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拿破崙帶著亞努斯的雙面,透過佔領歐洲各地,造成了可說是民粹主義原型的想法與態度,並使其大為散播,而往後的十九世紀,便成了民粹主義高漲的時代。此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註定了他最終的敗北。

拿破崙的興起

霧月(Brumaire)十八日,公曆一七九九年十一月九日,由拿破崙領導的行動結束了法國大革命。成立的執政府(Consulat)立刻宣言:「公民們,革命被當初開始的原則所僵化。革命至此結束了。」成為第一執政的拿破崙,一八〇四年開始了世襲制的帝制政體,這大概已經眾所周知了。拿破崙與他所處的時代,可以說具備著亞努斯(Janus)的特性,也就是擁有相反的兩面性。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首先,他是法國大革命下產生的亂世英雄。拿破崙.波拿巴特(Napoléon Bonaparte),這個不太像法國的姓名,做為收拾亂世的而被當作英雄,現在依舊講起拿破崙便會聯想起法國,而此一波拿巴特的父姓,卻讓人難以聯想到法國。如果法國沒有發生革命,又或革命之中沒有與周邊各國發生戰爭,我們便難以想象這位在革命之前誕生於一七六八年成為法國領土的科西嘉島(Corsica)的一介青年,得以如此迅速地爬上權利階梯的頂端。

法國大革命爆發之際,他才二十歲上下,成為法蘭西王時僅三十五歲前後。當革命戰爭正式展開時,不過是低階軍官的他,肯定沒有什麼出人頭地的機會。恐怕連他本人也具有這樣的認知吧。

熟悉盧梭的思想,對自由與平等理念抱持同感的年輕拿破崙,一般認為他的態度應該是更接近激進派雅各賓黨人的,不過當他被捲入激盪的革命情勢中,似乎便有意識的避開這些人。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他天才般的軍事指揮者身份幾乎都讚譽有加,這樣的溢美之辭是正確,非軍事史專家的筆者無法下判斷,但他本身能正確夠掌握周遭情況,例如現在該不該有動作,應該在哪個時間點上採取行動等,似乎確實擁有迅速下判斷的能耐。

把軍隊留在埃及戰線,他則早一步從戰場返回巴黎發動的舉動,或者從他即位之後立刻對政治、經濟採取一連串改革政策的舉動看來,的確讓人有這樣的感受。何況,他也非常周到地做了準備,採取了企圖提升自己印象的各種策略。

挫敗

拿破崙本身就反覆向眾人打出自己身為「革命之子」的印象。如何獲得周遭的支持,一旦到手的權力又該如何確保,如何能發揮自己的領導魅力,為此拿破崙企圖提升自我印象,因為他知道藉此獲取人們自發性支持的重要性。

包括意大利戰線在內,從前線往國內發送自己身為軍事指揮者身先士卒為國民而戰的信息,還透過圖畫讓此印象滲透民間。當然其中或多或少有些誇大,像他這樣短時間內為自己繪製大量肖像畫與有自己登場的圖畫的軍人或政治家,並不多見。

為他繪製前進意大利戰線時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騎馬畫像,以及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畫面的知名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便是他偏好的畫家。大衛本身似乎也相當崇拜拿破崙的超凡領導魅力。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從繼承革命的面向來看,拿破崙不只是靠畫面印象而已。法國大革命中遠征意大利時,他還堂堂說出「意大利的國民啊!法軍前來切斷桎梏諸位的鐵鍊了!」這種平常人說不出口的話。

身為「自由與解放的旗手」,他執行的戰爭是在向歐洲各國國民推廣自由,這便是他把革命戰爭正當化的論述。在戰爭的紛擾之中,佔領柏林時他還頒佈了知名的大陸封鎖令,把英國視為最大假想敵,為了發展自己國家的資本主義而採用如此的經濟政策。

簡單而言,就是要歐洲大陸經濟圈封鎖英國的商品與資本,並趁這段期間推動歐陸內部工業化的想法。

不過最有名的,應該是冠上他名字的民法典,亦即所謂的拿破崙法典。動員瞭如岡巴塞雷斯(Jean Jacques Régis de Cambacérès)等當時一流的法學者們,召開超過一百次會議,而且這些反覆召開的會議中拿破崙本人出席超過半數,也參與了討論。

整合完成的法典,首次把確立私有財產權的革命理念,體系性地明文記載於民法中。而且他也著手整備國家主導的教育體制。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然而,亞努斯還有另一張臉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實際上就是軍事獨裁體制的領導人。最典型的例子,例如成為他失勢契機的俄國遠征,便因為他本身的錯誤判斷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如果只看這次遠征,實在很難把他稱為軍事天才。

另外只因為自己有遭暗殺的危險,便動員警察啟動監視國民的系統,更刺激了民眾的神經。另外他還違反革命理念重新與天主教會建立關係,把殖民地的奴隸制度正當化。

重新把帝國貴族制度化也是原因之一,但更有甚者,是貴族任命時露骨的使用裙帶關係,也就是犯下任命親屬家人,讓他們擔任佔領地國王或政治領導者的錯誤。獲得強勢獨裁權力的人似乎都會犯下這樣的缺失,拿破崙自身也不例外。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其中最諷刺的,就是現實中他繼承革命理念主張國民自由的言說,竟回過頭來反擊他。對於遭法軍佔領的各地人民而言,新的想法與制度確實帶來一定程度的刺激,但除此之外,拿破崙率領的軍隊,究竟是佔領軍,面對侵略者的法軍,反而促成各國國民的團結一致意識。

例如在西班牙,神出鬼沒以游擊隊形式造成拿破崙軍隊混亂的農民,他們這種行為是否稱得上是某種先驅型態的民粹主義,可能還有討論的餘地,但在遭佔領的普魯士所採取的行動,很明顯地便是一種民粹主義了。

對普魯士而言,拿破崙的軍隊就像過於激進的黑船,瀕臨國家存亡危機的的普魯士領導們,採取了一連串知名的普魯士改革,包括軍事制度與教育等,哲學家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也發表以「告德意志國民書」(或稱「告日耳曼同胞書」)為題發表連續演說,喚醒國民意識,這也是極為有名的例子。

拿破崙帶著亞努斯的雙面,透過佔領歐洲各地,造成了可說是民粹主義原型的想法與態度,並使其大為散播,而往後的十九世紀,便成了民粹主義高漲的時代。此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註定了他最終的敗北。他晚年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Saint Helena)述懷般的「打造一個世界帝國」夢想,最終也在虛無縹緲間灰飛煙滅。

拉丁美洲諸國的獨立

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初形成近代世界,在大西洋兩岸發生了革命變動這點,並非僅限於北美與歐洲,我們也不應該忽略拉丁美洲各地發生的事情。拉丁美洲脫離了西班牙或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形成了獨立國家叢生的狀態。

最初的事例並非出自西班牙領土,而是很神奇的從哥倫布最初航海到達的島嶼之一,也就是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也稱海地島)的一部分,從十七世紀便是法領地的法屬聖多明哥(Saint-Domingue)展開。

這是與古巴鄰接的加勒比海上島嶼。此處的獨立運動還帶有黑人奴隸解放運動的性質。當地對法國大革命下革命政府政治權利的推展和擴大產生共鳴,該島以自由民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為領導者,廣泛推動運動,並以獲取獨立為目標。杜桑之後遭拿破崙派遣的軍隊所逮捕,並被移送到法國,於一八〇三年客死法國。

但島上運動並未因此斷絕,到了一八〇四年便達成獨立,讓海地共和國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但是,獨立之後內部勢力鬥爭與武裝軍閥內戰不絕,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海地仍然持續內戰狀態,被指為拉丁美洲最貧困的國家。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在克雷奧們已然持續展開運動的西班牙領地,也趁著歐洲法國大革命帶出的一連串戰爭,以及拿破崙戰爭導致國際情勢混亂之中,各地以克雷奧為主軸展開獨立運動。但是,整個局面並不單純。最初的運動是以反對拿破崙佔領與統治西班牙本國為契機,隨後整個越演越烈。

一八〇九年前後,獨立戰爭的第一階段,就如同歐洲在對應拿破崙使其逐漸走上敗北的過程一般,也就是來自西班牙本國的壓力獲得勝利,例如由委內瑞拉革命家西蒙.波利瓦爾領導的運動,便因此暫時受到了中挫。這個第一階段,到當地出身的克雷奧,荷西.德.聖馬丁的獨立軍帶領阿根廷共和國宣佈獨立的一八一六年為止,可以劃下一到區分符號。

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則相反地西班牙本國政治情勢混亂,造成來自殖民本國的干涉弱化,加上國際情勢也變得傾向獨立這方。把拉丁美洲當作貿易與投資對象的英國,為了不讓來自歐洲的軍事性干涉掌握當地,還派出海軍援助,獨立不久的美利堅合眾國也明確表現出拒絕歐洲插手干涉南、北美洲的軍事與政治。一八二三年門羅總統發表的宣言,更加確認了此點。也就是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運動勢力,獲得盎格魯美洲的非正式支持。

亂世英雄拿破崙的「亞努斯」雙面性

如此一來西班牙領的阿根廷獨立軍於一八二四年大獲全勝,確定了獨立地位。位於阿根廷外圍的智利、秘魯、玻利維亞、烏拉圭等國也漸次獨立。在墨西哥則因為克雷奧獨立軍勢力與原住民之間存在微妙的對立關係,因此在第一階段狀況並不明確。

一八二一年,當地克雷奧統治階層,為了抗拒西班牙本國的自由主義革命爆發而宣佈獨立,一八二四年制定了聯邦共和國法律。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雖然革命開展與西班牙領地有所不同,但依舊是與歐洲情勢、動向有相關連,一八二二年,巴西也達成了獨立。

結語

如此介紹下來,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就是一直強調拉丁美洲社會即便在獨立後,仍舊維持著悲慘的狀態,不過只僅是其中的一個面向。

拉丁美洲各種各樣的異質文化相互衝撞之下,產生出了開朗強健的文化特質,這便是在這段期間內形成的。例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二十世紀後半作家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讀來讓人感受到壓倒性的,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這種文學性的魄力,如了扣人心絃之外,實在找不出其他的形容。

此外,所謂的印第安文化,也根深柢固的保持在新受容的天主教信仰中,形成他們獨特的世界觀並且存續下來。由非裔人們所帶來的文化,也為拉丁美洲文化增添了獨特的風情,並且持續至今。

參考文獻:

《拿破崙傳》《拿破侖波拿巴》《歐洲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