞的山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唯一能让那个我实现理想的,就是考研。

那个时候,乡村里没有多少人知道考研是怎么回事。

周围的人还是从我的举动中,才得知,考研就是让一个女人可以“发疯”学习、不顾家、不顾孩子、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和评价的一件“特大的事件”。

记得辞职的时候,校长大发雷霆,你这事是学校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什么不告诉他呢?

我想,这是我的小事,为什么要告诉你呢?

最糟糕的是,怀揣这样的“远大”的梦想,手里仅有几本复习书。

很多时候,只能托哥哥、还有朋友从外地邮书回来。

正是在这样异常艰难的处境下,我利用早自习、晚自习、课间休息时间,记单词,做阅读理解,和孩子们一起背诵。

刚开始,因为不知己不知彼,选报的学校太高大上,以至于两次与研究生擦肩而过。

但我依然不死心,继续拼命努力。

第三次考试,才发现,心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以至于复习总是停留在很多表面知识上。

当我意识到自己心态是个大问题的时候,同时也基本习惯了家庭、学校的生活,意识上自然比较放松了,没有了之前非得考上研究生不可的想法。

倒是因为梦想还在,已经习惯了看书做题的生活。

就这样,当我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复习了几个月之后,抱着再试试看的态度,竟然“中举”。

当听到自己考的分数时,那天高兴得竟然忘了给学生们上课,拉着来学校看我的母亲去街道一顿逛。

记得我的班长打电话问我,“老师,您咋不来上课呢?”

多年后,这一幕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在我的好梦里。

当一个人有梦想的时候,生活都是香甜的。

后来想想,这段美好的经历,其实与小时候爱读书分不开。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有梦想的时候,生活都是香甜的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书是美好的童年,是初心,是人生温暖的源头

小时候,家里有一些藏书。

记得父亲总是把这有限的书锁在立柜一个抽屉里。

要想翻看这些书,有两种办法,要么就趁着父亲睡着,我和哥哥分工,一个负责盯着睡熟的父亲,另一个赶紧拿钥匙开柜子,偷偷地拿出那些书来,飞快地翻看,然后再偷偷地放回原地。

要么就是偷偷观察父亲的脸色,要是父亲高兴,再三央求下,父亲会特许我和哥哥看那么一会,然后很快放回去。

父亲抽屉里的书,有《中南海画报》《西行漫记》《说岳全传》等。

每次看这些书,感觉在吃一顿丰盛的大餐,心里美极了。

爷爷看见我和哥哥爱看书,陆续给我们买了好几套小人书,有《济公传》《杨家将》等。

当然,这些书还是被锁在柜子里,偶尔才有那么一回才可以看见。

爷爷那时离休已多年,单位给他订得是《老人》杂志。直到现在,我觉得没有一本杂志能和这本杂志相媲美。

杂志编排的内容很丰富,有散文、小说、笑话,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些作家写的关于美食题材的文章,林清玄关于剥菱角的文章,记忆犹新。当然,那时候不知道文学体裁,只感到书里的世界真的太丰富。

当时还有一本厚实的《聊斋志异》,是爷爷借来的。

每天下午放学,我是饭不吃一口,就躺在爷爷软绵绵的小床上看这本很有趣味的书。

直到现在依然记得,书里几乎每个故事结尾,都有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每读到这句话,总感觉心里暖暖的。

当时太小,不懂幸福的我,感觉书中的幸福,应该就像阳光从玻璃窗上照进来,洒落在我们家的角角落落,暖烘烘的样子。

直到今天,我仍然忘不了这幸福的感觉。

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经营自己的婚姻,这种感觉成为我和别人相处和谐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度和评判标准。

可惜,现实里,并非到处是充满阳光的味道。

正因为了这么多的书,书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感受,家人就特别爱读书,也爱惜书。

记得有一本散文集,前13页不见了,第14页正好是郑振铎写的《猫》。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至今清晰记得,“三妹最爱猫”回家第一句话就问,猫在哪里。这不就是小时候活脱脱的我吗?

对猫的喜爱,除过天性,大约与这本书有极大关系。

现在,我家就养着两只猫。

它们生长在楼房里,给不喜欢交往和亲近的现代人,带去了很多温暖。

还有一本书,直接刺激了我的味蕾,让我在往后的生活里,无论过得多么凄惨,心情多么糟糕,都愿意以做饭、享用美食作为最好的调剂品,这本书就是《血溅津门》。

乍一听书名,感觉内容应该是挺血腥的,其实,里面有两个点对我影响至深。

其中一段,是描写日本人多多良蒸鱼鳞、享用鱼鳞的情节。

另一个是主人公郝明一段爱情故事。

他为了革命,忍着新婚妻子疯姑失踪的痛苦,常年累月和敌人周旋在前线,最后,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妻子。

主人公有坚定信仰,有对爱情的执着,这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信仰,总觉得郝明身上有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而我的周围,时至今日,似乎始终缺乏这种力量。

周围空洞的眼神,疲惫的精神,让我更加急于寻回这种力量。

好在,对这种力量的感觉,已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成长。

二姐买回来的书,也成为我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记得她带回来五本书,每本书上左上角都有“五角丛书”这几个字,其中《厨房顾问》《世界四十九谜》对我影响至深。

我和哥哥非常喜欢这两本书,把书的封面用牛皮纸包好,用毛笔写上名字,甚至各自写上各自的名字,仿佛只有这样,这本书就名正言顺归为己有。

无奈,母亲非常喜欢《厨房顾问》,因为她总要照着里面做菜的方式,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

生活里很多温暖的味道,就是从这本书和母亲精心为我们做饭开始的。

我成家后,依然喜欢这本书的味道,喜欢母亲做的饭菜,喜欢充满无限温暖的生活。

我也深知,那些年,活里的很多不快,就是让我没有了这种熟悉的味道。

好在,我自己知道如何去经营、延续这种温暖。

《世界四十九谜》让我到了不惑之年,很多时候仍然能用单纯、好奇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从而不会过分在意一些非常现实、世故、让大家看来很过意不去的事情,心境在某种程度上还算淡然。

美好的童年,基本上是在书堆里度过。

书堆里有母亲带给我们的温暖,有姐姐给我们无言深沉的关爱,有我和哥哥的影子,有阳光陪伴,如此甚好。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书中有饭菜的香味,有母亲的温暖,有信仰的力量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人生不是迷途,有书里的智慧在时刻掌舵、杨帆引航

读研归来,本以人生已经圆满,没想到,脱离学校,进入全新的单位,又开始了各种的复杂和不适。

最糟糕的是,没有了之前积蓄的动力。

曾经很长时间,我很奇怪,一个人难道必须树立类似考研这样的目标,才可以有十足的动力吗?

但我不想再去树立考研这样的目标。

我曾梦想,乘着考研的翅膀开启人生不一样的航向,但考研并没有给我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我的生活被背景、功利、势利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各种不堪的现实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

曾几何时,我十分怀疑这些年从书中汲取的所谓正能量,是不是也经不起现实的洗礼。

因为,我的周围,大家谈论的总是谁家的谁是什么大角色,谁家的谁,能量有多大。

当一个人仅仅靠书本上的东西试图抵御现实的摧残,真的不堪一击,毕竟,内心的城池实在太脆弱。

于是,在极度苦闷无助的时候,我又去翻王阳明、稻盛和夫甚至罗斯福大传,即便这样,总感觉我和这些伟大人物之间隔着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坚不可摧,却又不是熟记的一些经典理论。

就是在不断阅读和经历生活和工作种各种难熬和痛苦的过程种,我幡然醒悟,这种坚不可摧的东西,不就是小时看的《血溅津门》中郝明的信仰的力量吗?

问题是,这种力量从哪里来呢?

绝对不是凭空、从纯粹的理论而来。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才明白,不经历世事的磨砺、不经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磨难,信仰的力量就是空谈。

我才开始明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踏实去追寻的意义所在。

是啊,就像路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能牢固内心的城池;

不在世事中明辨,怎知自己该坚守什么,该扬弃什么。

而《道德经》,让我更明白,世间万物,善恶、美丑、长短、高下,这些相反的事物都是互依共存的,并且时刻朝着相反的方向在变化。

一个人,倘若眼里仅仅能容得下好和善,容不下恶和丑,他始终没有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更多的美好,他也始终意识不到什么样的美好,才历久弥香;什么样的幸福,才绵延六流长。

一个人倘若没有虚怀若谷,上善若水的处下功夫,又如何能做到万江归海呢?

一次醒悟,需要某种触动。

我的人生中,是读书,触动了我对阳光般幸福的不懈追寻、以及始终对温暖生活的渴望和营造,还有时刻牢固着内心城池里驻扎着的信仰的力量。

我想,一个人的幸福里驻扎着一本书。

一个人的安生,有书,足矣!


安生:幸福在书里流淌

交流也是一种温暖的传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