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让人感到无奈和心酸。

黑龙江绥滨一位独居老奶奶给警察打电话说,有人敲她家的门,还有秘密告诉警察,电话中一直催促让赶紧过来。

民警上门后,老人却承认自己说了谎,之所以报警,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太孤独,想找个人聊聊天。

面对镜头,老奶奶说,自己很内疚,不应该报警,对不起警察。

民警进一步询问得知,该老人有两个儿子,为了谋生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很少有时间在家里生活,这种情况下就更不用说关心老人了。

而老奶奶却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老麻烦他们。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听到老人说的话,不免让人无奈和心酸,长期独自一人生活,子女没有去照顾,却不想去麻烦子女。

生活中,这样的老人,其实随处可见。

01,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时时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

看过一个新闻,说一个女孩子带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家中老人很高兴,做了一桌子女孩喜欢的菜肴,在吃饭时,男孩让未来的岳父母多吃些鱼肉,而女孩子却说,自己的父母更喜欢吃鱼头,从自己记事起一直都是这样。男子很尴尬,为女孩的无知而灰心,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这说明父母的过份呵护就会变成溺爱,呵护也应该给予成长的空间,当然,这个案例也表明了父母长久以来对子女的关爱。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02,

当我们可以独自生活时,他们却活成了最懂事的样子

认识一个邻居,毕业后在城市打拼。最终,几年前在城市首付买了房,由于两人工作不是太长,手中积蓄不多。于是一直不敢要孩子,在双方父母的多次催促下,有了新生命的诞生。为了生活的改善,两人都需要去工作,不得已将家中父母接到身边,照顾自己的小孩儿。

那个邻居经常说,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父母一直供养自己上学,没想到毕业后自己还没有能力照顾新的家庭,还需要年迈的父母来帮衬带养自己的孩子。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该邻居说,自从父母来帮带小孩后,发现父母的话明显少了,刚开始时,还认为是不适应城市陌生的环境及笼子式的住宅,时间长后才明白,不适应生活环境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父母藏在心底的深层的爱。

他们在家中带养小孩,从来没有说过累。

他们在照看小孩的同时,甚至兼顾全家的洗衣、做饭,从来没有说过苦。

这种父母,却变成了“保姆”,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奉献。这种父母的爱,不因年老体弱而减少,他们依然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为子女的生活而发挥余热,他们不愿意自己成为子女前进的绊脚石。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03,

父母的唠叨,更多是一种无言的思念

无论什么时候给父母打电话,他们总是说,在外面要吃好、喝好,注意身体,天热注意防暑,天冷记得添衣,自己在家里一切都好,他们不厌其烦地持续的给子女转发着养生链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是父母这种无私的爱,却经常被子女们忽视或忘记。

如开头所说的报假警的孤单的老奶奶,之所以报假警,就如她所说,是想找个人聊天,说说话。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并不高,更多的是生活上被照料,尤其是精神上的慰藉。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04,

重视独居老人的生活

随着当前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尤其那些弱势老年个体,如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甚至失职失能的老年人,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营造这些老年群体生活的适宜环境。

“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现实情况决定了养儿防老、养女防老都已经防不住了,因为子女长大后,又有了新的家庭,新的生活空间,这种情况下基本是不能够同时兼顾的。

独居老人报假警,是对子女的爱,更是一种无奈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近年来国家对养老政策的出台,同时积极凝聚社会力量来营造老年人生活的环境。相信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社会力量的汇聚,个人道德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过上更稳定的生活,每个老年人都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享的美好愿望。每个老年人不仅可以获得物质上丰富,而且也可以得到生活上照料及精神上的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